完善机制,夯实海外引才根基
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建立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服务人才专项例会制度,协调解决人才工作难题。进一步完善区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及时帮助人才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完善人才工作网络,在各部门、镇街、园区及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配备人才工作联络员,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实现人才工作横向抓到边、纵向抓到底,形成区、镇街、企业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新格局。随着国家和省“千人计划”的快速推进,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西湖区对一流海外高层次人才愈加渴望。在2011年出台西湖区人才 “325计划”、累计投入6184万元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加大人才政策扶持力度,给予入选项目最高10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5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补贴、500万元的银行贷款全额贴息,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省“千人计划”、市“521”计划人才,分别给予1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的安家补助等资助,还对风投机构、人才中介机构、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等参与西湖区引才工作的单位和部门,给予资金资助。
拓展渠道,加大海外引才力度
西湖区注重发挥区域高校资源和风投企业资源集聚的优势,拓展引才渠道,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西湖创新创业。一是区校合作引才。与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签订人才合作协议书,在人才交流培养及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2013年与浙江大学共同举办以“海归人才西湖创业 美丽城区共筑梦想”为主题的紫金创新论坛,推动海外人才与本地资本的有效对接。二是依托中介引才。加大与猎头机构、风投机构、校友会、海外社团等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合作力度,以引才激励政策为依托,通过举办高端人才论坛、创业项目展示等活动加强“人才+技术+项目+资本”的对接与融合,扩大海外人才集聚效应。三是组团引才。充分发挥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引才优势,借助省市引才渠道优势,积极组团参加欧美海外引才、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侨界海外精英创业创新峰会、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大会等活动。据统计,去年共对接海外优秀项目752个,洽谈海外留学人才187人,吸引了123名海外人才申报西湖区2014年“325”引才计划。
西湖区积极构建服务保障体系,努力为海外高层次人才营造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通过区校战略合作和高层次人才资源共享,成功推荐浙大科技园、中国美院科技园和西湖科技园入选国家级产业园区;通过政策扶持、优化服务等举措,成功创建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指导9家辖区优势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7家辖区优势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协助企业分别引进12名院士和9名博士后,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上的新突破,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43家省、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平台和12家各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构建技术创新支撑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在项目融资方面的优势,发动区内18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占全杭州市1/3以上)优先为高层次人才创业投资融资提供优质服务,“三潭印月”等债券型基金已累计发行3.48亿元,区内部分海外创业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解决。
以用为本,提高海外引才实效
现在,“尖端链”的人才集聚效应已经显现。单层石墨烯及其宏观材料科研团队、免疫系统激活抗癌基因治疗科研团队、基于云计算技术支持的金融资产动态模型软件互联网的研发及应用团队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的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正源源不断地进入西湖区新材料、新光电、生物医药、物联网等领域,产生出喜人的“葡萄串效应”,助推着西湖区经济转型升级。
——产生了以才聚才的裂变效应,高层次人才加速集聚。近年来,共成功引进240名留学生在西湖区创业创新,培育和引进“两院”院士46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名、省“千人计划” 人才13名、市“521”计划专家16名、区“325”领军人才50名,成为推动西湖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和“加速器”。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组建创新创业团队达到68个,吸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00余人。英籍博士王伟力被引进赛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之后,组建了一个以博士、硕士为主导的26人科研团队。美籍博士王小波回国创办艾森生物有限公司后,陆续引进了5名博士、17名硕士。高层次人才的加速集聚带动了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全区人才资源总量大幅度增长,层次大幅度提升,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海外高层次人才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使西湖区成为发明专利大区,西湖区发明专利授权量连续8年全省首位。如戴云扬博士携带“三维视频内容生产系统”项目来西湖创业成立了杭州南湾科技有限公司,该项目是国际领先的视频信号处理技术,在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已打入好莱坞电影市场,今年已与华纳兄弟、福克斯、迪士尼、环球影业等世界顶尖影业公司签订了多部影片制作合同,收入超4000万元。
——带动了地方经济增长。目前西湖区共有68家留学生创办的企业,累计总投资6.5亿元,2013年度技工贸收入达2.4亿元,带动3800余人就业。紧盯海外领军型人才,选择区内专业匹配、实力雄厚的企业,促成强强联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宋宏伟与浙江方大通信有限公司联姻创办方大智控科技有限公司,自成立公司至今2年多时间内,市场销售额已过千万元,公司荣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国最具成长潜力的留学人员创业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初创组50强”等荣誉和奖项,宋宏伟成功入选浙江省“千人计划”。王定军博士回国创办康纳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后,迅速在松香、维生素E和新一代抗生素生产领域替代了国际催化剂专业公司进口产品,成为中国催化剂材料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领军型企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