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一路与你同行

2018-06-21 08:00:02 无忧保

无忧保失业保险早报:已年过半百的周涛从未想到,自己的人生会在2015年发生大转弯。

2015年5月底,周涛所在的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推动产业转型升级,9000多名职工面临分流。周涛就是其中一员。

从5月底告别坚守30多年的生产车间,四处奔波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到8月初进入新企业走上新的工作岗位,短短几个月,周涛经历了过去几十年未曾有过的人生起伏。

在我迷茫无助时,是人社部门的帮助,让我找到了开始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周涛说。

2014年、2015年,根据四川省《关于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意见》,川化集团、攀成钢等企业陆续启动转型升级,涉及职工累计达11578人。

在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中,如同周涛一样,很多人的命运就此改变。

转型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困难增多,钢铁、化工、加工等传统行业企业不得不直面转型之痛

拔地双峰并直,是成都人对川化、攀成钢两大企业的形象比喻。

上世纪50年代,川化、攀成钢两家企业建立伊始,就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成都市专门依托企业成立了青白江区。半个多世纪以来,川化、攀成钢不断发展壮大,职工数量均超万人,成为化工产业和钢铁企业中的佼佼者。

中国的无缝钢管能在亚洲叫响,我们攀成钢是有很大贡献的。尽管已经离开攀成钢,但作为曾在这里工作超过30年的老职工,周涛至今仍倍感自豪。

2008年,攀成钢成为成都市工业企业中销售收入首家过百亿元的企业,川化则成为国内合成氨和氮肥生产企业中的领跑者。

然而,转型时代不期而至,传统企业的往日辉煌已难再现。

西方各国经济萎缩带来的负效应使得外需大大减少,内需不足的结构性弊病早已有之,化解过剩产能和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多重因素叠加让攀成钢、川化不得不直面转型之痛。

美国、欧洲对于钢管反倾销愈演愈烈,国内房地产建设明显放缓,钢铁产能过剩愈发突出,加上城市发展中老工业基地改造,环保标准的逐步提高,钢企的生存举步维艰。攀成钢副总经理李茂林说,攀成钢必须重新调整发展战略。

从2009年至今,攀成钢的生存发展形势愈发严峻,钢材卖不过白菜拉矿石不如拉钢坯已经成为常态。2015年,攀成钢关闭改造冶炼区,9000多名职工面临分流。

这几年企业经营情况不好,我们陆续听到些消息,但到了要离开的时候,真的是难舍啊。周涛说,很多职工在企业工作大半辈子,厂子早已经成了家,从未想过有一天会离开。

对于那些早已把自己的人生和企业命运融为一体的职工而言,他们告别的不仅是耕耘已久的家园,还有洒满青春的人生岁月,割舍的痛楚是无法言语的。

企业转型升级、关停转产,导致产业链条上下游相关企业出现连锁反应。2014年、2015年,川化和攀成钢启动产业转型升级,导致劳务公司及依附于两家企业的很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或倒闭、或裁员,先后产生登记失业人员6702名。

怎样为在转型之路上奋力奔跑的企业提供周到的服务?如何帮扶分流职工实现再就业和二次创业?怎样有效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道道考题,摆在成都市人社部门面前。

服务

在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点上,人社部门不畏难、不惧险、不怕苦、不停步,敢于担当、勇于付出,与企业和职工同呼吸、共命运

2015年初,攀成钢启动转型升级工作伊始,成都市人社部门即主动全面参与其中。

当人社部门深入到职工当中去,和他们开诚布公地谈,让他们轻松畅快地讲;当职工的真实想法和诉求有了倾诉、表达的畅通渠道;当政府部门以心易心地帮助每一个人切实解决难题;当企业竭尽全力维护每一名职工的合法权益政府、企业、职工建立起命运共同体。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职工权益,青白江区人社局对企业转型升级职工分流方案提出了切实保障职工各项合法权益,解除劳动合同依法依规;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职工自愿,推行集体协商和厂务公开;建立劳动关系的动态监测预警的指导意见。

此次,我们全力以赴、全心投入。我们知道转型升级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更关系到每一名职工的前途命运。青白江区人社局局长杨明均说,因为深知责任重大,与企业和职工相关的每一项政策、每一个方案、每一场活动,人社部门都是细之再细、慎之又慎。

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党委政府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协调小组的统筹协调下,青白江区人社局先后制定了《青白江区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工作方案》《青白江区转型升级分流人员就业培训和失业金兑付工作方案》《青白江区转型升级分流人员档案接收方案》《青白江区转型升级分流人员社会保险接续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分解工作任务,各科室、各单位通力协作,全力做好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工作。

青白江区就业局局长张韩英,对刚刚过去的这个火热夏天记忆深刻。

为了帮助企业顺利完成转型升级,为了让分流职工少跑路、少负担,青白江区人社局将服务直接送到厂区。

2015年6月,张韩英和人社局的17名同事进驻攀成钢厂区,为9000多名分流职工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老厂区办公楼里,张韩英和同事们支起桌椅,挂上横幅,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与职工们朝夕相伴,为他们释疑解忧。

失业保险待遇核发、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求职创业培训登记、就业社保政策解读凡是与分流职工相关的事宜,处处精细,件件暖心。

原本以为办这些手续要跑到区里政务中心去,很远又很繁琐,没想到在厂子里就一次办结了。52岁的王庆说,人社部门细致、周到的服务,让工友们倍感温暖。

6月,正是成都炎热的时候。每天8点半,张韩英和同事们一定准时在厂房等待大家。一整天下来,有时连上厕所的功夫都腾不出来,中午吃饭也是十几个人轮流进行。9000多人的各项手续,几千人的政策解读,很多人的心理疏解,都必须准确无误地做通、办好。

我们真的非常理解他们。多年来两点一线的工作生活,让这些职工特别的淳朴、善良,面对前途的迷茫、忐忑,大家心里有些情绪也是正常的。张韩英说,最让她感动的是,尽管条件艰苦、事项繁琐、困难重重,但人社部门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毫无怨言,毫不退缩,倾情投入。

青白江区就业局副局长李显乐至今想起那些和同事们奋战的日子,仍然眼眶发红。

一天十几个小时的持续工作,让我们身心俱疲,有时职工办完手续都走了,我们却站也站不起来。李显乐说,由于天气炎热等原因,有的同事甚至中暑晕倒,但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出。

这样的坚守源自一份深深的责任,这样的付出来自一份美好的愿景:再苦只为减轻这些分流职工的负担,再难只为帮助他们完成人生的转弯。

设身处地、由己及人。正是这样的方式,让人社部门的每一项举措都能走进职工的心里。

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分流职工对未来的焦虑、不安情绪,青白江区委、区政府,成都市人社局,市总工会等部门联合组织成都市内外200多家企业,带着几千个岗位信息,走进厂区、走到职工身边。

将岗位信息送到职工身边,让他们了解,虽然离开了企业,但还有很多工作机会,把大家的失意、疑惑和不安降到最低。青白江区人社局副局长陈智彬说。

作为典型的钢铁企业,攀成钢的特殊工种众多。但由于历史沿革、企业变迁等原因,攀成钢的职工档案管理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的情况。

企业发展几经变化,档案管理出现了不规范、不完整等情况,导致很多从事特殊工种的职工在档案中没有明确体现,比如有的轧钢工写成轧甲或轧乙、精整工写成整1或整2,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分流职工以后的很多权益。青白江区人社局党组成员杨红梅说。

怎样既能守住政策底线,又能用够用足政策让职工获得最大权益保障?

针对3000多名特殊工种职工关心的提前退休问题,青白江区人社局及时出台了《关于对攀成钢办理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相关问题的复函》,多渠道为职工解决后顾之忧。

看似简单的一份复函,却凝聚着很多人的心血和智慧。

我们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审批中坚持以审查职工个人原始档案为主,原始旁证资料为辅。杨红梅说,为了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青白江区人社局还主动到企业沟通协调分流职工档案转接工作细节问题,指定专人、专柜对分流职工人事档案实施标准化管理。

截至8月底,青白江区共接收分流职工人事档案9187份,设立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核查点32个,为10327名转型升级企业退休人员提供就近核查服务。

新生

在漫漫前行路上,人社部门始终与企业和职工在一起,帮企业拥抱变革时代,助职工实现新的梦想

如今,在青白江区的新花鸟市场和三桥夜市,活跃着一群经营小本买卖的草根创业者。他们是几个月前从攀成钢、川化中分流出来的职工。

我们整合了乡镇、社区、城管等多部门资源,划出大弯街道石家碾片区和化工路社区,分别建立花鸟市场和夜市,专门帮助分流职工试创业,一方面增加他们的收入,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领域实现创业梦想。杨明均告诉。

创业试冰,让分流人员零成本在广阔的平台努力追梦,这是人社部门对底层群众和失业人员众创空间的积极探索。

年龄偏大、学历不高、技能单一,基本上是分流职工普遍的特征。

这些职工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和力量都贡献给了企业和地区发展。他们早已是这座城市历史和现实的一部分。成都市人社局局长张济环说。

提高技能、提升就业创业能力,这是青白江区人社部门为分流职工制定的计划中的第一步。

我们的原则是只要职工有需求,只要有助于他们就业创业,就可以开展培训。陈智彬说,人社部门专门制作《产业转型升级分流人员情况调查表》,专人开展入户调查,对有10人以上选择相同技能培训专业实行无条件开班,营养搭配、叉车、汽修等专业深受职工的喜爱。

而对于就业困难群体,青白江区开展就业援助服务,在全市范围内通过公益性岗位和就业援助实行托底安置,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分流职工不挑不选48小时实现再就业。

在伊味儿休闲食品店内,见到了攀成钢分流职工张平。1996年就进入攀成钢的张平,离开企业之前是保卫部主管,待遇很不错。2015年5月底,张平主动申请离开攀成钢,这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想。

在人社部门的前期政策宣传中,我一直用心了解。创业培训激起了我的创业梦想,我想走出去闯荡一番,尝试另一种的人生!张平对说。

6月份离开企业后,张平参加了人社部门的创业培训,在系统掌握创业知识后,8月创办了一家休闲食品店。他未来的梦是将食品店推广至更多地方,让创业梦想开花结果。

企业的生存发展与人社事业发展休戚相关。企业是就业蓄水池,是社会保险的稳固基石,是劳动关系中的重要角色。服务企业转型升级,不仅体现了人社部门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更渗透着与企业和职工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怀。张济环说。

正是这样的情怀,让人社部门始终与企业和职工在一起,帮助他们实现精彩转弯!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