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有事找劳动保障服务站”

2018-07-03 08:00:02 无忧保

无忧保失业保险早报:2002年,为了应对大批下岗职工集中出现、社会就业压力空前加大的严峻形势,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通过在街道、社区设立负责劳动保障事务的机构,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促使其实现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并实现其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社会化。自此开始,湖南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逐步建立,基层就业成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基层平台的建设也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10年来,湖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平台从无到有,工作队伍从小到大,工作内容从点到面,工作地位从低到高。基层平台建设和基层就业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实现了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城乡全覆盖,推动了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全面建立,促进了就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与此同时,基层平台开始加载各项社会保险业务。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取得重大进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陆续铺开。而随着各项社会保险业务下延到基层平台,基层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无论城镇还是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办好各项社保手续。足不出村,就能找到中意的工作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是监测农村劳动力资源、发布企业用工信息的情报站衡阳市是湖南省第二大城市。2009年以来,衡阳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积极承接珠三角以及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富士康、欧姆龙等世界知名企业纷纷在衡阳市落户。衡南县是衡阳市的劳务输出大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以上,农村劳动力资源有52万人,常年外出务工的劳动力达22万人。衡南县已建设成衡阳市机构最全、职能最强、辐射最广、待遇最好、服务最优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全县已建立27个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1个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102名工作人员全部解决了事业编制。衡南县为乡镇劳动保障平台统一提供办公场地,并一次性配齐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电话机、传真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为全县劳动保障服务机构装配统一的办公软件,并开通互联网,实现县、乡镇、村三级网络互联、信息共享。衡南县还打算用3年至5年的时间,采取逐步实施的办法,使每个劳动保障服务站都拥有独立的办公大楼。龙唤村是衡南县三塘镇下辖的21个行政村之一,全村3300人。王方红是该村的劳动保障协理员。他告诉,一方面,劳动保障协理员要把村里的劳动力资源状况和流动情况进行详细的统计,按转移途径和方式,转移去向,转移人员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进行分类统计;另一方面,县就业局有招工信息,会发布到乡镇劳动保障站,由乡镇劳动保障站组织现场招聘会,并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向村级平台发布信息,村级协理员负责通知本村的富余劳动力,前往乡镇参加招聘会。三塘镇劳动保障服务站站长刘庆宏告诉,今年7月8日,衡阳富士康在三塘镇举行现场招聘会,230人被录用。龙唤村有17个人被富士康招走了,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30岁。王方红说:岗位送上门,农民不出村就能找中意的工作,月收入有2000元,比去沿海打工强多了。衡南县就业局局长王良生说,该县基层平台建设得益于管理体制根本理顺。2009年8月下旬,衡南县县长办公会议以纪要的形式明确了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人、事、财权归口县劳动保障部门管理,接受乡镇党委、政府领导,从管理权这个层面为基层劳动保障服务体系的健全完善和健康发展扫清了障碍,工作经费、办公经费也得到保障。此外,衡南县还为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解决了后顾之忧,分两批解决了历史遗留和新增工作人员编制,使原来无编的35名工作人员全部彻底摆脱了编外人员的尴尬境地,取得了归属感。劳动保障专干就是自家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是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减压阀郴州被誉为湖南的南大门,是湖南去往广东最近的城市。在郴州,矿山企业多,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一度有90%的有色矿山企业停产。四普庄社区位于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岭街道,辖区内破产改制企业不少,4050就业困难群体多,纯居民多,流动人员多。在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遇到了正在进行就业咨询的李春莉与付葵平。她们都是郴州市农药厂的下岗职工,目前从事交通协理员的工作,属于公益性岗位。李春莉、付葵平的孩子都在读初中,生活压力较大。3年的社保补贴快要到期了,她们想找一份有三险的稳定工作。四普庄社区劳动保障专员赵婷热情接待了她们。正好有超市、宾馆、电子厂等几家用工单位需要招人,赵婷便把招工信息推荐给两人。李春莉、付葵平的文化程度不高,对国家各项有关下岗失业人员的优惠政策一知半解,我们真的看不懂。但在她们眼中,劳动保障专干就是自家人。赵婷用通俗的语言向她们讲解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补贴政策,就很容易理解。四普庄社区属于老工业区,各项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任务相当重。过去,下岗人员有事找单位;现在,有事找劳动保障服务站。通过将心比心的细致工作,我们赢得了这些下岗人员的信赖。赵婷说。看到,在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的一面墙上,是该社区2011年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就业情况一览表,按总人口、劳动力资源、在校学生和无就业意愿的人员、劳动力、就业情况、再就业情况、外来人员就业情况,进行分门别类统计。各种数据用红、蓝胶纸贴上去,方便随时进行数据更新。郴州市人社局就业科科长曹慧芳说,在2003年以前,郴州市尚没有基层平台的概念,一个区县就一个劳动局。2003年起,郴州市开始筹划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并重点在编制、工作经费、办公经费上予以保证。比方说,每个街道平台有4个编制、每个镇平台有两个编制,每个乡平台有1个编制。赵婷认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立之后,拉近与下岗失业人员的距离,首先靠的就是落实社保补贴政策。以女性灵活就业人员为例,赵婷常常给她们算算账,40岁以前每年养老保险补贴是社平工资的8%,40岁以后有12%;40岁以前医疗保险补贴一年如果是500元,40岁以后有1000元;45岁以后可领取5年社保补贴,不受3年社保补贴年限限制。在平时工作中,赵婷总是尽量说服这些家境非常困难的灵活就业人员,咬一咬牙,晚几年再领社保补贴,差别有两万多元呢。有的人担心政策会变,但国家的社保政策只会越来越好,经过我们一算账、一讲解,就都明白了。赵婷说。作为一名劳动保障协管员,赵婷表示,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应该让这些下岗失业人员尽可能多地享受到社保补贴。2010年年底,苏仙岭街道劳动保障服务站被授予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2008-2010年度优质服务窗口,站长邓志红还被授予湖南省巾帼文明岗标兵称号。邓志红介绍说,苏仙岭街道劳动保障服务站作为直接面向社区居民群众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窗口,主要承担着政策宣传、职业指导、就业帮扶以及劳动纠纷调解服务等职能。了解到,苏仙岭街道在郴州市开创了多个第一:第一个完善了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立了占地两百平方米的街道劳动保障服务大厅,配备了电子显示屏和信息查询系统等便民设施;第一个成立了街道级创业指导服务站和就业困难人员援助中心,设立了创业指导专业团队;第一个实现了援助工作与创业实体相结合的新机制,开通了困难人员的就业绿色通道,实现了在求职人员不挑不拣的情况下三天即可上岗的公开承诺;第一个把职介所搬到了居民群众的家门口,建立了街道劳动力供需平台,坚持每月15日定期召开求职用工供需见面会,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良好格局。社保手续家门口办,一站式服务真好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是提供社会保障靠前服务的便民窗口2010年9月,长沙市率先在中部地区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011年4月,长沙市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轨,并率先在部分区县实行门诊统筹。如何把这些惠民政策送到人民群众手中,就在于靠前服务,让居民在社区、村口就能办理社保手续。以居民医保为例,长沙市为方便居民参保,创建了登记在社区、审核在街道、交费在银行、结算在医院、管理在中心的经办管理模式。参保流程快捷方便,一户居民家庭办理手续只要3分钟。长沙县湘龙街道中南社区,辖区内的企业主要从事汽车、汽配销售。社区内总人口近6万人,户籍人口仅3800人,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严重倒挂。中南社区劳动保障专干李婷告诉,依托于金保工程业务软件延伸到街道、社区,基层的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了提升。如果居民把基本材料准备好,两分钟就能办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以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手续。李婷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在长沙市打破了户籍界限。值得一提的是,在长沙县,只居住一年的非户籍人口也可以参加长沙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加长沙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40元,但由于长沙县财政补助10元,无论是户籍人口还是非户籍人口参保都只需要缴纳30元。靠前服务,就是将人民群众急切需要的服务从机关事业单位、政务中心窗口下移到街道和社区,面对面为群众提供服务。长沙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周庆宪说,长沙市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从2002年起步,经过不懈努力,已经发展成为社区群众最需要、最关注、最认同的公共服务机构之一。全市170个街道、566个社区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组织机构完善、人员队伍稳定、规章制度健全、工作开展有力、经费保障充足,已经逐步成熟完善,充分发挥着劳动保障服务生力军的作用。长沙市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承担着社会保险征缴扩面的重要工作任务。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征缴等险种的扩面任务已经下到每个工作人员。2010年,长沙市社会保险费征缴额达到85.4亿元,这其中就有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的辛勤汗水。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方面,截至2011年8月底,参保登记人员已经达到508万人,这一数据是职工医保参保人数的3.7倍。长沙市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共为508万名城镇居民提供了参保登记、资格审核、发放《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手册》等公共服务。在失业保险方面,长沙市对近3万名失业人员发放了失业金,受理失业人员其他待遇申报。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工作人员还对全市所有的退休人员进行了生存认证调查,组织了相关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现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建立省至社区的五级服务网络实现就业工作的中心下移和服务下延经过几年的发展,湖南基层平台形成了从省到社区完整的五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现了就业工作的重心下移和服务下延。湖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平台建设的经验在于,加大政策扶持,促进机构建设;建立制度保障,明确人员编制、经费来源;依靠信息化手段,形成省至社区的五级服务网络。早在2009年3月,在湖南省编办、省财政厅的支持下,湖南省就出台了《湖南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突破了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瓶颈。《湖南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各乡镇、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从现有工作人员中调剂解决。没有明确编制的地方,要予以核定人员编制;编制少的地方,要予以充实;人数过多的地方要逐步精简、分流。乡镇、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必须取得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足额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同年9月,又制定下发了《湖南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标准与规范》,对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进行了细化和量化,进一步强化了对全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和督促。在这一体系和制度设计下,基层平台工作队伍成为就业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承担了提供公共就业服务、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组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的重任,成为就业工作的前沿阵地。在不断完善平台建设、拓展平台功能的同时,从2005年开始,湖南省按照数据集中、服务下延、全省联网、信息共享的目标,着手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覆盖全省的基层平台信息网络系统。湖南省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和就业失业登记信息系统的成功上线运行,标志着湖南省基层平台的管理、服务初步实现了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有效提高了平台的服务效率和质量。2010年年初开始,湖南省人社厅启动了全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信息网络系统的开发工作。按照计划,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开发出系统并推广安装到位,全面建立起全省集中的资源数据库和覆盖省、市、县、街道、社区五级的信息网络体系。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劳动保障服务劳动保障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