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失业保险早报: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大局。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中省市关于就业创业的部署,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的新形势。以创业腾飞、建设六个城固为统揽,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政府激励创业创新、社会支持创业创新、劳动者勇于创业创新机制,培育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体制机制,坚持规模扩大、结构优化、稳岗促创并举,围绕就业优先战略和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主线,将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落实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发挥市场调节就业作用、鼓励劳动者自主择业就业创业。实施促进就业创业的六个体制机制的新举措,不断完善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狠抓各项就业政策措施落地,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实现了就业创业转型增长,就业工作目标任务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一、完成目标任务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685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413人,困难人员再就业679人,分别占任务的74.58%、94.2%、97%;劳动力转移就业11.54万人,新增农民创业人数172人,创收15.6亿元,分别占任务的106.46%、50.59%、97.6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控制在3.9%以内。发放小额贷款114笔2617万元。其中:个贷817万元,带动就业500人。开展创业培训3期培训学员147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性培训40017人,占任务的108%。开展专项技能鉴定5批次鉴定2000人,取证1561人。
就业指标列入镇年度考核,落实政府促进就业责任。一是将就业工作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落实。今年初,以城政办发[2015]38号文件将市上下达我县的2015年就业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各镇,并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二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拉动就业。经济发展是扩大就业的根本途径,全县围绕创业腾飞、建设六个城固目标要求,坚持以园区经济发展为动力,扩大经济总量和调整经济结构双轮驱动来促进和扩大就业,形成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三是结合任务目标,提出明确要求,明确工作职责,落实科室责任,使目标责任层层落实,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负起相应责任。做到工作目标年有规划、月有计划,周小结,月总结、季考核,年终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分明。
加强体系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一是转变职能,简化程序,实行免费公共就业服务。一方面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实行优质服务零差错。按照《陕西省就业基本公共服务规范化指导意见》精神,完善体制机制,细化工作流程,整合业务窗口,搭建综合平台,实行一站式业务办理,简化业务流程,方便办事群众;另一方面实行公共就业服务流程公开,服务事项公开,服务内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做到使群众办事少跑路、零障碍;第三是实施免费公共就业服务,所有就业事项免费服务,服务内容零收费,减轻群众负担;第四是实行服务下移,减轻群众办事成本。按照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要求,实行群众就地就近免费获得就业信息、政策扶持咨询、就业创业指导、就业维权等公共就业服务;二是创建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带动就业。为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就业环境,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根据《汉中市创业孵化基地认定管理办法》文件精神,出台了《城固县创业孵化基地管理认定办法》,积极开展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工作。我县拟认定五种类型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即①市场型孵化基地:城固县荷花园市场,解决转移就业400余人;②门面型孵化基地:城固县荷花园创业一条街,带动就业400余人;③加工型孵化基地:城固县五郎工业园区,现已入驻企业64户,提供就业岗位1500多个,现有职工人数1100人,其中大学生约占6%;④楼宇型孵化基地:城固县经贸商业步行街,主要解决我县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⑤园区型孵化基地:城固县三合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已入驻企业12户,职工人数502人;三是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为重点,创建转移就业和农民创业示范工程。一是根据《陕西省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倍增规划的通知》及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行动方案》和汉中市人社局、财政局《关于印发农民创业示范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制定了农民创业示范工程实施意见。二是制定了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示范工程实施意见,开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示范镇、示范基地创建,2015年首批在我县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镇4个,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基地10个,吸纳农民工就业500人以上;四是以春风活动为载体,搭建供需平台、促进转移就业创业。采取城乡结合、县镇同步,有序开展以搭建供需平台、促进转移就业为主题的2015年春风系列行动,送岗位、搭平台、促就业、惠民生,促进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推动全民大众创业带动就业。1-6月全县新增就业268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413人,困难人员再就业679人,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11.54万人,创收1.6亿元,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位302个,城镇登记失业率3.0%。开展以春风送岗位、惠民促就业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月宣传服务咨询活动,通过五送促就业,2015年2月3日在城固县二里镇开展视频招聘宣传咨询会,从而拉开2015年春风行动序幕,群众络绎不绝前来现场咨询,当场发放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资料300余份。于2月27日在县人力资源大厦隆重举行春季就业招聘会,市县领导亲临现场欢送150名农村劳动力赴浙江台州务工,为他们送上慰问品。会上,发布就业招聘信息250多条,受邀的35户企业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与求职者现场进行面对面、双向选择招聘;来自县内18个镇的2000多名求职者参加应聘,现场有325名求职者与企业成功签约。举办就业直通车天天招聘会,以现场+远程视频方式开展巡回招聘活动,集中组织农民工有序转移就业,于3月9日集中组织63名农民工赴安徽务工,统一安排农民工乘大巴免费送农民工到安徽蚌埠就业。
强化就业创业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一是积极开展全民免费创业大培训。依托县就业培训中心、技工学校和民办学校资源,重点开展了就业创业培训进乡镇、进农村、进企业活动以及大学生意识教育+能力培训+模拟实训三段式创业培训。1-6月共开展创业培训3期培训学员147人。二是严格按照招投标制度确定定点培训机构,落实定点培训机构的诚信评估制度,对定点培训机构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并将检查结果公布。2015年全县6所民办培训机构中标、中标专业8个。同时,严格审查2014年度民办培训学校培训补贴申报资料。对6所民办培训学校2014年培训情况、任务完成情况、1456名学员培训资料、584名学员培训后就业情况进行了审查,并经过第三方进行抽查,将相关信息在人社局网站公示7天,拨付培训补贴78.75万元。三是做好就业创业培训宣传报名工作,结合培训的特点,制作了宣传彩页和宣传牌。四是规范职业能力考核鉴定,提高就业技能。按照政府出钱、社会培训、免费考核、国家发证的要求,深入各镇开展宣传,组织考核鉴定。先后在桔园镇群丰村、张窑村开展了以柑橘树修剪,在莲花街道办事处黄村、湑水村开展了面皮制作等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工作。共组织专项职业能力考核5批次,参加考核2000人,取证办结1561人。
实施全民创业带动就业。一是简化小额贷款程序,创业带动就业。结合我县实际,简化程序,改进服务手段,降低担保门槛。积极协调经办银行快捷、及时为符合条件创业人员发放贷款,提供资金援助。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摸底推荐符合条件的县域企业申报认定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截至目前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671万元,推荐劳动密集型小企业9户。二是启动实施全民创业工程。为集中民智民力,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制定出台了《城固县创业孵化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城固县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创业示范工程实施意见》和《城固县农民创业示范工程实施意见》,加大扶持创业政策,大力扶持初始创业,孵化培育小微企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就业创业。三是健全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指导、担保贷款、法律服务等,通过门诊式、会诊式、结对子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指导服务。
落实就业补贴政策,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积极落实补贴政策。按照规定,积极落实各项补贴政策。一是兑现了2013年度4050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382人,发放社保补贴金额186.58万元。积极做好2014年度社保补贴的受理申报工作;二是落实技能培训补贴。审核兑付了2014年度6家民办培训机构技能培训1456人,培训补贴70余万元。
二、目前就业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局面呈现新常态,择业观念尚需转变。一是劳动力呈现递减趋势。随着老龄社会步伐的加快,老龄人口不断增加,我县劳动力人口总量将呈现逐年减少新常态,农村富余劳动力也将持续减少。同时,城乡劳动者文化程度低,技能单一,部分劳动者仍存在着爱面子、挑肥拣瘦、等、靠、要等思想仍存在,随着技术进步加快和产业优化升级,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将更加凸显,部分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存在结构性失衡,造成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并存;二是城镇新增就业与去年同比略有下降。截至目前,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685人,比去年同期减少484人,同比减少15.27%。城镇新增就业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经济下行影响,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用工需求下降。这与全国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大体一致;三是小额担保贷款大幅回落。由于受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调整,全县小额担保贷款降幅明显,目前仅受理小贷105户,发放贷款2617万元,与去年同期下降840万元。
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新常态下广大群众的新需求。城乡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信息化建设不配套,公共就业服务还不够规范,职介服务、职业指导、信息发布、政策导向作用不够明显;培训工种单一,培训就业率不高,满足不了劳动者技能培训需求和企业用人需求。
基层平台建设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需要。镇、街道办劳动保障所,有机构无编制、无经费,人员兼职多,变动频繁,队伍不稳定,不能适应新常态下群众需求和工作要求。
信息网络建设滞后,与迅猛发展信息化不相匹配。目前仅有就业失业登记实现省级联网,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网虽然已上线,但信息量偏少,其他就业服务业务尚无系统支持。基层平台网络建设滞后,基础台帐、求职登记、信息收集与发布等工作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资源不能共享。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把大众创业放在就业的首要位置,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一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加强就业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衔接配合。二是继续改善我县创业环境,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创业扶持政策,拓宽就业渠道,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三是积极应对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中出现的失业问题,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中充分发挥援企稳岗政策的积极作用。激励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不裁员、少裁员,助力企业渡难关。依法落实失业保险待遇标准,积极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作用。
统筹做好重点困难群体就业工作。坚持把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摆在首位,落实扶持政策,促进多渠道就业。进一步做好实名制管理和孵化基地认定,加强对困难就业群体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创业指导服务,简化程序,优化办事流程,把求职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创业补贴、创业吸纳就业奖励、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创业培训补贴等政策落实到位。完善创业孵化园建设,推广创业项目库,全力促进就业创业。
加大强职业培训工作力度。大力加强全县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县就业训练中心和技工学校的引领辐射作用,引导围绕市场需求、特色产业和园区发展,将培训工作重心下移,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创业培训进园区、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活动,组织开展订单式、定岗式、储备式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增强培训实效性。
做好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一是积极搭建平台,做好就业公共服务。拓展思路,提供多样化招聘服务,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搭建双向选择平台。加强全县就业微信平台建设,为服务对象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二是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做好公共就业的信息对接,及时为求职者提供有效岗位信息。三是建立人力资源市场监测系统,完善统计和调查制度,提高对人力资源配置的预测和反应能力。
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形势的分析研判,准确掌握就业失业状况,增强就业工作的预见性。要强化数据搜集,结合失业预警工作,建立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岗位流失状况持续跟踪监测制度。要以问题为导向,依托全省就业失业登记信息管理系统,把城镇新增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登记失业率等数据做实。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形势的分析研判,准确掌握就业失业状况,增强就业工作的预见性。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