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下午,2014年杭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师友计划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启动。248位导师和604位大学生在现场见面对接,共同规划未来一年的对接发展。本次大会由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杭州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承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荣胜、省就业局局长胡长恩、市人才办副主任楼建忠等出席会议并视察对接会现场,郑荣胜宣布2014师友计划启动,市人力社保局局长郭禾阳致辞。
杭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师友计划,本着“承师之志,结友之情”的宗旨,自2013年启动以来,为一批批追梦的年轻人搭建了就业创业的良好平台。今年师友计划在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团队化管理模式,开展年度学习活动。
导师指导创业 举办就业创业演讲120余场
2013年,对于浙江传媒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大四学生骆广宇来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作为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从组织工作室到创办公司,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的公司承接了中国企业家高峰论坛的拍摄,为许多企业量身定制宣传片,并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获了奖项。其个人也获得了“嘉兴市创业典型”的称号。他说,对于今天的成绩要感谢在杭州市的首届“大学生师友计划”中结实的良师益友——他的创业导师,浙江传媒学院校党委副书记宣裕方老师。
“这一年当中,我的导师经常来我公司实地考察,并且多次与我面对面交流,了解我公司的发展现状并给我的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还推荐我去比较成熟的影视公司学习,为我的创业之路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骆广宇说。
至今,首届师友计划202名导师,已结对辅导在校学生554人,举办校园就业创业主题演讲120余场,开展“名企体验行”、“导师面对面”、“实岗练一练”等职场体验活动20余期,累计受益学生达2万余人次。师友计划涌现出了钱迅雷、尚贞涛、常淑荣、戚燕等大批优秀导师,树立了骆广宇、曹茂枫、吴伟淼、杨博等结对典型,得到了市文创办、市工商联、市妇联、市成长型企业品牌促进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建立了智谷·人才广场、北部创业园、泰嘉园创业园、杭州湾信息港、浙大科技园、老茶缘、凯纳沙龙、创业茶室等师友计划活动中心。
创新团队化管理模式 规划十大产业职场体验
2014年师友计划在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团队化管理模式,以结对小组为单位,分成20个班级。每个班级30名左右学员和10名导师。分别配1名带班班主任,1名助理班主任,通过推选的班委,联系导师与学生,开展年度活动与学习,将对接文化创意、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生物医药、旅游休闲等十大产业。
陈兵文是浙江财经大学税收专业的大三学生,今年她与浙江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的李惠丰老师结对。“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师友计划让我更早地了解了社会,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相信在李老师的帮助下,我的就业之路会走得更远。”陈兵文说。
总结经验完善提高 规划未来三年主要工作
郭禾阳在致辞中指出,要树立“政府搭台、师生唱戏”的理念,政府部门要扮演好平台搭建者的角色,是资源整合的提供方,在台上扮主角、挑大梁的则是导师、学生、高校和企业。导师与学员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虽然结对周期只有一年,但彼此之间缔结的情谊却是终生的。导师对学员的帮助可以辐射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学员也能为导师带来新的思路和启发。可以说,这是一项累积正能量的事业,参与各方都将受益无穷。师友计划作为一项创新举措,对提高青年学生综合竞争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关心和大力支持师友计划,使其影响力、参与度和受益面不断扩大,帮助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
市人力社保局以未来三年为一个规划周期,力争三年内建设一支300人以上就业创业导师队伍,结对辅导大学生1500名以上,举办职场体验、主题演讲、现场坐诊、师友沙龙等就业创业主题活动300场以上,面对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3万人次以上。为每一位结对学员建立成长档案,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跟踪培育“大学生就业创业成长典型”200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