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失业保险早报:小时候的梦想是象父亲一样,做个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由于生长在文革动乱时期,没能读到书,恢复高考后,算是考上了中专,进了师范,可没想到阴差阳错毕业后才一年就突然被调到了不知是什么性质的单位----上杭县劳动服务公司,接到调令心都凉了,可也没办法,在那个时候,能有个正式工作,对于农村人来说,是很不容易的,我非常珍惜,只能服从组织安排,第二天就持调令在当时劳动局秘书的带领下,到劳动服务公司报到。报到后才知道,这是一个以安置城镇就业为主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而且当时只有我一个是正式在编的人员,其余不是下属企业借用的,就是退休返聘的。由于是新成立的单位,一无所有,连办公场所也是租的。在极不情愿又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我就这样走马上任了。工作后,我发现就业服务工作是民生大事,是很高尚的事,虽然我也做不了什么,但我始终任劳任怨努力做好这项工作,也慢慢喜欢上了这份职业,再也不愿意离开,这一干就是35年,而且我多次放弃升迁和调离的机会,从20几岁的年轻小伙,一直干到年近花甲,并且还将继续在这个岗位上站好最后一班岗,为基层就业服务事业竭尽所能。
爱上了就业服务这个职业后,我就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结下了缘。心里也就有了一个梦想:上杭要实现充分就业、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谐的劳动关系。就是为了这个梦想,我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坚守在这个岗位上,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开始的几年,我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能多帮助城镇待业人员实现就业。刚参加工作时,年轻不怕累,什么事都干,为待业人员介绍工作、就业前培训当老师、到企业收临时工管理费、帮下属劳服企业推销产品,还得为建就业服务大楼忙着搞征地建房。1985年5月,全国劳服企业产品展销会在北京举行,带着上杭劳服企业生产的竹凉席和纸扇,我有幸首次来到了首都北京,与全国各地劳服企业琳琅满目的产品相比,我县提供的产品逊色了许多,从而也发现了我县劳服企业的差距,要想让劳服企业发展壮大,必须改革产品的设计和质量。尽管我不是搞生产经营的材料,但我还是尽力想办法让我县劳服企业能生存和发展,让更多的待业青年实现就业。
上杭是个山区农业县,农村劳动力多,耕地少,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村劳动力富余,他们开始盲目无序地向大城市流动,成了一个社会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上杭县就把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当然,作为就业服务机构,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到经济发达地区劳务输出是当时劳动服务公司义不容辞的职责。说起劳务输出,在外人眼里是个令人羡慕的工作,外出联系获取用人信息,把组织选拔的劳动力送到用人单位,协助用人单位跟踪管理劳务人员、调解劳动纠纷等等,都要到发达地区去,就象是旅游,其实,没有亲历过此项工作的人是无法想象劳务输出是多么辛苦的,开始的时候,也许大家都争着去,去过一次后,谁也不愿意去了,我年轻,几乎每次送人和跟踪管理、调解纠纷都是我去。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交通十分不便,上杭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既没有高速公路,也没有铁路,只能用汽车通过国、省道输送,而且那个时候,沿途都在修路,本来只要六、七个小时的车程,经常可能堵上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有一次,送一批劳务人员到厦门务工,早上6:30出发,晚上12点多才到厦门杏林,把人送到企业并交接后,已经是凌晨2点了,本来已经订好在杏林招待所住宿,可太晚了,门怎么也敲不开,只能在公园的石凳上将就了,第二天,帮企业办完这批劳务人员的就业证和暂住证等手续后,又在杏林坐车回上杭了,连厦门岛内也没进去。每次送完劳务人员或跟踪劳务人员或协助处理劳动纠纷后,当即就返乡上杭了,还得赶着回单位忙其他工作。十多年的劳务输出工作,到深圳不下十次,但我连深圳城里也没进过,听说深圳的锦绣中华景观的给排水工程80%就是由上杭的建筑工匠们承建的,很想去看看,但至今我也没这眼福。还有一次送人到厦门的时候,下着大雨,汽车在经过漳州时,由于修路,公路又是坑又是泥,结果陷下去了,我们冒雨下车推,忙了半个多小时,好不容易才把车推出来,大家都变成了落汤鸡。说实话,劳务输出工作真是一件苦差事,可劳务输出却是当时解决农村富余劳力出路和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输出一人、致富一家,再苦再累我也心甘情愿,而且希望能把我县的富余劳动力更多地送到发达地区就业,让更多的家庭富起来。
通过劳动部门的组织和引导,上杭的劳务输出逐渐走上了正轨,也名声在外了,劳务输出在进入新世纪之初达到了高潮,上杭在外务工总人数超过8万人。劳务输出不仅让老区千千万万家庭脱贫致富,更造就了许许多多企业家、能人,为上杭建设培养和储备了大量人才。
进入新世纪后,上杭的就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是劳务输出大县的上杭,经济快速发展,县内工业园区建设,以优越的环境、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一大批致富了的企业家回到家乡投资兴业,大量规模以上企业纷纷落户各工业园区,用工量剧增。因此,成了劳务输入县,上杭也开始出现民工荒。尤其是近几年来,企业纷纷向劳动保障部门告急:招工难。于是,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就成了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出实招、想办法,以优质的服务、优厚的待遇,吸引在外务工的技术骨干和行业精英回乡就业,一批批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在我们的宣传引导下,回到家门口就业,有效缓解了县内企业用工紧张问题,也为县内企业提供了大量技术人才。为了解决企业的用工难问题,经常带领县内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深入乡镇赶集举行流动招聘会,年纪大了,经常下乡有点力不从心,但能为企业做点事,帮更多城乡劳动力实现就业,我心情很好。作为就业服务中心的一员,能为家乡建设尽一份力,我感到无比高兴。由于在人社部门工作的时间长,不少下岗失业人员都愿意跟我交朋友,更是什么政策业务都愿意来问我,不管是就业的、社会保险的,还是劳动关系、争议仲裁等,只要是有关人社的政策业务,许多劳动者都来问我,每次我都能耐心地根据他们的问题详细向他们解释,每次都能让他们带着疑问来,满意而归。
35年来,求职登记、推介就业、职业指导、培训老师、失业保险、劳动事务代理、劳务输出、技校招生、推销经营、仲裁监察、信访维稳等每一个岗位我都干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服从组织安排下乡参加社教工作队、计生工作队、法制宣传工作队等,每次抽调下乡都受到好评,1991年参加社教工作队被龙岩地委、行署和上杭县委、县政府两级评为优秀工作队员,受到表彰。1999年到2008年,我被抽调到局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此期间,劳动保障局每年都被县委办、县府办评为信息工作先进单位,本人也被评为信息工作先进个人,提高了我县劳动保障工作的知名度,劳动保障工作也因此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如果有机会从头再来,我依然会选择就业服务工作,能为就业服务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微薄的贡献,我知足了。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就业促进法》,为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就业服务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将继续为就业服务事业的发展努力奋斗。
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上杭人社人的积极努力下,我县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正在逐步实现我的梦想:就业方面:每年城乡劳动者实现就业再就业超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从本世纪初的6.9%下降到现在的2.6%左右,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城乡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方面: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已经建立并在逐年完善,全县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9.9万人,占应参保人数的93%,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50.8万人,参合率达100%,实现全民医疗保险,医疗保险上杭模式得到专家的肯定,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各项工作在闽西乃至全省全国名列前茅;劳动关系方面: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作用日益明显,稳定高效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切实加强和改进劳动监察执法,强化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及时消除劳企纠纷隐患,化解劳企矛盾,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构建了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到上杭县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考察时,充分肯定了上杭的人社工作。我县人社事业取得如此骄人成效,我为之奋斗一辈子不后悔,我还将继续努力。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