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60年150天——杭钢集团关停半山钢铁基地职工分流安置情况调查

2018-06-20 08:00:01 无忧保

无忧保失业保险早报:胡品华对杭州钢铁集团公司的记忆,定格在2015年12月22日那个灰蒙蒙的早晨。

这一天,胡品华所在的转炉厂炼钢车间冶炼完了最后一炉钢水。站在熟悉的车间,望着相伴多年的转炉,胡品华和工友们不忍离去。

我在杭钢工作30年,这里留下了我人生最宝贵的岁月和记忆。到了离开的时候,心里的痛苦与不舍是难以诉说的。胡品华回忆道。

年过半百的胡品华与工友们相拥告别。这些拥有钢铁般意志的汉子,都已泪流满面。

炼完最后一炉钢,站完最后一班岗,胡品华告别了奋战30年的杭钢,开始了新的人生。

重新开始人生征程的,还有杭钢半山钢铁基地的1.2万人。

2015年12月23日,燃烧了近60年的杭钢半山钢铁基地全面安全关停。

从2015年8月24日到2016年1月22日,杭钢用150天完成了1.2万人的分流安置,实现了无一人到省市区政府上访、无一起到集团公司恶性闹访、无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目标。

60年,一个甲子的燃烧;150天,个人命运在历史潮流中改写。

割舍

对于那些早已把个人命运和企业发展融为一体的职工而言,告别的不仅是耕耘已久的家园,还有洒满汗水与泪水的人生岁月,割舍的痛楚是无法言说的

1957年,杭钢在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镇落成。几十年来,十里钢城带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杭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杭钢作为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集团,拥有近3万名在职和离退休人员,涉及关联人员10万人。

从小在杭钢长大的王雅丽,父母是最早一批钢铁工人,女儿是新一代杭钢人。

我们一家三代都为成为杭钢人感到无上光荣。王雅丽说,工厂对于几代杭钢人而言,早已成为温暖的家。

宽阔的厂房、先进的设备、丰厚的收入、良好的福利、多彩的文化生活,这一切都让杭钢人备感骄傲和自豪。

然而,随着转型时代的到来,这一切悄然发生了变化。

由于国内钢铁产能过剩日益加剧,环保标准逐步提高,产销价格严重倒挂,钢企的生存举步维艰,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浙江省委、省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压缩钢铁产能的总体部署,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以壮士断腕、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作出2015年底关停杭钢半山钢铁基地400万吨产能的决定。

这对于杭钢集团和几万名杭钢人而言,无疑是严峻的挑战。

这两年钢铁产能过剩情况加剧,我们陆续听到厂子要关停的消息,但真的到了这一天,却又难以割舍。王雅丽说,几十年了,大家和企业一起成长,见证了企业发展壮大、从风光无限到艰难转型,企业和职工早已成为命运共同体。

职工对企业的全然信任,对杭钢的深深依恋,对未来的殷殷期许,让杭钢集团新班子感到责任重大。

杭钢集团人力资源部的孟建华说,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月亮,是去年8月24日从地方政府调来的,在处理这方面工作上有着丰富经验,他常说心中要有人民,要带着感情分流安置职工,这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杭钢是一个大家庭,职工都是兄弟姐妹。他们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更是这座城市历史和现实中不能分割的一部分。

2015年8月24日,杭钢全面进入企业转型升级职工分流安置攻坚阶段。

同行

走近、倾听、沟通,风雨中,人社部门与企业、职工同呼吸、共命运,竭力寻找一切可能的解决之道,一路相伴,温暖同行

作为杭钢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部长,姜增平至今还记得那150天的火热。

2015年8月24日至2016年1月22日的150个日夜,杭钢全面完成半山钢铁基地职工分流安置政策制定和1.2万名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

这几乎是一场不可能完成的战役。

多种难题集中爆发:职工人员构成复杂,各类群体诉求多样;涉及2万人次的19个历史性遗留问题集中出现;前期制定的可托底安置职工的分流政策难以落地;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几十年来都视厂为家的职工焦虑、恐慌、痛苦,情绪波动很大;设备陈旧、跑冒滴漏严重,安全生产隐患多。

这又是一场必须赢得胜利的战役。

职工分流安置能否平稳、顺利完成,不仅关系到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杭钢转型升级的如期实现,更关乎万名职工的人生命运和千百个家庭的幸福安康。杭钢集团党委副书记任海杭告诉。

方向已明,杭钢迅速行动。

743名土地征用工、4300多名特殊工种岗位职工、2348名农合工、1.2万名离退休人员,以及工伤、病患、残疾人员和特困家庭等,职工诉求各异,需求点不尽相同。

制定出科学、公平、合理的职工分流安置方案,成为最基础、最关键,也是最艰难的一步。

150天里,杭钢集团领导班子及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几乎没有吃过一顿安心饭、睡过一个完整觉,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姜增平回忆:有一次已是凌晨两点,我们陈董事长还在车间里与职工交流分流安置的政策。这样的情况有很多次。

下车间,和工人们面对面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难点;访家庭,来到困难职工身边,了解他们的未来期望;座谈沟通,厘清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精细测算,确定科学公平的安置方案

我们上夜班的时候,董事长忙完一天的工作,经常深夜来车间看我们,问我们工作辛苦不辛苦,问我们未来的打算,大家觉得很温暖,对未来又充满了希望。已经在杭钢工作30年的徐建春是炼铁工人中的老师傅,对于此次分流安置,他和大家一样纠结、焦虑、不安和难舍。

徐建春说,大家的忧虑在厂里领导和同志们的一次次谈心中渐趋平息,大家的不安在每晚领导办公室加班的温暖灯光中逐步和缓。

57次的专题会议部署,先后单独听取1000多名职工的意见,对各条政策和各年龄段进行上百次的定量分析与测算,120个日夜兼程,终于在2015年12月28日收获暖阳。

2015年12月28日,杭钢关停半山钢铁基地职工分流安置方案提交职代会审议,并最终以87.44%高票率一次性表决通过。

当我们看到这个方案的时候,心里真的很安慰,我们知道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凝聚着企业对我们的情谊。职工温斌说,方案出台后,大家的心也都安定了下来。

这是一份呕心沥血的方案。

提前退养、内退、解除劳动合同、集团内安置、省市属国有控股企业就业安置、自主创业、服务输出、离岗退养、工伤职工退出生产岗位、有限期放假、待岗等多个渠道,让每一个群体、每一个年龄段的职工都能找到自己的合适通道,渠道之间在经济利益上相对平衡,避免职工选择渠道单一和利益受损。

这是一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方案。

姜增平说,在制定方案时,我们按照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平衡各方、有序推进的工作方针,在完成政策草案的基础上,经科学论证、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后,提前一个月与职工见面并讨论,一个月后听取职工代表意见并作政策解答,此后修订完善、提交职代会审议表决。

在杭钢经历的这次历史性变化中,党和政府一直关心、关注着我们,给我们支持,给我们力量。任海杭说。

为了更好地推进杭钢转型升级,浙江省委省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协同推进。

我们与人社部门接触是最多的,他们始终与我们一道,解决各种难题,真诚、细致、周到地为我们服务,让人感动。姜增平说,浙江省人社厅、杭州市人社局从方案制定伊始,就全力配合企业做好每一个细节。

在杭钢制定方案过程中,浙江省人社厅劳动关系处副处长王怀忠、杭州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处处长张飞雁、副处长施爱忠成了杭钢的常客。每天通电话沟通协调、每个星期几次到企业了解情况、每场活动听取职工意见建议,这样的经历,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企业和职工之间相依相靠的情谊。

在方案制定过程中,我们人社部门在保证合法合理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用足、用好政策,保障职工权益。张飞雁说。

对于奋战150天,同样记忆犹新的是杭州市人社局行政审批处处长陈国强。

2015年12月,陈国强带领工作组入驻杭钢,专门为4300余名职工办理视作缴费年限和特殊工种工作年限的审核手续。

年底那段时间是我们人社部门,尤其是窗口部门工作量最大、最繁忙的时候,但为了保障杭钢几千名职工的利益,我们抽调十几名各区县业务骨干组成工作组,为职工现场办公。陈国强说,由于特殊工种工作年限的审核与职工利益息息相关,工作组一直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最大程度保障职工权益。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工作组要在2015年12月底前翻阅、审查几千名职工的各类档案、资料、表格,同时还要向职工解释政策、收集所需材料。

每天都跟打仗一样紧张,加班加点是常有的,有时候连上厕所都要大家轮流着去,下班时很多人的腿、脚都是肿的。有的同志的亲人去世,都没能赶回去看一眼此时,陈国强的眼里泛起泪花,他说再苦再累大家没有一句怨言,全身心投入,为的是给杭钢的职工解决实际难题。

2016年春节,杭州市就业局失业保险处副处长阮菁接到了杭钢职工的问候短信,虽然只有短短两行字,却让这个小姑娘倍感亲切和幸福。

在集中为杭钢职工办理失业登记手续、农合工领取补助的日子里,我们和杭钢的工作人员并肩战斗,大家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为的是给职工提供最好的服务。阮菁说,现在她和很多杭钢人成了知心朋友。

以心易心、设身处地,让企业和职工感受到人社部门的诚意和温暖。

那段时间,人社局的办公室、食堂、电梯里,到处都能听到讨论杭钢职工安置的事情,利用中午休息赶办业务,晚上、周末加班,每个人都是全情投入。阮菁说,大家用真诚、执着的服务精神相互支持着,彼此鼓舞着。

为了更好地为杭钢职工办理医保、养老保险、失业登记等手续,杭州市人社局信息中心专门开发了新的操作系统模块,并梳理出了杭钢版业务办理流程。

政策最大化、研究最深化、服务最细化、工作最细化,这是杭州市人社部门的工作目标。面对困难和挑战,人社部门竭力寻找一切可能的解决之道,与企业和职工一路相伴,温暖同行。

我们一切努力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路上没有后顾之忧,让分流职工得到最贴心、便捷、温暖的服务,传递出与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怀!杭州市人社局局长他们郭禾阳说。

火种

选择告别,就选择了开始。尽管转型升级的前行路上伴随着阵痛,但杭钢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奋力向前。怀抱梦想的杭钢人犹如遍洒的火种,让人期待

2016年3月7日,职工黄敏创办的养老服务公司在杭州市南苑社区正式开业。这位80后钢铁人,离开工作岗位两个多月,就在逐梦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16年1月20日,黄敏在杭钢职工分流安置意向书上慎重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在分流安置渠道中,黄敏选择了自主创业。

创业是我的梦想,而平台和资源都是杭钢给予我们的。黄敏说,在分流安置渠道中,自主创业给了年轻人追逐梦想的舞台。

从1月20日到3月7日,黄敏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让他感动的是,从寻找场地到原材料供应,再到合伙人的联系,杭钢的领导都给予了他大力支持和帮助。

我的两位合伙人都是杭钢这次分流出来的职工。大家虽然离开了杭钢,但都怀抱着杭钢梦在创业路上奋力奔跑。黄敏说。

孟建华说,多条分流安置渠道可供选择,为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职工搭建了新的生活和发展路径。

和黄敏一样,在此次分流安置中,共有112名职工选择自主创业,有73人、43个项目申请入驻杭钢众创空间。

让人欣喜的是,杭钢将创业青年视作企业转型升级、实施创新战略的鲜活力量。为了扶持这些青年创业,杭钢成立了众创空间、技术研究院、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公司等机构,为青年培育创业沃土。

选择告别,就选择了开始。杭钢半山钢铁基地关停,对于燃烧了近60年的杭钢和几代杭钢人而言,是新的历史起点。

一家三代都是杭钢人的王雅丽说,80多岁的老父亲得知企业关停的消息后,在不舍和惆怅之后,对未来充满期望。

不管杭钢人去向哪里,根永远在杭钢,心始终在一起。

以走出半山,走进市场,发展杭钢为主题的思想解放大讨论,这样的方式,让每一个杭钢人的智慧火花闪耀;

党旗下,举起右手,郑重宣誓,这样的场景,成为杭钢人心里最珍贵的回忆;

职工家,温暖话语,亲切关怀,这样的情谊,留存在杭钢人记忆深处;

打造杭钢转型升级版、走好杭钢发展特色路、培育经济创新增长极的全新战略,这样的期待,让每一个杭钢人充满了希望。

以钢铁意志做人、建业、报国,这是几代杭钢人秉承的精神。秉承着这样的精神,如今,跨出工厂大门的杭钢人,自信地向着人生新目标迈进。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