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园区里的企业有没有可以合作的项目,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地方?新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最in的行业信息到哪里了解?创业的酸甜苦辣与谁交流,创业知识技能到哪里学?这是许多企业会碰到的问题,之江文化创意园的“凤凰?乐创沙龙”很好地为园区企业解决了这些问题。自2010年底创办以来,“凤凰?乐创沙龙”每周举办一次,免费对外开放,至今已成功举办34场,涉及创业指导、行业交流、政策解读、项目对接、周末影院等多个领域,已有50余名文创名人、行业先锋、政府职能部门代表作为嘉宾站在讲台上。《杭州日报》、《钱江晚报》、《每日商报》、《西湖报》、《西湖网》和腾讯、新浪、搜狐、凤凰网等媒体多次对沙龙进行了报道。
搭建园区青年学习平台
文创青年对产业政策、企业管理、品牌营销等信息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但缺少了解渠道;对专业交流有很强的渴望,但平时缺少时间。为了帮文创青年打通学习的“任督二脉”,之江创意园联合“乐创汇”团委、中国美术学院团委、浙工大之江校区团委,利用园区、高校的平台,整合资源举办了以交流、学习、提升、产业融合为目的“凤凰?乐创沙龙”。通过发放调查表、走访了解等方式,广泛征集园区企业和文创青年的需求,安排沙龙主题。已举办的34场沙龙涉及创业指导、行业交流、政策解读、项目对接等多个领域。在“版权登记的意义”交流会。杭州市版权保护管理中心张嘉副主任给企业讲解了版权概念、版权保护与建设,帮助园区一站式企业服务中心筹备开通版权申报窗口。在“加强媒体宣传,塑造自身品牌”沙龙中,园区邀请《杭州日报》《钱江晚报》等杭城媒体的记者与园区企业代表交流宣传策划经验,探讨了新闻素材积累、主题策划、编辑规范、传播路径等话题,并现场解答了企业代表的问题。“加强媒体宣传,塑造自身品牌”沙龙受到企业的广泛欢迎,园区之后又举办了第二场。在“设计?见未来设计师职业规划”沙龙中,来自国内工业设计界的精英和职场新人面对面,为新人的职业规划出谋划策。这次沙龙吸引了来自省内外的设计专业新人,哈工大工业设计专业大三学生蔡翀在网上看到沙龙的消息后,还叫了几个亲戚朋友一起来听讲。蔡翀觉得讲座为职业规划帮助很大,他说:“学校里学的知识偏重理论性,到工厂参观时看到的是最终的产品,所以之前对于设计师的职业比较模糊。听了专业设计公司的前辈们的经验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也是他第一次走进之江创意园,他说:“没想到杭州还有这样一个敞开大门给大家提供学习机会,环境又好的地方。”
构筑园区产业融合平台
“凤凰?乐创沙龙”不仅是学习的阵地,也是园区产业整合的重要平台。沙龙曾多次组织各方参加的产业对接会,增进了企业之间的了解,促成不少企业找到了合作伙伴。8月上旬,“凤凰?乐创沙龙”成立了自己的产业联盟,联盟吸引了设计、动漫游戏、艺术品、新传媒四大类产业30多家企业参加,包括时光坐标数字影像技术有限公司、杭州飞鱼工业设计有限公司等在领域内有较强影响力的知名企业。许多企业带着服务外包或强强联合的需求加入产业联盟,现场就有2家公司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有不少企业通过洽谈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园区还将沙龙作为人才储备、创业实训的抓手来建设,在“就业?创业?创新?展示”对接沙龙中,园区组织企业联合招聘,收到了近400份应聘者简历,现场达成实习或适用意向80余人;在“SYB”训练营创业者市场调查交流会中,8支青年创业团队参与交流,工商、劳动等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互动,为这些从大学校园里走出的创业青年上了实用的一课。
打造无边界开放式沙龙
沙龙现场活动由于场地、时间限制,只能容纳有限的参与者。园区利用传统媒体与网络结合的宣传载体,积极把沙龙打造成没有边界的开放式学习园地。每期沙龙的预告、报名、活动进展、现场花絮、嘉宾精彩语录和活动报道都可以在传统媒体或网络新媒体上找到,文创青年和市民还可以通过园区的微博“微创意”在外场实时参加沙龙讨论,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工作人员会把问题转交给嘉宾并反馈答复。沙龙得到了《杭州日报》《钱江晚报》《每日商报》《美术报》《西湖报》等传统媒体的支持,多次对沙龙进行了报道。每次沙龙活动前,园区运用微博、短信群发、邮件群发、QQ通知、园区网站和相关专业网站等电子方式和通知张贴进行告知,针对每次沙龙的重点观众群,采取了上门告知的方式,发动园区企业参与。活动中,在微博、QQ群中进行直播,第一时间把沙龙现场情况和嘉宾金点子发送给大家,即使身在场外也可以参加沙龙互动。活动结束后,园区即使将新闻稿发在园区简报、网站、微博上,并积极向各级媒体投稿,努力将沙龙的效应传播得更远。
经过大半年运行,“凤凰?乐创沙龙”品牌形象已渐渐传播开去,在园区内外赢得了口碑。下一步,凤凰?乐创沙龙作为园区企业互相沟通的桥梁,作为园区与外界交流的窗口,作为产业发展的平台,将继续按“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标准,坚持免费无边界开放,实现企业与沙龙同成长、文创青年与沙龙共成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