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企业去产能职工怎么办

2018-06-18 08:00:01 无忧保

无忧保失业保险早报:攻坚阶段职工安置工作是重中之重

:去产能是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安置好职工是去产能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化解过剩产能进入攻坚阶段,职工安置任务面临的总体情况是怎样的?

刘燕斌:今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但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部分地区、行业和企业开工不足、生产经营困难,职工下岗、隐形失业或失业增加。

我国钢铁行业未来5年将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需退出50万人。钢铁产业链长,对上下游产业和从业人员的影响大。全国煤炭行业未来3-5年要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涉及130万人;煤炭产业作为基础产业,也将影响上下游煤炭机械、火电、煤化工等产业,受影响职工规模庞大。

今年煤炭行业将去产能2.8亿吨,占近5年煤炭行业去产能总目标的一半以上,需要安置70万名职工;钢铁行业将去产能4500万吨,约占近5年钢铁行业去产能任务的1/3,直接受影响的职工有18万人。如果将钢铁行业上下游产业受影响职工考虑在内,安置职工任务更加繁重。

与此同时,水泥、平板玻璃、电石、电解铝、铜冶炼、铅冶炼、造纸、制革、印染、铅蓄电池、船舶等行业也将淘汰大量落后和过剩产能,关闭逾千家企业,涉及大量需要转岗转业和安置的职工,对此也应给予高度重视。

因地制宜多形式安置职工

:各地在去产能过程中,积极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刘燕斌:各地在去产能过程中,对于妥善安置受影响职工普遍给予高度重视。河北、山东、辽宁、江苏、浙江、山西、江西等绝大多数省份在所制订的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方案中,对落实职工安置政策,切实做好职工安置工作作出具体规定,并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实施促进受影响职工就业和安置的政策措施。

归纳起来,各地在去产能中安置职工的有效做法和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度重视,完善职工安置工作机制。许多地区建立了由政府统一领导,人社部门牵头,发改、工信、财政、环保、国资、工会等部门参加的职工安置工作机制,研判去产能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安置情况,分析问题,制定有关政策措施,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人社部门的失业保险、就业促进、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劳动保障监察等主管机构密切配合,省市县三级联动,层层抓安置工作落实。

二是按照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突出重点、依法依规的原则,制定和实施职工安置政策,从失业调控、援企稳岗、就业创业、社保补贴、权益维护等方面,构建起覆盖职工安置全过程的政策体系。许多地方政府制定了具体政策,对于采取积极措施安置受影响职工的企业,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转岗培训补助、岗位补助和社保补助,支持企业妥善安置职工。同时,各地已经普遍降低了失业、工伤、养老等险种的费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负担。

三是去产能企业结合实际、想方设法,多形式、多渠道内部分流安置职工。多数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安置职工。如利用现有设备、技术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通过多种经营、主辅分离等方式积极发展非钢非煤产业,转移安置职工;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将受去产能影响的职工安置到本企业其他正常运行的生产和经营岗位上工作,增加适销对路产品生产和销售;在集团公司内部跨地区安置富余职工;针对去产能带来的生产经营变化情况和企业转型升级、多种经营的需要,积极组织员工开展业务技能培训,等等。一些安置职工数量大、安置工作任务繁重的企业,在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和政策支持下,专门制订职工安置方案,经过充分听取职工意见、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程序,由职代会或职工大会民主决定,得到了职工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安置效果。

四是各地人社部门普遍对去产能受影响人员实施了促进就业创业、托底帮扶措施。对于分流安置人员较多的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为失业人员免费提供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服务,并纳入就业创业政策扶持体系;积极组织开展转岗转业技能培训;对有意愿且适合创业的去产能企业职工和失业人员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咨询服务等;对去产能失业职工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对确实无法通过生产就业的人员,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帮扶;开展劳动保障监察,督促去产能企业完善职工安置方案,依法变更劳动合同,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偿还拖欠的工资,补缴欠缴的社保费,切实做好转岗再就业人员社保关系接续、档案托管等工作。

精心安排既要去产能还要保就业

:去产能是一项系统工程,稳就业关系到万千劳动者和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怎样在去产能的过程中,确保就业局势的稳定?

刘燕斌:去产能关系到国企改革,关系到转型升级,关系到新旧动力转换;稳就业关系到激发劳动力市场活力,关系到民生改善,关系到社会稳定。去产能、稳就业任务艰巨而复杂,是一场必须打胜的攻坚战。鉴此,必须正视困难,勇于闯关,精心安排,稳慎作为。

首先,治理失业、促进就业,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要从根本上调整产业结构,着眼于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促使劳动力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按照市场需求重新配置,形成新结构、产生新动力,取得新收益,从而实现治理失业、促进就业的目的。

其次,应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发展,对于资源型或单一产业城市和地区改变经济结构、形成多点支撑的经济发展新动力,拓展就业新领域具有积极作用。

第三,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应将资源型和单一产业城市作为去产能稳就业的政策、资金等帮扶的重点。由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企业在化解过剩产能中所面临的形势、问题、困难等差异很大,应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便取得更好的职工安置效果。

第四,多渠道分流安置职工。支持企业通过转型转产、多种经营、主辅分离、培训转岗等方式,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员;支持企业在优化升级和拓展市场中创造新的就业空间。促进受影响职工转岗就业创业,就业部门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制订再就业帮扶计划,为一定规模的分流职工举办专场招聘活动;对企业失业人员及时办理失业登记,免费提供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服务,纳入当地就业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对有创业意愿的化解产能过剩企业职工和失业人员,提供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指导、项目咨询和跟踪服务。

第五,运用公益性岗位托底帮扶,做到保生活、兜底线。就业部门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对就业困难人员建档立卡,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对与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以及从事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支持各地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信息服务,根据服务成效按规定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助。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就业的大龄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应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提供托底帮扶,切实做到保障就业困难人员的基本生活,兜住民生底线。

第六,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在去产能稳就业中的积极作用。应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功能。应降低企业享受失业保险援企稳岗补贴的门槛,对于享受补贴占上年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比例也应提高;应继续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使更多企业和农民工享受到失业保险的帮助;应尽快提高失业保险的统筹层次,以便统筹调剂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发挥失业保险鼓励其他企业吸纳去产能企业受影响职工和失业人员的作用,用失业保险基金给予培训补贴、就业补贴和社保补贴;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开展就业、创业培训;使用失业保险基金为下岗职工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信息、劳务输出服务;大力支持下岗职工灵活就业,用基金支持其缴纳社保费等。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