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失业保险早报:从职工工资水平增长与规范分配秩序两方面看,我国基本实现了十一五初期设定的发展目标。:2006年,我国制定了《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在纲要中,提出了工资收入分配的发展目标: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秩序比较规范,职工工资水平稳步增长。您认为,我们是否完成了最初设定的发展目标?苏海南:这一发展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从职工工资水平增长看,十一五期间,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不仅仅是稳步增长,而且是快速提高。2009年,全国城镇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从十五期末的17853元增长到2009年的31622元,年均增长15.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年均增长12.4%。另据国家统计局首次发布的对城镇企业在岗职工以外的私营企业等单位员工工资增长的统计数据,2007年-2009年,这部分员工工资年均增长达6.6%,纵向比增长速度也快于以往。将这两方面合起来计算,大约年均增长达8%-9%。所以,总体看稳步增长目标是完全实现了。从规范分配秩序看,十一五期间作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不少新成绩。主要是治理拖欠工资取得了重大进展。从2005年开始到2008年,清理国有企业工资历史拖欠工作基本完成;同时,加大了治理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力度,基本解决了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历史陈欠问题;特别是通过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对整顿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十一五期间,许多企业改革完善了内部分配制度,加强了工资管理,也促进了企业内部分配秩序的规范。各地对少数工资水平过高的国有企业开展了工资内外收入大检查,着力治理某些企业的小金库。特别是2009年,国家进一步强化了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力度等,这一系列工作使企业工资分配秩序有所好转。综合以上两方面情况看,我们基本实现了原来设定的发展目标。十一五时期,中央高度重视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使广大劳动者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纲要》中,十一五时期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包括: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使广大劳动者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在十一五的工作中,这一指导思想是如何贯彻的?苏海南:十一五时期,中央高度重视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使广大劳动者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第一,合理调节收入分配,首先表现在提高低收入者的工资收入方面。十一五期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最低工资标准逐步提高。2006年至2010年,各地平均调整最低工资标准3.2次。与2005年相比,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档平均增长幅度为79.8%。这对于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二,建立劳资平等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促进普通职工收入的正常增长。各地人社部门会同工会等部门在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促进职工收入增长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还在中小企业集中的区域和地区,开展了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据人社部主管司统计,到2009年底,全国经人社部门审核备案的工资集体协议30万份,覆盖了几千万人,促进了职工的工资增长。这对于促进缩小收入差距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合理调节收入分配还表现在加强规范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和对少数工资过高企业调控方面。中央高度重视少数企业高管薪酬过高问题,责成有关主管部门加强监管。同时,主管部门还加强了对收入过高企业的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调控,遏制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第四,十一五时期,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制度进一步健全,覆盖面更宽,在非公企业和农村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农村,我国建立健全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开始试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城市,我国努力把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都纳入社会保险体系,相应提高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失业保险标准等,连续5次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使广大劳动者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十一五期间,我们的工作有利于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有利于控制收入差距的继续扩大,有利于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十一五初期设定的主要任务是:调节企业工资收入分配,规范工资分配秩序。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我们制定了哪些政策?这些工作执行情况如何?苏海南:据我所知,十一五时期,我们调节企业工资收入分配,规范工资分配秩序,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的:第一,推进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转变,着力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十一五期间,在几次全国劳动关系工作座谈会上,都就此作了相关部署。2007年,《劳动合同法》出台,其中第五章第一节首次对区域性、行业性的工资集体协商作出了法律规范,为实施此类工资集体协商提供了法律依据,并推动部分城市依法实施了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在《劳动合同法》和中央有关政策的指导下,一些省市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有些省市已经出台了《工资集体协商条例》或者《工资集体协商办法》,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采取了政府搭台、劳资唱戏这样的方式,推动企业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进而推进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转变。而且,这段期间,先后出现了开展协商比较成功的一些地区和企业,比如,浙江温岭、杭州、宁波,广东珠海、南海、深圳,江苏苏州、无锡,四川成都,河北等省市县及其部分企业,都先后试行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积累了有益经验。第二,大力完善企业工资支付保障制度。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其后,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和人社部多次部署落实此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各地各行业特别是在建筑行业等常见拖欠工资的行业及地区,工资保证金制度、工资支付监控制度、欠薪保障制度等建设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也加大了对侵害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益案件的监督检查力度,实行网络化、网格化监察等方式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益。第三,继续改进完善最低工资制度。我国各省市普遍建立了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使灵活就业者的工资支付下限有了明确标准。而且,在十一五期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波动,采取了适时适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暂缓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这两手措施,使我们积累了两方面的经验。总之,十一五期间,最低工资制度比十五期间有了新的改进,执行效果也更好。第四,进一步健全国有企业工资收入分配规则和监管机制。重点就是2009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的出台开了一个很好的头。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对央企负责人薪酬管理的规范,建立起央企负责人薪酬激励约束机制,达到既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又合理控制企业高管与普通职工收入倍数关系的目的。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各地参考《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加强规范本地国企高管薪酬管理。另外,主管部门开始着手研究新的国有企业工资调控机制,继续对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办法作了一些改进和完善,并且明确了加强工资总额调控的政策取向;有的地方开始探索建立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预算制度。第五,进一步完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信息指导等宏观指导制度。十一五期间,在完善工资指导线方面,近些年来各地发布的基准线,与当地实际工资增长情况更进一步贴近,特别是北京、内蒙古等地区发布了行业工资指导线,进一步增强了工资指导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发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城市则更多一些,已经达到287个,比十五期间有了大幅提高。特别是上海等城市发布的指导价位数量大大增加了,最多的达到了近1600个。特别是近两年来,有关方面对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制度进行了研究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十一五期间所作的上述这些工作,有利于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有利于控制收入差距的继续扩大,有利于缓解收入方面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通过提高职工工资水平,让老百姓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有利于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能够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对收入分配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一些新提法,这为我们指明了收入分配改革的前进方向。:在十一五期间,党和政府对收入分配关注度如何?有哪些创新提法?苏海南:党中央、国务院对收入分配工作高度重视,十一五开始的2006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即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收入分配工作。在这次会议上,首先布置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同时,研究部署了公务员与事业单位的工资改革。十一五期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五中全会,都对收入分配问题高度关注和重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提法。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这是对原来分配原则的进一步完善,把效率与公平摆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这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特别是实现老百姓期盼的更好地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推动作用。尤其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求提高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两个比重,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这些都是创新。在刚刚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有许多新提法和亮点,集中体现在普遍较快、同步、明显、显著这十个字上。比如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贫困人口显著减少,这些都是党中央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追求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体现。还有两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是对以往收入分配原则的重大调整和完善,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更好更快改善民生的决心。这些创新和新提法,为我们指明了收入分配改革的前进方向,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