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失业保险早报:民生之本是什么?就业。民生之安又是什么?社会保障。就业和社会保障是造福人民的两项基本制度。为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四川省内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自去年6月起启动实施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这项工作开展一年来,成效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将如何推进?进行了调查、分析。成效:内江特色统筹之路初具雏形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是一项任务艰巨的工作。内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真探索,在统筹推进中,努力实现全市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和城乡居民人人享有社会保障,为内江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民生保障。工作思路:制度全域覆盖、政府加大投入、统筹城乡体系。总体要求:服务内江新城建设、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实现全民社会保障。实施原则:城乡统筹、新城先行、分类享受、全域覆盖。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拓展服务平台、提高管理服务能力为重点,建立完善四个体系:政策统一、服务一体、机会均等的城乡就业体系,一个体系、两个险种、多个档次的城乡养老保险体系,一个制度、多档选择、同步补充的城乡医疗保险体系,项目下移、规范统一、标准一致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8月26日上午,内江市东兴区杨家镇王家庵村村民周立新到区社保局参加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她选择的是60%的档次,缴纳保险费用5173.2元。这是终身大事,光靠孩子还不行,以前没有买保险,现在想通了,到时候每个月有几百元零花钱,日子会好过些。周立新说,以前,由于户籍的限制,她只能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预期养老金标准远远低于现在参加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标准。这种改变源于内江市今年实施的统筹城乡养老保险方案。据悉,实施这项方案,真正打破了户籍壁垒,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从今年3月开始,内江市农村居民摆脱户籍限制,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截至6月底,全市已有2936名农村居民参加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这是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给内江老百姓带来实惠的一个缩影。通过一年的实践与探索,内江走出一条初具雏形、具有内江特色的统筹之路,成效初显就业促进方面,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5349人,同比增长35%;新增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08万人,同比增长19%;创业就业培训23349人,同比增长272%;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6811人,同比增长163%;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755万元,同比增长62%。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方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25万人,同比增长19%;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84万人,同比增长8.8%。服务体系方面,全市信息网络建设覆盖站建成382个,发放社会保障卡86万张。问题:政策、体制、资金成拦路虎调查发现,内江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一些政策、体制、资金问题。只有突破政策藩篱,理顺体制机制,破解资金瓶颈,才能走出一条既衔接顶层设计,又顺应历史沿革;既符合本地实际,又具有示范价值的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之路。首先是政策制度障碍。就业促进工作中,相关单位责任不清、义务不明,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就业扶持政策对公益性岗位人员享受岗位和社保补贴期限为3年,距退休不足5年的可享受到退休,按此政策执行,易激发4050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矛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低、条件高、手续多,将有创业愿望无资金的人员挡在了门外。国家和省未建立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内江开展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属试点性质,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政策制度不统一、参保对象不统一、缴费及待遇差别很大等问题,与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兼容性差,既影响转移接续,也造成养老保险双轨制。新农保和城居保已经实现了制度全覆盖,但基础养老金偏低,人均水平仅55元,待遇调整机制未建立。制度既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又不能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养老保险四个险种的制度模式、政策内容、基金筹集方式不同,造成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不畅,阻碍人才流动,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医疗保险管理体制不顺,城乡分割,导致制度之间、区域之间转移接续不顺畅,运行成本增加,经办管理资源分散,影响了医疗保险事业发展。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快速增长,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报销待遇和保障水平提高过快,医疗费用日益增长,加之个人账户资金沉淀过多,导致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压力过大。《社会保险法》实施两年来,亟需健全配套法规。比如:在工伤赔付方面,丧葬费抚恤金和病残津贴的实施办法没有出台,关于困难企业暂缓缴费的问题也没有明确规定,城乡失业保险没有统一政策,未明确规定经办机构的执法职能,在社保稽核、追偿欠费、反欺诈等方面难有所作为。其次是体制机制限制。由于人社部门系由原人事和劳动两个部门组建的单位,目前仍然存在两个人才市场并存的局面,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职能交叉重叠,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不利于促进人力资源统一管理、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在五项社会保险中,养老保险由机保局、社保局、农保局经办,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由医保局经办,工伤保险由社保局经办,失业保险由就业局经办。随着社会保险制度城乡全覆盖,参保人群不断扩大,服务对象不断增加,五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分设,各自制定征缴计划,险种之间经办资源、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不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不利于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金保工程20余项信息系统均是各市自行开发使用。系统不统一、信息不能共享,无法实现农民工信息查询、医疗保险异地联网结算等功能。基层平台人员一般都是双重身份,既受到乡镇政府的管理,又受人社部门领导,身份尴尬,工作难以两全兼顾。基层平台的工作队伍不稳定、人员易流失。
第三是资金瓶颈制约。统筹城乡就业工作要取得实效,需要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扩大社会保险补贴、提高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加强就业工作宣传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但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作为国家优先战略和政府首位民生工程的就业专项资金一直未得到应有的保障。社会保险普惠性越来越强,社保待遇不断提高,社保基金支付压力越来越大。今年,内江职工养老保险预算收入为17.5亿元,目前养老金月支出为3.3亿元,年累计支出39.6亿元。即使在完成省人社厅确定的预算收入的情况下获得省上补助资金弥补部分缺口,剩余资金缺口仍然很大。专项资金缺乏,使得基层平台建设没有先期投入保障和后续资金支持,设施设备和人员待遇不能得到完善和保障,导致平台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职能作用难以持续深入发挥。对策:对症下药三招破困局内江将如何破困局呢?认为,应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完善政策制度、理顺体制机制、破解资金瓶颈这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政策制度。研究制定更具可操作性的《就业促进法》的实施细则,明确界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部门、中介组织、企业单位在促进就业中的责任和义务。完善公益性岗位就业扶持政策,将在公益性岗位的4050人员社保补贴期延长至退休。修订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降低担保条件、放大贷款倍数、提高贷款额度、简化办理手续,增强小额担保贷款对创业的促进作用。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加强调查研究,进行制度设计,做好政策储备,着眼解决养老保险双轨制问题。整合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其基础养老金,建立与物价增长挂钩的增长机制,增加缴费档次,提升政策吸引力。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办法转移接续办法。将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农合整合,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统一政策,归口管理。做好各项医保制度间基本政策、实施标准和管理服务的衔接,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确定合理的医疗保障水平,限定适度的医保报销标准,防止有限的医疗资源福利化,保障医疗保险健康持续发展。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明确参保人员因病非因公工死亡或病残后其遗属领取丧葬费抚恤金或本人领取病残津贴,困难企业暂缓缴费、城乡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基金宣传费用支出,公务员工伤认定等方面的办法细则。二是理顺体制机制。在市、县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将市场化服务和公共服务分化,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健全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农民工查询系统和就业失业登记系统,实现数据更新常态化,对就业情况实行动态跟踪、分析研判。在市、县将机保局、社保局、农保局、医保局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基金征缴业务整合。对参加五项社会保险实行统一登记、统一缴费基数、统一征缴和统一稽核管理,通过管理流程创新和服务资源整合,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与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建立企业年鉴社保缴费登记联动机制,实现社会保险参保扩面。按照数据向上集中、网络向下延伸的要求,以金保工程为依托,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网、数据实时传输、信息准确无误的就业社保业务经办网络。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发行与应用,推进社保卡搭载政府其他公共服务功能。在经济发展集中区、失地农民集中区、新农村综合体设置服务平台,建立基层服务人员县人社部门垂直管理办法,从而实现专职化、专业化。三是破解资金瓶颈。建立资金保障机制,规范资金使用范围。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关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就业促进工作的要求,比照农业、教育、卫生等民生工程资金投入方式,对市、县就业资金按照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或地方财政公共收入的一定比例设立就业专项资金,严格按标准纳入财政预算,作为地方就业资金存量。对省下达的就业资金转移支付作为就业资金增量部分,地方政府按照一定比例匹配。各级政府加大社保资金投入,通过土地出让金划拨等途径增加社会保障战略储备。进一步完善基金预决算管理制度,加强行政监督、法律监督,形成参保人员、缴费单位、社会各级参与监督的局面。将基层平台的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统一预算,提高预算标准,重点倾斜支持基层机构。将就业基层平台纳入大平台建设内容,整合各类基层平台建设项目资金,根据县平台建设工作开展实际情况给予相应配套支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努力解决好基层平台普通工作人员待遇偏低的问题。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探索建立耕地保护基金补偿机制。其资金从市、县两级政府国有土地出让收益以及集体建设用地出让收益中提取,主要用于补助承担耕地保护责任的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缴费。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