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失业保险早报:互联网+人社是贯彻落实互联网+、大数据等国家重大战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增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效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省、市、区都围绕该项开展了大量工作,现结合我区情况形成调研报告。
一、全国互联网+人社规划情况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2016年11月,人社部制订了《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加快推动互联网+人社的实施要求:2018年之前,初步建成促进互联网+人社发展的创新能力体系,优选一批行动主题纳入应用示范,探索形成一批可持续、可推广的创新发展模式。2020年之前,实现互联网+人社多元化、规模化发展,建成较为完善的创新能力体系,形成线上线下融合、服务衔接有序、规范安全高效的互联网+人社发展格局,各项行动主题全面深化。计划完成时将形成开放共享的互联网+人社生态环境,社会参与程度大幅提升,服务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2017年6月,人社部信息中心在杭州举办了首届人社信息化创新应用展。该展览分为社保卡、业务一体化、人社云、公共服务、大数据五个主题展区,通过150多个应用案例介绍,结合多种形式的现场体验,全面系统的展示了人社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指明了人社信息化建设今后将重点围绕业务一卡通、业务一体化、业务上云、公共服务、大数据分析五个方向发展,每个方向的发展都离不开互联网+人社。
二、山东省互联网+人社规划要求
2016年11月,山东省人社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力争到十三五末,在省、市、县、乡、村五级全面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事项的单点登录、全网通办,初步建成覆盖全省、统筹城乡、标准统一、管理科学、技术先进、高效安全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三化建设中的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大力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事项的信息共享和异地办理,更好发挥信息化对事业发展的驱动和引领作用。
三、其他先进地区互联网+人社工作发展情况
昆明市人社系统的自助服务系统和网上服务系统建设超前。昆明市的自助服务系统已经延伸到各区人社服务大厅及各街道办事处,参保人员可以在自助服务系统上打印《个人参保缴费凭证》和《职工参保缴费证明》,自助服务系统出具的材料都有电子印章及二维码,并可以在网上通过二维码查询该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昆明市还开发使用了昆明人社通手机app系统,参保职工可以通过该软件实现个人申报缴费、个人参保情况查询、待遇情况查询、医保账户查询、工伤认定查询、定点医院药店信息查询、药品报销查询及社保卡服务,极大的方便了参保职工个人缴费及查询相关业务信息。
广州市越秀区人社服务工作全面进驻省网上办事大厅。目前广州市人社局网上可申请办理的业务为32项,其中个人、单位参保证明打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单位申报离退休人员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3项业务为网上全流程办理业务。网上业务基本采用网上申请、网下收件、领取结果类流程,其中企业、个人参保证明、参保缴费凭证可在网上直接查询及打印,应用量大,效果良好。
广东省社保局服务大厅按一门式受理模式提供服务。广东省社保局服务大厅分为分为总服务台、咨询服务区、业务办理区、候办服务区、自助服务区五大功能区域。服务大厅实现一人综合受理、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限时完成的综合柜员制经办服务。在服务大厅设立综合前台,对外提供涵盖所有业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参保服务。经办服务前台采取综合柜员制模式下的集中受理与专业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向参保人提供服务,实现从传统的单一性办事窗口向综合性服务窗口转变。通过服务模式的转变,有效的缓解了业务大厅的压力,也极大的方便了办事群众。
四、目前我局互联网+人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与先进地区进行比对,我们发现,当前我局互联网+人社建设与上级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在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中不能够有效的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业务系统数据孤立。因为上级业务分工不同,我局社保和就业多套系统同时使用且数据不互通,1家企业开户需要录入5套系统,造成相同业务或相似业务需要反复录入。5套外网系统的登陆地址、用户名、密码各不相同,彼此数据不通,给企业办事人员和前台业务人员造成很大不必要的劳动量。
二是网上服务系统不够完善。我市开通的网上服务系统大都是针对企业服务的,服务于个人的系统目前仅限于查询,个人办理缴费以及各项社保待遇申请、办理等还需到各业务大厅现场办理。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高效、便捷的优势,推动实体化服务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多样化服务。
三是办事效率低下。一些本来很简单的事情,由于系统慢、数据不共享等原因导致办事效率很差。例如有的业务需要在多个系统中反复切换操作,还有的业务需要后台将数据从一个系统导入另一系统才能办理,甚至有的系统后台不支持批量导入,业务人员只能重复手动录入数据,极大延误了办事效率。
四是业务交叉繁琐。我局窗口业务分属不同部门,造成有些相近相似的业务不能一个窗口办结,不同窗口之间不能协查协办,有的甚至让服务对象多跑好几次腿,严重制约了服务效能提升。
五是自助设备服务不到位。目前使用中的自助服务一体机功能少、数量少,只能实现社保缴费情况查询、单位自助打单、社保证明打印等简单功能,不能满足全业务需要。设备数量不足只能设置在综合服务中心,各街道人社服务中心未能配备,导致自助业务不能下沉。
六是挂档缴费流程存在隐患。原人才中心和就业办挂挡缴费共计两万余人,实行逐月委托银行代扣,转由人才中心代缴社会保险,代扣代缴不能实现网上操作,流程复杂,并每个月都有近三千人代扣不成功,需要提醒并二次扣款,每年都有几十起因缴费中断不能报销医疗费的现象,群众对此意见较大。
七是移动端功能不完善。目前手机移动端尚未研发APP,只能通过网页或者微信公众号实现缴费、社保卡情况查询,群众办理业务仍然需要到大厅办理。
五、应对建议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如下:
一是人员合并。建议将所有购买服务人员统一划归政务服务处管理,调配岗位,一体考核。政务服务处按照服务大厅岗位需求,重新梳理、安排购买服务人员,原则上窗口全部采用购买服务人员,其他岗位不再安排购买服务人员,各处室在编在岗人员均不在窗口一线受理材料,而转为后台审核管理。实行购买服务人员轮岗制度,使购买服务人员熟练掌握各项业务流程,为新办公场所启用后实行一站式服务奠定基础。
二是业务合并。建议将处室相互关联的业务合并一起。将103大厅东北角的房间改造为类似银行窗口,办理社保卡相关业务;将社保中心的养老业务科、农保科等业务合并至大厅;公共就业大厅和社保大厅的开户登记手续,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的转移手续等合并在一个大厅同一窗口办理;政务服务处行政审批和备案未进入行政中心的受理事项、保障处退休材料受理、职工工伤认定材料受理等业务都可以归并到窗口进行。通过业务合并使同类业务尽量在一个大厅内办理完毕,办事人员少跑腿。
三是数据合并。现在我局各部门之间使用不同的系统,办事人员在各服务大厅办理业务时需反复填写登记、提供材料。建设推广综合数据交互的一表通系统,通过各业务系统与一表通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使各业务部门系统之间数据互联互通,实现群众少跑腿、数据多传递的服务模式,避免办事人员反复提供材料、填写表格,窗口人员反复审核、重复录入等情况的发生。
四是推行电子档案。建议个人档案管理统一划归信息中心负责,从区外调入和新生成的人事档案扫描处理后,非因特殊原因不再移动,改为数字档案的网上流转查阅,减少办事人员流转纸质档案,调往区外时从信息中心档案室调出。
五是完善软件系统。对于软件和信息系统方面的问题,我们将及时跟市局信息中心沟通,通过系统改造、软件升级等方式提高全市人社系统信息化水平,并争取在我区试点先行。
六是业务下沉做细做实。生存认证、缴费证明的开具、转移缴费凭证的打印等工作下沉到各街道劳保所,大力发展网上业务系统、自助服务终端等服务渠道,在各街道劳保所设立自助查询一体机及银行自助服务设备,24小时自助服务,增加办事渠道,方便办事群众,缓解窗口压力。
七是重新梳理灵活就业挂档缴费流程。协调市级主管部门对挂档缴费人员缴费流程进行优化提升,将原有的人才扣费、重新缴费,优化为直接由社保中心扣费,增加个人网银、支付宝、微信钱包等支付方式,方便群众随时缴纳个人保险费用。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