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孙原是杭州某家居广场摊位内一名员工,今年一月,老板在与小孙发生纠纷后直接将其辞退。小孙多次上门讨要补偿费,均无功而返,无奈之下,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了祥符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希望能为其讨回应有的公道。祥符劳动保障监察中队接到投诉后,立即上门调查取证并进行了现场调解,调查发现从2009年用工以来老板一直未与小孙签订相关的劳动合同,明显违反《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可是,在家居广场,当事双方各执一词,不时有群众驻足围观,老板就以影响生意为由拒绝和谈。劳动关系调解室成立后,调解员多次与当事人联系,终于让劳资双方坐到了一起。一茶、一椅、一微笑,在调解员耐心细致的疏导中,双方激烈的对抗情绪慢慢化解,老板答应支付小孙双倍工资和经济补偿金3000元。小孙对此表示满意。
这仅仅是3月份拱墅区祥符街道成立劳动关系调解室以来成功调处的一个案例。打“劳动官司”先到“调解室”不仅改变了区域内劳动争议量居高不下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局面,也避免了劳动监察和仲裁部门多头受理、重复办理的现象,实现了“取证调处一步到位”,快速高效化解劳动纠纷,一个公平公正、高效灵活的“大调解”工作格局正在拱墅区逐步形成。
路子对了 纠纷发生不再愁
4月上旬,某工地包工头携款潜逃,10多位民工的“血汗钱”没了着落,只能到祥符街道劳动保障站寻求帮助,20、30人将站内围得水泄不通。民工们的情绪都很激动,气氛一度十分紧张。在民工们断断续续的描述中,劳动调解员掌握了初步情况,一边展开劝说工作,稳定民工情绪,一边马不停蹄赶往开发商处调查。经过整整7个多小时的劝说,工人们的情绪才渐渐缓和下来,同意回去等待消息。调查中,调解员发现该工程存在转包,开发商与包工头之间的工程款已结清。“钱我已经付了,他跑了关我什么事啊?”一边是开发商的“坚持己见”,一边是民工急着等钱家用。为了尽快解决问题,调解员将开发商请进了调解室,耐心地向其解释相关法律法规,尽管民工是由包工头找来的,但在法律上开发商和民工仍存在雇佣关系,由此产生的劳资纠纷,开发商也要承担连带责任。如果问题不解决,矛盾升级还有可能会拖延工程整体进度,对企业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调解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开发商的态度马上缓和了下来,答应付款。随后调解员将14位民工工资费用进行反复核算确认,最终确定了工资发放方案,共计12万7千元。经过调解员6天不眠不休的努力,事情终得圆满解决。
渠道宽了 劳动关系更和谐
祥符劳动关系调解室的成立是拱墅区劳动保障部门为应对城区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劳动争议案件上升的情况,对基层劳动关系调解模式的有益探索。近年来,随着拱墅区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全区已关停转迁企业720家,新增总部企业1321家,23家世界500强企业和28家国内500强企业投资设立项目67个。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将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全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根据近年来劳动纠纷协调处理情况来看,企业在处理劳动纠纷时存在三怕问题:怕影响生产、怕丢面子、怕引起其他员工的对立情绪。特别是生产流水线和外贸企业,一旦某生产环节出现中断,势必影响整体作业和经济效益。“正是考虑到这一因素,我们专门腾挪了一个房间,成立劳动关系调解室,给劳资双方提供了一个解决纠纷矛盾的地方,有利于双方坐下来谈。企业觉得既解决问题,又不丢面子。劳动者消除了弱势群体的自卑心态,感受到在政策法规面前及接受调解监督的高度平等。劳资双方心理状态的改变,让解决问题变得更容易。”祥符街道劳动保障站张雪庆站长说道,“调解室成立之后,案件调处的时间缩短了不少,劳资纠纷也有所减少。”
“光知道有劳动合同法、劳动仲裁法,但具体怎么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不是很清楚。”在成立调解室后,办案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已经接待了不少来访,在回答劳动者和企业劳资干部提出的各种问题的同时还因势利导把劳动争议小的案件借由调解一一化解。事后,调解员更是及时对用人单位进行了专门政策法规的宣传,让用人单位在经验教训中发现自身的不足,避免相同劳资纠纷的再次发生,每处理一件都尽量做到“就地调解、专人指导、专案辅导,专门宣传”,从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源头控制劳动争议案件的上升。调解室成立月余,已成功调解各类劳动争议案件11起。“只要路子对了,讨回工钱不再是什么难事儿了,再也不怕公司拖欠我们的各类社会保险。”前来咨询的劳动者纷纷说道。
标签: 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