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五进”服务,设身处地为企业考虑得更周全
1、宣传服务进企业。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学习、宣传,将法规政策在第一时间送到企业和职工手中。针对企业劳资干部年龄偏大,互联网操作不够熟练的特点,积极建立企业信息联络网,通过手机短信服务与企业实行互动,提供及时信息。目前已选取400家企业先行试点,今后将逐步推行。创新推出了劳动争议风险提示制度,编写《企业处理劳动仲裁争议操作指南》和《劳动风险提示》,印刷成册发给辖区内各企业负责人,指导企业合法用工,规避风险。
2、就业服务进企业。一是开展政策提醒服务,帮助企业了解和落实政府促进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二是每月开展对企业空岗信息的调查,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报送街道劳动保障站,实现企业空岗信息库与失业人员信息库的有效对接,已联系企业182家安置失业人员323人。三是开展企业裁员预测预警工作及时掌握企业职工变动情况,稳定就业岗位,今年累计发放就业补贴1.24亿元,补贴人数7万余人次,5家企业被市政府批准认定为困难企业并给予社会保险补贴110.67万元。四是建立“十位一体”的创业服务绿色通道,通过完善平台,延伸服务,推进劳动保障工作重心下移。重点围绕创业指导、信息服务、创业实训、资金扶持、开业指导、政策落实、跟踪服务等十个方面,为失业人员进楼宇创业提供系列服务。
3、职业培训进企业。区就管处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以适应产业升级的需要,实行培训和就业的有效对接。今年共举办培训班88期,培训4371人,其中技能培训54期,培训2582人。
4、劳动监察进企业。日常巡查、书面审查工作和专项检查有机结合,及时掌握企业用工情况,第一时间化解劳资纠纷,维护双方合法权益。杭钢、杭玻、杭丝联、新花中城、民生药业、华丰纸业等六家企业被评为“劳动保障诚信企业”。
5、争议调解进企业。区劳动保障局一直非常重视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努力做到劳动保障争议案件不出楼、不上交、不上访。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劳动纠纷或群体性事件,建立并实施即时反应、快速处置、反馈落实等预测预警措施,做到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解决。目前,我区职工人数在200人以上的企业已全部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80%已建立工会的企业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仲裁部门还推出流动仲裁庭和休息日仲裁庭,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方便。
建好一个平台,携手企业劳资干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8月中旬,全面启动“企业劳资干部联谊会”创建工作。凡是有意愿参加劳资干部联谊会的企业都可以向所在地街道的劳动保障站提出申请,由镇、街道的劳资干部联谊会接纳成为会员。目前,全区10个镇街道均已建立“企业劳资干部联谊会”,入会规模企业309家,举办活动23次,参加人数1147人。通过劳动部门和企业互动,“零距离”及时指导帮助企业依法用工、稳定就业、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解决用工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传递用工信息和空岗信息,促进劳动关系进一步和谐。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拱墅区劳动保障局通过建立健全劳动保障服务进企业长效机制,基本达到“六清”、“三促进”的效果。即用人单位数清、用工人数清、合同签订情况清、参保情况清、工资源共享支付情况清、空岗腾岗情况清,促进就业、促进岗位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标签: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