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失业保险早报:近几年来,铜陵市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主线,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契机,以加快推动农民工融入城市为目标,主动结合部门职能,紧抓涉及农民工切身利益的就业和社保问题,为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一是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公共服务政策体系。近年来,注重改变传统的城乡二元公共服务政策,根据该市实际,在创业就业扶持、技能培训、灵活就业、城乡医保并轨等方面,出台了系列无差别化的政策,真正实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是创新搭建农民工服务平台。根据农民工市民化工作的需要,整合了公安、教育、司法、住建等农民工相关职能,在全省率先住建了农民工服务中心,为广大农民工提供就业创业、职业培训、社保经办、子女就学、法律援助、公共服务、宣传教育等服务,较好地保证了农民工融入城市,实现了办事有窗口,服务更加高效、便捷。
三是务实做好农民工市民化服务基础性工作。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工作,全市录入劳动力信息80万余条,基本摸清了全市农民工总量、返乡和外出情况和农村劳动力供求状况;结合重大转移项目用工需求组织劳务对接,将就业岗位信息和用工服务送到进城务工人员身边;扎实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工作,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支持农民工入园创业,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一条龙服务。
四是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工技能培训。通过拓展培训工种、降低培训门槛,让每一位有就业愿望、有培训需求的农村劳动者都能享受到政府补贴性质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开展新录用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在岗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新开展了全市性的农民工技能培训擂台赛暨农民工职业技能大赛,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尊重技能,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近年来,我市每年培训农民工近万人。
五是不断完善有效覆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省率先将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合并,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13年,铜陵又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轨;在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建筑行业推行《铜陵市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统一了失业保险制度和待遇标准,积探索各项保险的转移接续工作,从制度上消除了城乡劳动者保险差别待遇。目前,全市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1.23万人,医疗保险2.97万人,失业保险0.81万人,工伤保险7.86万人,生育保险0.93万人。
六是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积极开展春暖行动专项活动,多管齐下,合力推进,有效推动了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工作,全市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4%;进一步规范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缴纳,规定施工单位一律按工程造价的2%比例缴存,不按规定缴存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的,各相关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从源头上防止农民工工资产生拖欠;建立了农民工工资应急周转金制度,市级财政安排资金规模为500万元,县区财政安排资金规模为200万元。
同时,铜陵市正处在资源型城市转型阶段,原有的产业结构被打破,加上城乡一体化的大力推进,势必对原有的社会、经济结构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工也不可避免的处在转型期,经历着乡土特质和城市特质的不断冲击,他们比任何一个阶层都更为强烈地感受到社会急剧变化的不适应和原有制度结构上的不适应,使他们在生存上面临着一系列的困惑和问题。
技能单一,就业压力大。当农民工总体仍然呈现出文化水平低、技能单一的特点,从事的主要是一些繁重、低阶、脏累的工作,相对于劳动付出,收入仍然偏低,且务工前很少经过专业培训,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即便就业了,就业环境、就业收入、就业稳定性都不甚理想,普遍参保率不高。
身份认同低,难以融入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农民工虽然已经成为主力军,但仍然不是真正的产业工人。他们从乡村迁往城市,从一种生活方式转向另一种生活方式,所面对的不仅是居住环境、工作等具体的实际问题,而且还要面对身份转换后的文化理念等认同问题,相当一部分刚落户的农民工存在着既不能融入城市社会,又难以回归农村社会的现状,处在农民与市民之间的尴尬处境。
生活成本高,融入城市的基础保障薄弱。主要表现在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障、养老等方面,虽然各级政府前期作了大量的工作,但真正实现同城同待遇,仍然存在很多现实和理念中的障碍。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