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失业保险早报:图为局长杨岸鸿向求职者讲解就业和社保政策。
初春时节,走进重庆市长寿区,不论是在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的招聘会现场,还是在办理各种社会保险的服务窗口,亦或在为民请命的劳动保障维权现场,我们看到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干部职工们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在眼前跃动、一串串奔波的足迹从身边掠过。就业、社保、劳动关系调整、人才引进与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管的不少工作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也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在长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长杨岸鸿的办公室里,我们的采访由此拉开序幕。在杨局长的理解中,长寿发展的核心内涵是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以民生为重的和谐发展。他告诉,去年长寿区人力社保部门紧紧围绕稳增长、惠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大局,切实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工作主线,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提高人事管理服务水平,着力构建谐劳动关系,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进一步夯实了人力社保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体恤民需:统筹城乡就业国以民为本,民以业为生。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准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的指标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城乡群众的就业水平上。杨局长强调说,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事关稳定大局。人民群众只有实现充分就业,才能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果。长寿区人力社保部门始终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民生工程抓好抓实,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实现人力资源开发一体化,在全市率先实施统筹城乡就业保障工程,全力打造30分钟就业服务圈,去年城镇新增就业23221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11245人,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23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市下达控制指标1.02个百分点。在杨局长看来,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长寿区坚持产业优化与就业创业双导向,充分发挥经济拉动就业的作用,抓住大工业发展、大项目实施的机遇,积极开拓就业岗位,依托长寿经开区、北部新区、街镇工业走廊,提升发展化工、钢铁两大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以经济大发展带动就业容量的高增长。去年,园区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达6930个;依托农业三园,新增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16245人;通过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新增就业岗位1.8万个,解决14439名失业人员和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围绕保障重点产业用工,长寿区人力社保部门致力搞好就业服务。他们全力协助市信息产业企业招工,通过构筑覆盖城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产招工服务体系,为招工开辟绿色通道,去年为市重点信息企业招工2750人;对园区企业做到零距离服务,认真开展企业用工调查,建立用工监测台帐,通过党建信息网、就业服务网、职介QQ群等渠道,及时发布用工信息;积极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农民工活动日等专项就业服务活动,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面对面交流平台;加强劳务合作,从市外成功外引技能型劳动者1382人。存粮千斗,不如一技在手。杨局长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劳动者就业问题,必须授之以渔,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由此,长寿区切实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为方向,不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积极转变培训工作思路,通过创新培训理念、培训机制和培训方式,使市场化、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逐步完善,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素质不断提升,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去年,共组织职业培训14300人,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8749人、农民工专项能力证书6412人。创业是就业之源。长寿区高度重视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开展,切实按照极点带动、轴线拉动、片区推动的思路,积极探索创业带动就业的梯级发展模式:依托长寿经开区、农业三园,打造创业孵化园;在长垫路沿线街镇发展家居、健康科技、现代畜牧养殖及深加工等产业,打造特色创业街;以长寿湖、大洪湖为核心,辐射东南翼、西北翼的山区村镇,创建创业示范村。去年,依托梯级创业平台,该区共回引8199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创业带动就业8200余人。杨局长坦言,促进就业不仅是解决有能力上岗的人员的就业问题,还要让就业困难人群实现充分就业。基于此,长寿区积极实施就业扶持政策,去年发放就业补贴2927万元、社保补贴2500余万元;加大就业帮扶力度,通过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和就业援助月等活动,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去年共帮助4162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加强低保就业联动后续帮扶工作,以2010年因规范管理主动退出低保实现灵活就业的1.8万余人为帮扶重点,通过积极的帮扶措施,确保3年就业补贴期满后实现平稳过渡,促进稳定就业。我们还致力于搞好信息监测工作,做到动态管理就业。杨局长自豪地对说,去年长寿区被确定为全市唯一样本区县,就业数据直接与人社部联网。他们依托街镇、村居平台,进一步完善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对就业失业状况进行动态管理和适时监测。尤其在去年10月25日,该区代表全市在全国职业供求分析会上作经验交流,获得了广泛好评。体察民情:抓好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是民生之基,是现代社会的安全网和稳定器,是广大群众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的基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杨局长表示,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能部门,必须主动作为,努力通过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加大投入,不断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建立一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及、困有所帮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力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真正让城乡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去年,长寿区人力社保局积极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致力提高社会保险水平,在全市率先启动五险统征,同基申报。他们加强与工商、税务、质监、财政等部门协调,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统一申报、新单位扩面和已参保单位职工缴费基数核查为重点环节,促进扩面征缴,以社保补贴政策鼓励灵活就业人员、单解双解人员、被征地农转非人员接续参保,切实保障低收入人员不断保。为实现老有所养,我们切实加强养老保险工作,不断提高养老待遇。杨局长告诉,他们通过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去年新增单位参保28422人,新增个人参保5650人,发放加载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105753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达到144060人。同时,加强离退人员管理服务工作,与代发银行机完善养老金代发工作信息反馈和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并认真执行养老金调整政策,提高养老待遇,还在重大节日期间开展送温暖活动;扎实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达366902人;进一步推进超龄人员养老保险工作,并切实做好国有企业单解、双解人员社保补贴工作。以参保筹资、基金管理、医保报销为重点,长寿区人力社保部门强力推进医疗保险工作。他们通过扎实做好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筹资工作,在全市率先启动公务员医疗补助实时结算网络报销工作,并启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工作,妥善解决职工医保统筹后续遗留问题,加强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着力提高保障服务水平。去年,长寿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79.19万人,参保率100%;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147个单位108912人,征收基金24600万元;城乡居民医保共计补偿80.7万人次计20100万元,城镇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12700万元。同时,切实做好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扩面参保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去年,长寿区工伤保险参保单位1207个78050人,征收基金3107万元,2330人次享受工伤待遇共计2750万元;生育保险参保单位937家,参保51681人,征收基金1040万元,1012人次享受生育保险待遇421万元;通过加强宣传,严格稽核,强化服务,为参保单位提供便利,对未参保企业进行拉网式清查,实现检查一户、参保一户、征缴一户,使参保人数达到88613人,征收失业保险费3372万元。从某种角度讲,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身家性命,管好社保基金就是管好老百姓的养命钱、活命钱。杨局长强调说,加强社保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基于这样的认识,长寿区人社局积极建立和完善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分工责任制,把社保基金监管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相关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社保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确保基金阳光运行。立足强区:提供人才支撑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如果说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网和减震器的话,那么人才则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火车头。杨局长认为,随着长寿区建设三地一中心、打造五型长寿的持续推进,人才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如何让人才向长寿集聚?长寿区人社局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需求,紧扣人才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针对长寿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实际,采取公开招聘、考核招聘等多种形式,去年为教育、卫生、农业等机关事业单位引进硕士研究生49人、博士研究生1人、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5人,为经开区等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55人。实施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去年共选派53名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为农村中小学招聘双特教师36名,为边远地区定向培养紧缺专业大学生10人。实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编制了《长寿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规划》,全力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和农民工专项考核工作,去年开展了长寿区第一届优秀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工作,川维厂米钰林技能大师工作室被人力社保部命名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重钢公司胡明华被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命名为转炉炼钢市级技能专家工作室,重钢中厚板厂蹇丹被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命名为金属轧制工企业首席技师工作室。实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以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为重点,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大力提升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选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三峡库区大水位落差港航基础设置建设项目高级研修班,协助经开区向市人力社保局申报高级研修班项目选题推荐工作,加强经开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长寿区人社局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强化人事管理服务。他们着力规范公务员管理,全力规范公务员非领导职位设置,认真做好公务员年度考核奖励,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去年在全区范围内积极组织开展重庆市国企杯我身边的人民好公仆征文活动,被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力社保局、市公务员局联合授予组织奖。规范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认真做好事业人员年度考核以及职称评审工作。规范机关事业人员工资福利和退休管理工作,去年组织实施了全区公务员执行第三步津补贴标准工作,对全区52个主管部门226个单位2841名其他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实施绩效工资。规范机关事业人员招录工作,实行阳光招录,进一步完善公开招录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考生代表和公开征集旁听人员等共同监督,确保考试考务更加公开透明。认真做好军转安置服务工作,确保了全区企业军转干部的总体稳定。杨局长表示:人是一切工作的推动者,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无论是人才队伍建设还是公务员队伍建设,无论是人事制度改革还是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我们的目标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全力提升人力资源素质,激活人才这个第一驱动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和智力支撑。维权保障:促进劳动和谐我们强调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不只要想法促进就业再就业,还要竭力保证群众就业后能获得相应的回报。换句话说,我们所做的工作不只是给劳动者提供就业的机会,还要让他们能够拿到应得劳动报酬。杨局长坦言,近年来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仍时有发生,劳动纠纷不断,这就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真履行职责,通过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处机制,大力促进劳动关系双方双赢共生,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及时有效地解决当前劳动关系的突出矛盾,长寿区人社局积极制定了《关于构建新时期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及时调整了三方会议成员,制定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工作暂行办法。他们致力强化劳动合同制度,全力规范企业依法用工,去年该区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非国有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6.8%,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7.7%,审批60个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制度,并加强劳动关系协调,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指导督促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共计4453份。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长寿区人社局不断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去年,他们共受理办结各类案件344件,其中处理建筑领域、工业、服务餐饮行业拖欠劳动者工资案件254件,解决拖欠民工12112人的工资12572.3万元。认真开展执法专项行动,对区内1151户中小企业进行全面检查,涉及劳动者6401人,为劳动者追讨工资1084.6万元。并制定了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实施方案,划分了具体网格,落实了场所、人员和经费。为及时有效处理劳动争议案件,长寿区人社局不断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积极完善分类快速处理机制,加大集体争议案件处理力度,加大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争议案件处理力度。去年,他们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692件;处理劳动争议案件1629件,结案率为96.28%;调解撤诉案件1207件,调撤率为79.09%;受理农民工案件811件,处理795件,结案率为98.03%,兑现金额1379万余元;共受理15起853人次的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其中调解828人次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同时,切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共受理各种信访案件396件,所有案件均按期办结,并参与处置集访事件28件,办理政协提案8件、人大议案18件,办理结果全部满意,切实营造出和谐稳定的氛围。今年,我们将以高质量和充分就业为目标,推进统筹城乡就业保障工程;以扩面征收为重点,加快民生保障型社会建设;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统筹推进城乡人力资源开发;以规范机关事业人员管理为抓手,不断提高人事服务科学化水平;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导向,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结束采访时,局长杨岸鸿坚定地表示。我们相信,在好班子的带领下,长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倾力拓展就业之路、筑牢社保之堤、编织维权之网、开辟聚才之道,定将开创长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新局面。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