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失业保险早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方便基层和群众办事创业是河北涉县人社系统的重要工作目标。为全面贯彻创新服务求发展,亲情服务促和谐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社领域公共服务,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涉县人社局推出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
一、大力简化证明材料和手续
1、实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接收告知承诺制。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接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时,对缺少关键材料的,一次性告知所缺材料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采取先存后补方式,经本人作出书面知情说明、承诺进一步补充材料后予以接收,或与原工作单位协商退回补充材料。
2、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不再对初次就业流动人员办理转正定级手续。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考、聘用、招用流动人员时,可参考档案中的劳动合同等材料及就业登记、社会保险缴费记录认定参加工作时间和工作年限。
3、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提供免费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基本公共服务,取消收取流动人员人事关系及档案保管费、查阅费、证明费、档案转递费、人才集体户口管理服务费等名目费用,杜绝各类违规捆绑收费和隐形收费等行为。
4、在组织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职称评定等工作过程中,对当事人已出具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原件的,不要求提供第三方学历认证证明。
5、对已办理三证合一工商营业执照的参保单位,在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证申领、变更、注销、验证等业务时,不再提供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
6、取消社会保险登记证换证周期规定,依参保单位需求随时办理,完善和简化社会保险登记证年检方式。
7、对非本地户籍人员按规定申请参加职工社会保险的,不要求申请人提供在原籍或其他地区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证明。
二、规范和简化公共服务流程
全面规范、压减审批时限,所有公共服务事项都要严格执行法定时限或局党组关于限时办结规定,做到零超时。
1、严格落实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办法,省内实施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经办流程和标准规范,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及时办理失业登记,不得以人户分离、户籍不在本地或没有档案等为由不予受理。
2、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卡加载就业失业登记信息电子记录。
3、取消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将失业人员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7日内报受理其失业保险业务的经办机构备案手续。
4、配合完善省内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系统,推进京津冀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做好对接国家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准备工作。
5、取消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行政审批。
6、完善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服务协议管理,建立分级管理制度。
7、逐步取消异地就医时定点医疗机构盖章手续。
8、2017年基本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9、简化社会保障卡办理流程,缩短申领、补换周期。
10、完善职业资格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着力解决挂证、助考、考培挂钩等问题。
11、健全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办法,缩短证书办理时间。
12、加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完善调解工作机制,优化仲裁办案程序,完善立案、庭审、送达等环节的制度规范,在有条件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开设法律援助窗口,畅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权益救济渠道。
13、建立完善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省级联动处理机制,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接收的举报投诉和主动巡查发现的案件信息,通过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登记、录入、流转和办理,实现一点举报投诉,全省联动受理
14、实行全省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系统,规范经办流程,建立管理服务单位的工资信息数据库,通过信息化方式办理工资福利业务。申请材料齐全、信息正确的,即来即办。
三、创新公共服务方式
创造条件整合窗口单位,向群众和基层提供一站式服务;探索将分设的专业窗口优化为综合窗口,提供一窗式受理。面向大型企业、学校、乡镇、社区等服务对象聚集区主动开展延伸服务,提升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运用互联网等手段,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增强政务服务的主动性、精确性。
1、离退休人员启用掌静脉资格认证。目前在我县社保中心领取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中多数人员年老多病、行动不便,还有部分跟随子女在异地生活。为了方便离退休人员进行认证,我县在市局的领导之下,探索实现掌静脉资格认证,即离退休人员可以在家通过手机视频认证,或者到社保大厅自助认证机上进行认证。目前我县有1个自助认证机,两个掌静脉认证机,并且对于多年瘫痪在床的职工提供上门服务。
2、推进社会保险服务五险统一经办,暂不具备条件的地方首先在参保登记、申报核定、稽核财务等业务环节实现统一经办。大力推进综合柜员制,方便参保对象。
3、推进电子社保建设,全面推行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网络查询和自助打印服务,推动人社系统自助服务机进窗口、进基层。
4、推广窗口单位文化识别管理系统。着眼于方便群众和基层,提升部门形象,推进规范统一的窗口单位品牌建设,试行人社部门窗口单位文化识别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名称统一、标识统一、柜台统一、办事程序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服务环境统一,强化宗旨意识,践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工作要求。
5、推进公共服务智能管理系统建设。探索建立群众和基层办事创业的信息数据库、政务服务效能数据库和窗口优质服务指标数据库,运用大数据技术,了解群众和基层公共服务需求,开展跨领域、跨渠道的综合分析,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丰富服务内容,做好个性化精确推送服务。探索建立群众点菜、政府端菜工作机制,采取调查问卷、网上收集意见、委托第三方调查等措施,认真查找公共服务和政务服务流程中的不足,列出问题清单,制定解决方案,以改革的成效取信于民。
四、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依托省政务云建设人社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配合做好县直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加快人社信息系统省级集中,实现系统的集中部署和有机融合、数据的向上归集和高效整合。推进公共服务事项的数据开放、信息共享、校验核对,促进公共服务业务协同。
1、加强异地业务系统建设。有效提升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异地领取待遇资格认证等异地业务的经办效率,进一步方便参保人就近办事。
2、加快基础信息库建设。2017年完成部、省两级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员基础信息库建设,实现基础信息的统一管理和联动共享。
3、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2017年实现社会保障卡跨地区、跨业务直接办理个人的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开放向其他公共服务领域的集成应用,基本实现全国社会保障一卡通。2020年实现持卡人口覆盖率达到90%。
4、强化业务协同。实现省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服务对象就业失业登记、社会保险登记、劳动用工备案三项业务信息一点登记、业务协同办理、数据全域共享。
5、开发推广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公共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实现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异地查询等功能,提升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五、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根据各类公共服务事项特点和群众办事需求,逐步构建实体大厅、网上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多形式相结合、相衔接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将具备下放条件的公共服务事项下放到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方便群众就近就地办理。
1、大力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确保十三五期末实现县级服务设施全覆盖,乡镇、社区设施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为公共服务事项向基层下沉提供有力支撑。
2、加强网上办事平台建设,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统一网上服务入口,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实现全业务、多渠道的标准化服务。凡具备网上办理条件的事项,都要推广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实现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网上实时查询。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