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失业保险早报:2011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海西绿色腹地发展大局,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协调稳定和谐劳动关系,全面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以落实政策为主线,就业再就业工作迈上新台阶截至12月,全市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4933人,完成任务数108.4%;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191人,完成任务数109.9%;城镇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5323人,完成任务数110.9%;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45%,控制在4.4%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8213人,完成任务数111.9%;新增农村劳动力培训24380人。全市当年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1300万元,通过小额担保贷款资金扶持带动就业21310人。1、落实目标责任稳定就业。一是落实促进就业目标责任制,下发《关于下达2011年促进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的通知》,将促进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并定期召开会议开展督察,确保各项任务指标顺利完成。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各级人力资源保障部门结合省十万岗位送基层及12580海西求职平台等相关活动,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电子显示屏、宣传车等载体,加强政策宣传。同时依托乡镇、村劳动保障平台人员走村入户动员宣传。三是深入企业、乡镇调研,及时掌握用工变化和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了解经济因素变化对我市企业就业岗位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失业预防和调控。抽取了15家有代表性的企业和19个乡镇,开展企业用工状况调查,指导企业如何稳定用工。同时,对乡镇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也进行了抽样调查。2、优化用工服务促进就业。一是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海西招聘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士兵和随军家属招聘会等公共就业服务行动。同时采用校企对接、镇企对接等灵活多样形式,根据用工企业的要求,派专人协助到周边县、市、乡镇和学校组织专场招聘会,帮助解决用工难题。全市共开展各项招聘活动79场,入场招聘1129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7.9万多个,共有3万多人与用人单位达成了用工意向,招聘成功1万多人,有效缓解了我市企业结构性用工短缺现象。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人力资源引进战略措施,部分县、市根据当地企业用工需求,帮助企业引进劳动力,切实解决企业缺工难题,有效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三是与全省同步举行企业诚信用工承诺和十万岗位送基层活动启动仪式,全市已评定首批诚信用工企业89家,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其提供各类用工服务,包括免费在《闽北日报》求职专栏上发布招聘信息、优先免费安排系列招聘活动、搭建劳务对接服务平台、落实促进就业和劳务对接的扶持政策等。通过组织有代表性的企业签订承诺书,向社会公开承诺诚信用工,带动各类企业诚信用工,提高企业吸纳就业和吸引劳动者的能力。3、落实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推动就业。一是积极落实就业专项资金扩大使用政策,使就业专项资金在缓解当前我市企业招工中存在的结构性短缺问题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二是进一步强化就业专项资金监管,根据就业形势变化,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为政策落实提供保证。组织开展对2010年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自查比对,督促县就业资金到位,规范就业资金的使用。同时对省政府组织的就业工作督查中发现我市存在的问题即时整改,并做好检查督促和跟踪服务,确保就业专项资金规范、安全。三是针对当前企业缺工问题,根据省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用工服务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制订出台了《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劳动用工服务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四是为5862名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保补贴515.97万元。二、以服务发展为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取得新进展1、加大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考评工作力度。对鉴定工作重心下移,组织人员深入县进行宣传发动,加大有关职业鉴定的工种、等级、时间安排等方面的指导力度,加强与县间的沟通。全年全市共培训考评员247人,其中高级考评员57人。2、严格落实职业培训资金直补企业政策。扩大政策落实面,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引导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有计划组织职工参加岗前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鼓励职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形成职工正常的技能成长通道。全市职业培训资金直补25家企业,职业技能鉴定5079人,发放直补资金134.21万元。3、积极组织各类技能竞赛,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一是市委组织部、总工会、人社局三家共同承办完成了市本级三场汽车维修工、评茶员等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竞赛,涉及参赛人员503人;9家企业获省上授予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并争取45万元经费补贴。同时积极指导、协助县市开展职业工种竞赛。组织15个队参加全省14个项目的决赛,获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贡献奖。二是与市委组织部共同组织开展第四期高级技师进修班,有钳工、维修电工等五个工种93名学员参加,与企业生产实际有效结合起来,对企业产品升级技术攻关及技改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三是做好边缘工种高技能人才推广工作。走访6个县和20多家当地企业座谈,鼓励和引导有能力的企业参加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认定工作。目前南纺和光泽圣农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认定296人。4、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扩大职业技能鉴定覆盖面。全市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数达2.46万人次,完成任务数102.%,其中:高级工培养2695人,完成141.8%;技师、高级技师认定560人,完成任务数102.%。5、充分发挥产业培训基地作用,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全市免费开展退伍士兵培训30人;共有五所技校4902名学生享受助学金2441.65万元。南平技师学院完成国家示范职业学校的公示阶段,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站示范站申报,并完成示范站质量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同时开展送培训进企业活动,全市有7家市所在地的省重点企业开展了为期4-6个月的技能提升培训,共有1386人参与培训。6、推进就业培训有序化发展。以创业培训为抓手带动就业,共有闽北高级技工学校、南平网际职业技能培训学校2所定点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全年开展创业培训1176人,培训后当期创业352人,带动369人就业。全市共有42家定点培训机构,开放60多个工种,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有效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促进企业招用进城务工农民、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等。三、以惠民利民为出发点,社会保障建设呈现新局面截至12月,全市参加企业养老保险29.7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0.6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5.7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6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0.5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47.68万人。1、妥善解决企业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有关问题。2011年1月已完成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普调和特调同时落实兑现,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普调10.61万人,月人均增加164.43元。调整后月人均养老金水平达1267.54元。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特调8852人,月人均增加37.6元;继续做好无力参保的县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退休人员老年生活保障金申报发放工作,全市共申报无力参保的县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退休人员418名,省上批准363名,审批率达到87%,目前生活保障金在陆续发放中;持续做好城镇居民参加养老保险、宗教教职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县以下集体企业职工及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工作;做好老工伤人员纳入统筹工作。全市685个宗教场所,2009名教职人员全部参保,参保率100%。2、深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一是强化稽核提高基金监管水平,加大基金征缴稽核力度。规范参保单位缴费行为,通过定期和不定期计算机网络稽核及现场检查、明察暗访相结合的稽核机制,确保医疗保险基金应收尽收。二是积极探索研究付费方式改革及基本医疗保险普通居民门诊统筹方案。其中全市居民普通门诊统筹方案已经出台,待市政府审批后将正式实施。医保付费方式改革的方案也将在近期出台。3、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卡项目建设。全市所有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的社会保障卡程序已全部升级完毕,医保结算点卡具、医生工作站卡具全部布置发放到位。全市完成发放社会保障卡215万张。其中:城镇职工卡29万张,居民卡12万张,城乡一体化卡35万张,新农合卡139万张。4、扎实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一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全市十个县积极行动,努力作为,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工作要求,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全市共计应参保131.38万人,当前已参保缴费和享受养老金待遇共计106.68万人。二是积极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调查摸底、登记参保和启动实施工作,全市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除建瓯、松溪、政和三个县外,其他七个县均已开展试点,登记参保人数28058人,已缴费人数7628人,已发放养老金人数20430人,发放金额820.72万元。5、加强失业保险收支管理,完善失业保险基金的市级统筹。统一出台失业保险政策和管理制度,对失业保险基金实行统一管理。同时,下发《关于启动享受失业保险金人员临时价格补贴的通知》,明确临时价格补贴启动时间和补贴标准,确保及时准确把临时价格补贴发给失业人员。全市共为41204人次失业人员,发放临时价格补贴105.88万元。全年全市失业保险征收7339.67万元,发放2965.65万元,累计节余1.4亿元。当年累计新增失业人数3310人,当年停止享受失业保险人数3772人,出现领取失业金人数净减少,使失业保险基金进行良性循环的良好态势。四、以和谐稳定为目的,劳动关系维护保持新氛围1、推进全市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化步伐。继续组织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示范活动、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专项行动和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春暖行动。要求各用工单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后,及时做好劳动用工备案,实行企业劳动用工的动态管理。同时,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在推进春暖行动中作用,加强工会、企联、经贸、工商联等部门的配合,加强指导服务和检查督促,促进劳动保障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落实。全市6464户企业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涉及职工22.03万人,其中已签订劳动合同19.77万人,劳动合同签订率90%。全市实行劳动用工报备企业4785户、报备11.41万人。2、完善企业工资宏观调控。一是及时发布2011年企业工资增长指导意见。即:企业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增长14%为预警线;企业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增长11%-13%为合理增长区间;经营困难和经济效益下降的企业为零增长或负增长,为企业合理确定工资水平提供参考依据。二是完善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和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发布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劳动力工资指导价位、技术岗位工种工资指导价位。完善县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和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建立,督促制度建立的落实。三是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加强全市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测算,为省政府发布2011年最低工资标准提供基础性数据。同时结合企业缺工情况调查,开展对企业劳动关系问题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情况的检查督促,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四是加强和规范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行政审批,不断完善劳动定员定额和工时等劳动标准的管理。全市已审批实行不定时工作和综合计算工时制企业28户,涉及职工16136人。其中,市本级企业8户涉及职工6070人。五是加强国有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工作。会同财政、审计等部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0年度国有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重新调整全市国有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机构人员。督促企业建立工资分配约束机制,规范工资分配秩序。3、加强企业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一是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通知》,分解下达2011年南平市各级建立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任务,并对全市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开展和谐企业创建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二是积极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彩虹计划。把推进企业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列入我市和谐企业和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评选的必备内容。把推行区域性工资协商制度作为重点,督促建立比较健全的协商机制、规范合同签订程序、突出合同条款对职工权益的保障。三是加强集体合同报送审查工作。严格执行《福建省集体合同报送审查办法》,进一步规范完善集体合同报送审查程序办法,提高集体合同真实有效性。全市企业签订并进行报备的集体合同1272份、涉及职工14.66万人,集体合同签订率达48%。四是加强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工资指导员和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员的素质和执行能力。目前全市有工资指导员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员485名。今年7月各级还选派了21人参加全省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培训,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创造有利条件。4、加强劳动保障行政执法。一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及时受理群众举报投诉。继续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管理制度建设,完善主办监察员制度、执法程序制度、执法责任制度和执法案卷评查制度,保证监察执法规范化。二是积极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加强日常巡查和重点检查,开展整顿规范人力资源市场专项行动;加大劳动争议处理,减少劳资矛盾。全市劳动争议立案553件,结案534件,结案率达96%。检查用人单位3350户,涉及劳动者9.89万人,为9139名劳动者追发工资8234.68万元。5、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取得实效。制定下发《关于建立企业工资保证金制度的实施意见》。全市十县建立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有效遏制用人单位拖欠工人工资现象。其中,市本级已收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289户4238万元。同时,规范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的预存、监管、解除监管等程序,制作了预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一次性告知单子,规范预存、按章监管、及时解除监管。五、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1、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在年初在机构改革中,局党委配备了专职的党委书记。南平技师学院党委、闽北高级技工学校党总支也配备了专职党委书记和专职党总支书记,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委员会。局党委于10月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和第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局党委所属各党支部都按期进行了换届选举,选出新班子,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局党委集体领导,班子成员按业务分工联系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机制,制定下发了《中共南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委员会关于推行168党建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在七一前夕,局党委召开建党九十周年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2个基层党组织、15名优秀共产党员、3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受到表彰。各支部开展了红歌颂党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牢记共产党员宗旨。通过推行168党建工作机制,进一步促进党建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和党员的发展教育,全年共发展预备党员5名,批准预备党员转正2名,培养发展对象3名,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培训12名。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局主要领导及党委成员分别与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和源头治腐的重点任务、工作内容、责任范围。同时开展加强党风廉政学习教育,组织开展两节期间廉洁自律活动,严禁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送收红包。十二月十六日,局党委对照52个不准和四项监督制度有关要求,认真组织召开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认真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3、加强挂村帮扶工作。全力以赴做好武夷山市星村镇黎源村和延平区茫荡镇龙形山重建点挂钩帮扶工作。全年为黎源村下拨资金3万元,并协调相关部门为黎源村争取新农村建设资金29万元,为龙形山安置点下拨资金7.5万元,用于开展环境垃圾卫生整治、村路、水、电等各项民生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村正常行政运转和帮扶贫困户等。投入1.5万元,为龙形山重建点捐建农家书屋建设,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同时,指导帮助文明村、生态村建设,认真落实结对帮扶、慰问困难群众等各项创建活动。一年来,共慰问困难党员、群众10户,计3000元;中秋节送月饼6人,800元。4、加强文明机关建设。开展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争创十一届文明单位。积极组织参加市直机关、街道、社区组织的文体活动,如《南平发展我知道》、《南平十二五规划我知道》知识竞赛,其中16名党员在知识竟赛中获奖。积极参与网络推荐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推荐全国道德模范活动、建党九十周年红歌颂党,重温入党誓词等纪念活动。在全系统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传播和谐文化,积极推进平安单位、平安机关建设,大力加强普法宣传和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机关党员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水平。加强工青妇建设,发挥工、青、妇桥梁、纽带作用,引导他们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提升机关和谐程度。南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0一二年一月二十日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