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中国社会保障论坛专家访谈录

2018-06-29 08:00:01 无忧保

无忧保失业保险早报:近期,中国社会保障网就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问题,对天津大学张再生教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汪泓教授和浙江大学米红教授进行了专访。下面是这三次专访的部分内容。张再生:没有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社会保障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谁掌握了信息化,谁就掌握了未来,社会保障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社会保障相关信息量急剧增加、数据频繁更新。信息交换的准确、及时尤为重要,传统的手工操作和单机管理等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保障事业迅猛发展的需要,亟需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提高宏观决策水平、加强社保基金监督、适应人员频繁流动和统筹层次逐步提高的需要、以及实现社会保险的社会化管理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过去我们说信息化是高科技手段,今天我们必须说信息化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基础平台,没有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当前,就总体而言我国的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尚处起步阶段,社会保障信息化程度低、互联互通程度低,尚无法满足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尚面临管理体制不顺畅,政策多变且不统一,资金和人才投入严重不足,技术升级和信息安全需求高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提四个方面的思路:一是完善中央及地方数据中心构建,实现地级以上城市全市范围的数据集中,逐步提高业务数据库的集中层次。建立异地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异地保险缴纳业务,实现对用人单位守法情况的动态监控和分类重点管理。二是完善中央及地方社会保障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快城市局域网建设步伐。地级以上城市数据中心在将网络联接到各类服务机构的基础上,将就业培训机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等联接到网络当中,并向街道、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乡镇延伸;构建信息系统安全诚信体系。三是建成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统一的劳动保障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系统的整合,实现全国电话咨询服务中心的互联。形成一地呼入、全国咨询的服务模式。加强劳动保障系统政府网站群建设,积极推进基于统一的安全信任体系和互联网技术的自助式网上业务办理,逐步扩大应用的业务范围,使网络成为业务办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大力开展劳动保障基层信息平台建设。四是切实提高可操作性和可行性,进一步扩大采集数据的覆盖面,其中养老保险监测数据要覆盖到全部参保人员,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监测覆盖到全部失业人员。逐步启动其他各项网络应用。根据跨地区业务协作的需要,适时开展异地业务联网应用,并逐步扩大覆盖地区和人群。探索劳动保障各类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模式,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加快社会保障信息管理平台建设首先,要夯实基础工作,制定统一的社会保险信息化指标体系标准,规范业务流程,其次,要加快推进步伐,实现信息化建设与制度设计、政策实施同步进行;三是建设市级集中信息系统,提高互通互联层次,实现信息有效流动和共享;四是建设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技术平台,完善系统安全体系和容灾备份系统。金保工程的成就与挑战社会保障信息化前期,金保工程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主要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是统一建设的格局基本形成。经过几年的建设,全系统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显著加强,不仅在性能上满足了当前业务开展,而且呈现出从分散到集中、从孤立到整合的良好发展态势。二是信息化的作用日益突出。目前社会保险业务经办、就业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普遍实现了信息化管理,经办效率和经办水平大幅度提高。三是服务大众的效果初步显现。各地利用信息化手段积极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从各地的情况看,服务内容逐步丰富、服务方式手段逐步增加,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街道社区平台的建设,不仅是把网络延伸到了社区,把经办窗口开到了社区,更是把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送到了群众身边。与此同时,当前金保工程建设面临五大新的挑战:一是服务人群和服务规模不断扩大。二是服务内容和服务地域不断扩展。三是业务覆盖面如何进行扩充、业务功能如何完善。四是金保工程如何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担、分级管理,网络互联、信息共享的原则进行建设。五是为更好推动社会保障街道社区平台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扩大经办机构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换等,如何相应提高信息系统处理的能力、速度,改进处理方式。医疗保险信息管理建设的原则和策略与其他社会保险险种相比,医疗保险本身具有显著的特点,一是涉及的参保人数多,人员多元化,既有城镇职工、城镇自由工作者、离退休人员、也有农村人口、非城镇从业者,还有孩子和学生等多类群体,每类群体的支付能力、就医特点、管理方式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所需求的医疗保险制度因不同人群而异;二是医药机构面广,业务的结算量大,对数据质量要求高;三是结算政策繁杂,涉及病人、医院、药店、医保等主体多,业务需求不断变化;四是存储、传输的信息较为敏感,与其他系统,衔接难度大;五是信息技术发展快,建设、运行和维护的成本也较高等特点。医疗保险信息管理建设应遵循如下原则和策略:一要统一认识、加强领导;二是要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三是整合资源、讲求效益;四是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五是加强管理、确保安全。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具体策略包括:一是夯实基础工作,制定统一的医疗保险指标体系标准,规范医疗保险业务流程;二是逐步推进,实现信息化建设与医保制度设计、政策实施同步进行;三是建设市级集中信息系统,实现信息有效流动和共享,四是建设医疗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技术平台;五是强化技术手段,保障信息安全和系统安全。汪泓:社会保障体系应在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方面加以完善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稳定器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维护劳动力的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来维护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通过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与支付来调节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促进了经济的平衡运行和稳定增长。统一的、社会化的保障体系,促进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有效推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建立起了社会安全机制,可以减少因此而产生的社会震荡。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对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进行调节,以克服社会的分配不均,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同时,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社会保障,能促进人们自强自立意识的树立和互助互济人道主义精神的发扬,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中央已经明确提出了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一目标,我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应重点在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方面加以完善,再经过5年的努力,使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完备,突出的历史遗留问题总体上得到解决。同时,覆盖范围应进一步扩大,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更好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保障水平要稳步提高,并逐步缩小相关群体之间的保障水平差距。我认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应实施分步走的发展战略。首先,建立健全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从现实国情出发,现阶段我国地区、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必须先建立健全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经过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定型、稳定发展的阶段,再进入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福利社会。其次,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逐渐提高,社会保障从保基本发展到公平普惠式的保障制度。最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水平要同步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到2020年,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实现统筹发展。高校研究与服务地方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作为上海地区较早致力于社会保障学科研究并培养高级社会保障专门人才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保障学科和专业,与国内,特别是与上海高校同类学科相比,具有研究底蕴深厚、研究特色鲜明、人才应用实践能力强、社会资源丰富的明显优势。在《上海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中,我校社会保障教学团队做了充分的理论研究与有益的实践探索。学科目前已经形成社会保障定量分析及其研究、社会保障理论和国际比较研究、社会保障政策与实务三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凭借我校理工科特色,社会保障学科与管理学、系统工程学、系统动力学、金融学、信息管理学、保险精算学、人口学等学科交叉研究,拓展了新的学科方向和增长点。同时,拥有上海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专业实验室等校内研究基地,并与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以及长宁等城区人民政府的紧密合作建有校外产学合作实习基地,为学科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经过二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建设,我校社会保障学科已经具有学士、硕士两级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的优秀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活跃在上海及全国社会保障系统,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各部门,成为上海社会保障领域中坚力量,为上海社会保障事业进展、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开设中国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生学术论坛的意义中国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生学术论坛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关于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精神,深化改革,积极探索,不断适应新形势对研究生教育的客观要求,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依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保障学科优势,为国内外社会保障研究生提供高起点、深层次、多领域、最前沿的学术交流平台,拓宽学术视野,活跃学术思想、鼓励知识创新,推动研究生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论坛由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主办,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承办。为了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局限于导师的引领、局限于本专业、本院校的范围。我校创新研究生教育方式,开展各种形式、内容丰富的研究生教育创新活动。本论坛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为不同范围的参会人员提供了一个学术探讨和了解前沿进展、最新信息的机会,也为增进参会各方的友谊架设了一座桥梁。本论坛积极发挥导师和著名专家的指导作用,促进研究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达到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营造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为研究生提供创新思维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激发其创新热情。跨院系、跨校甚至跨国的学术论坛,更是通过不同学术背景的知识、观点、思想相互碰撞与融合,拓宽学术思路与领域,增进友谊,广交朋友,共同提高。论坛的举办,激发了我校和其他兄弟院校社会保障及相关学科专业研究生研究社会保障兴趣,形成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为研究生提供创新思维的交流平台,增进校际间的交流和全国各高校研究生之间的友谊,进一步激发研究生研究、创新的热情,推动上海乃至全国高校研究生在与社会保障相关的学科方面的研究上一个层次。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我校的学术影响力和研究生培养质量,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及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米红:新农保对改善我国老年农民的生活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新农保与老农保的本质区别新农保与老农保的最本质区别在于两者筹资模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老农保制度中,政府没有直接提供财政的投入和支持;而在新农保制度中,中央政府基于有限财政责任,采取适度普惠制的原则,直接对我国农村户籍为60岁以上的人口进行财政补贴,对中西部农村地区补55元/月,对于东部农村地区,中央财政则补贴27.5元/月。地方政府则对于每个参保的人员补贴不低于30元/年。推行新农保的重要意义在我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仍占多数的农业大国里,推行新农保制度的意义非常重大。该制度是继2006年取消农业税后的我国又一项重大的社会经济政策,对改善我国老年农民的生存状况、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良好家庭环境、发挥我国传统的孝道文化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核实我国农村人口数据,尤其是评估和分析老年农民的真实人口数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新农保的筹资水平与待遇水平新农保的筹资水平基本合理。但制度规定的待遇水平是中央财政给予的补贴,也是最低限度的领取待遇。应当在省、地、县三级财政的共同支撑下,基于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互适应性的同时,在相关精算方法和系统仿真研究的基础上,逐步有序的提高。新农保管理上的难点及解决途径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比,目前新农保在管理上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些地区的农村人口数据库不规范、不完备,信息化管理软件滞后;新农保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重复参保评估分析不足;新农保基金统筹层次低、没有合适的保值增值渠道;一些西部贫困人口大县每年的地方财政补贴新农保的负担过重;新农保基层机构人员少,工作量大,任务重,待遇有待于提高。另外,一些农村地区可供60岁以上老人每月领取55元待遇的邮政银行或农业银行的ATM网点尚不能达到每个行政村一个,这使得一些高龄老人或残疾老人直接领取现金有一定的困难。还有,国家新农保制度与老农保制度的衔接、与一些地方新农保制度的衔接、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尚不够顺畅;此外,在新农保推进过程中,还要处理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待遇衔接、与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和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制度待遇衔接之间的关系,等等。我认为解决的办法是,针对新农保设立专门的公益性岗位,适当提高基层新农保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尤其吸引更多的应届大学生从事基层新农保的信息技术、业务和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农保工作领导小组应组织专家组加强指导和督导,进一步提升新农保信息化管理水平,逐步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数据库进行互通互连。要加强与邮政银行和农业银行相关部门的沟通,尽快规划并解决部分农村地区ATM网点不足的问题,力争做到每个行政村有一个ATM网点。在研究未来待遇调整机制和采取相关的调整模式时,要充分考虑不同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对新农保制度待遇调整的连动性影响。建议以总和养老保险替代率作为未来调整待遇的主要定量依据。数据的挖掘与仿真方法模型的应用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研究中,有两大影响的核心要素是必须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的。其一是人口要素,包括人口的规模、素质、结构、分布及其未来的预测等。如:分城乡、分性别的国民生命表研制,分城乡、分性别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及其预测,分城乡的人口城市化水平预测分析,抚养比,60岁的平均预期寿命等等;其二是财政投入到社会保障的规模、结构和效率、效果的评估和动态预测分析。然后,结合未来可能的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和政策选择,应用数理人口学、精算学、系统工程和系统动力学等综合集成方法技术,进行多变量的、多参数的和多状态的政策仿真和动态优化,最终得到最佳或满意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方案。上述这些方法和应用已经为我国新农保试点制度的开展和我国构建覆盖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三步走战略的提出等,奠定了坚实的量化和实证基础。其最大的收获在于:在多变量、多区域和多状态的影响我国社会经济政策环境中,对我国未来社会保障制度的动态性、长期性、复杂性的变化、发展趋势和综合特征进行精确性、精准性判断,并在深入挖掘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联的同时,对其发展的不同情景的动态变化进行图景式的推断、预测、预报和预警研究,成为最终决策的重要依据。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社会社会保障社会保障论坛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