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西湖区“政产学研”合作打造人才创业生态链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版”


“山川佳丽地,人文渊薮乡”。自古以来,杭州市西湖区就是人才的集聚地。当前,西湖区正处于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转型阶段,科技、人才对于经济发展的引领、支撑、助推作用越来越凸显。 西湖区拥有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是著名的文教区,有浙江大学、中国美院等几十所高校院所和31个省级以上研发与技术中心。近年来,西湖区坚持“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开发”,充分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在人才开发中的互补功能,合作打造人才创业“基础链、中坚链、尖端链”,构建一种促进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机制。 目前,西湖区人才总量已达33.29万人,共培育和引进“两院”院士46名,享受国家及市政府津贴人才21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名、省“千人计划” 人才8名、市“521”计划专家12名、区“325”领军人才50名,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271名。发明专利授权量连续7年保持全省首位,经济指标排名居省市前列。人才全面释放“第一资源”能量,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生力军与校企完美“联姻”——“链”实大学生创业“基础链” 早在2008年,西湖区就确立了将“知识化、年轻化、激情化的大学生融入到创业大军之中,成为一支活力迸发的创业兴业生力军”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动大学生创业企业与高校、大企业等“联姻”。 “大创企业+高校”构建创业“孵化器”。与浙大科技园合作共建 “西湖·浙大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并以此为标杆向周边园区扩展,建立了文化创意大学生创业园和电子商务大学生创业园等12家创业孵化器,孵化面积达26.5万平方米,成功打造浙江省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优化创业“软环境”,依托青年创业俱乐部(乐创汇)、创业青年交流活动中心和凤凰创意大讲堂三大载体,举办了以“我的创业之路”、“创业专家门诊”、“专题交流平台”为主题的创业沙龙225期,培训创业人员11000余人次。实施“大学生创业导师行动”计划,聘请了50余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创投专家以及政府机关相关部门领导等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培训指导和服务。 “大创企业+政府+大企业” 织就创业“资助网”。出台《西湖区鼓励支持留学回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创业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从项目资助、贷款贴息、房租补贴等方面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奖励支持力度,累计帮助大学生创业企业成功申报杭州市大学生创业资助项目413个,落实各类资助资金2000多万元。引导大学生创业企业与大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或合作伙伴,组织多层次的区内企业对接活动,通过企业间“以大带小”或“小小联合”,提高综合实力和创业成功率。例如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定期组织大学生创业企业到阿里巴巴等成功企业学习考察,助力大学生创业企业快速成长,大创明星陈伟星牵手支付宝公司,成功孵化手机打车软件“快的打车”,目前该软件用户已达1亿多,日订单量623万,每月营收达到1000万。 据统计,在西湖这片创业热土上,已建立大学生见习及实训基地139家,大学生创业企业由6年前的46家增长至目前的1237家,创业学生达到3122人,带动就业5454人,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大学生创业企业达6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达7家。一大批青年创业明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如泛城科技陈伟星登上《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乐港科技CEO陈博被评为中国网游行业新锐人物等。智慧与财富“有效融合”——“链”就教授带团队创业“中坚链” “让教授成为企业家!”近年来,西湖区积极为教授创业创造条件,在区域范围内形成了一批教授创办、科技领先、规模效益的企业,实现了“一位高层次人才、研究一项高新技术、生产一个高新技术产品、成立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带动一个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功范例。 出台区“青蓝计划”等扶持政策,在充分发挥辖区浙大科技园、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西湖科技园等三大国家级园区和杭州数字娱乐产业园、西溪文化创意园、转塘科技经济园等十大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意)园平台优势的基础上,新建2个首批“杭州青蓝科创产业园”, 积极推动教授科技创意成果的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同时,每年定期组织举办“百企与百所高校科技人才合作洽谈会”、“百名海外专家西湖行”等活动,创造了一个适宜教授企业创新发展的“土壤”和“气候”。 积极推进民营资本与创新技术的结合,引入银行信贷资金、社会风险资金和西湖?星巢创业投资天使基金等资本,定期开展中小企业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与教授的对接活动,将教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与民营资本相对接,推动“知本”和“资本”的完美结合。如西湖科技园内,洪堡奖学金获得者、留德两站博士后曾胜教授领衔的技术团队与民营资本成功对接,共同创办杭州集智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打造了拥有全部软、硬件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全自动平衡修正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去年公司产值达7000万。 近年来,一大批院士、教授加盟西湖,把西湖作为科技创新、产业孵化的基地,产学研合作成果在西湖不断生根、开花、结果。全区集聚了教授带团队创业企业120多家,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9家和博士后工作站7家,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动力,形成了智慧财富的新示范。人才与产业“高度融合”—— “链”成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尖端链” 随着国家和省“千人计划”的实施推进,西湖区更难掩对一流海外人才的渴望:在2011年出台西湖区“325计划”累计投入6184万元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给予入选项目最高10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5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补贴、500万元的银行贷款全额贴息,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省“千人计划”、市“521”计划人才分别给予1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的安家补助等资助外,还对风投机构、人才中介机构、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等参与我区引才工作给予资金资助。 西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校合作,先后与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签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框架协议书》、《创意领头雁人才工程合作协议》、《人才合作协议书》,在人才交流培养及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紧盯海外领军型人才,选择区内专业匹配、实力雄厚的企业,促成强强联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宋宏伟与浙江方大通信有限公司联姻创办方大智控科技有限公司,自成立公司至今2年多时间内,市场销售额已过千万元,公司荣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国最具成长潜力的留学人员创业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初创组50强”等荣誉和奖项,宋博士还成功入选浙江省“千人计划”。 依托品牌活动引智,充分发挥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辐射效应,积极组团参加欧美海外引才、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侨界海外精英创业创新峰会、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大会、国内“九校联盟”招聘会等活动,组织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实地考察西湖创业环境,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科技项目。依托中介组织引智,加大与猎头机构、风投机构、校友会、海外社团等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合作力度,通过举办高端人才论坛、创业项目展示等活动加强“人才+技术+项目+资本”的对接与融合,扩大海外人才集聚效应。 同时,以领军人才的示范带动效应,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这些高端人才来到西湖后,以才引才、以才聚才、以才育才,以他们为核心组建创业团队达到68个,累计总投资6.5亿元,2013年度技工贸收入达2.4亿元,带动3800余人就业。 人才集聚效应已经显现。单层石墨烯及其宏观材料科研团队、免疫系统激活抗癌基因治疗科研团队、基于云计算技术支持的金融资产动态模型软件互联网的研发及应用团队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的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正源源不断地进入西湖区新材料、新光电、生物医药、物联网等领域,产生出喜人的“葡萄串效应”,助推着西湖“经济转型升级版”。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