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就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018-07-08 08:00:01 无忧保

无忧保失业保险早报: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安国之策。公共就业服务是开展就业工作的重要基础,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是促进就业的中坚力量,在促进就业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下,在积极就业政策的大力实施下,伴随着劳动保障制度的深入改革发展,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全面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初步形成了“机构健全、统筹城乡、队伍专业、职责明确、制度完善、运转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新格局。但随着《就业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国家大部门制改革的全面启动,城乡就业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以及金融危机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巨大影响,新形势、新任务对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既是承担当前繁重就业任务的现实需要,又是落实国家促进就业法规政策的重要内容;既是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必然要求,又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体现;同时,它还是公共就业服务工作者的共识共想。面对当前新的形势、新的机遇、新的任务、新的挑战,我们必须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根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逐年推进的原则,全面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一、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

《就业促进法》中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该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免费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公共就业服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当前,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名称不统一、体制不顺畅、性质不明确。现今,我们应该以国家大部门制机构改革为契机,统一机构名称、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编制性质、落实经费保障,真正体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公益性服务的特点。一是统一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管理名称;二是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纳入全额财政拨款单位;三是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全部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四是各级财政应进一步加大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经费投入力度,保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高效运转,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

二、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建设

----实施就业与失业管理制度。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免费办理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手续,在全省范围内发放统一的就业与失业登记证书,凭证在所有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享受同样的公益性服务和扶持政策。

----实施免费服务制度。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提供法律法规要求的各项服务活动时,一律按照免费要求提供服务。

----实施专项服务制度。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相对集中的时期内,按照统一要求,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等特定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

----实施就业援助制度。重点依托基层服务平台,为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开发公益性岗位,落实扶持政策,为“零就业家庭”成员提供即时岗位援助。

----实施信息服务制度。在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实行统一的信息采集、分析和发布,为社会提供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服务。

三、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健全机构。按照健全机构、建设场所、建立制度;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任务;搞好与劳动保障工作、搞好与便民利民业务衔接的“三建、三落实、两衔接”的原则,在所有街道、乡镇、社区设立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村级聘用劳动就业信息员。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服务场所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配备小型显示屏、触摸屏、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基本办公设备;建立统一规范的业务流程,实现基层平台服务的基础台帐、工作流程、规章制度、服务标准“四个统一”。

----明确职责。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提供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和业务咨询;协助做好政策落实的身份审核、认定工作;负责对周边区域内人力资源开展调查,动态掌握劳动力资源状况;负责建立辖区内人力资源库、招工信息库及基础管理台帐;开展就业、失业登记,对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服务;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受上级劳动保障部门委托,开展社会保险扩面、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权益维护等工作。

----落实人员和经费。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并足额落实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专职工作人员应获得国家劳动保障协理员从业资格证书,村组劳务输出联络员根据工作任务落实相应补助经费。

四、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统一建设标准。建设统一开放、城乡一体、信息畅通、功能完善、服务快捷的人力资源市场。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场所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服务场所应设立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地方,场所内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制度健全,程序规范,服务文明,设置总服务台、综合服务区、交流洽谈区、信息发布区、职业指导区、创业指导区、宣传展示区等“一台六区”。

----创新服务方式。在完成公共就业服务任务、开展现有基本服务项目的基础上,适应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不同需求,大力拓展新的服务项目,发展市场化的延伸服务。建立一对一职业指导室,为各类求职人员提供职业指导服务,为用人单位做好用工指导和用人策划;建立创业项目库和创业专家咨询团,为自主创业服务对象提供开业指导、项目推介、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落实、跟踪帮扶等系列服务;提供就业援助服务热线,即时受理和开展就业援助;适应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不同需求,开展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市场化延伸服务。

----建立专业服务队伍。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工作人员职业教育培训,获取国家职业指导师或信息分析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实行持证上岗,以人员的专业化、高素质保证服务的高质量、高效率。

----统一服务准则。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人员岗位职责、工作守则、服务准则,统一服务行为、统一服务用语、统一挂牌上岗;端正服务态度,制订出台“五个一”的岗位服务规范,即:“热情服务一脸笑、高效服务一站结、优质服务一次准、公正服务一杆尺、争创服务一面旗”;强化服务管理,对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质量等作出具体要求,坚持一季一检查,半年一考核,年底结硬帐;转变工作作风,主动上门服务,大力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信息、送服务“四送”免费活动,适应群众需要、方便服务对象;改善服务环境,加强硬件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开展人性化服务。

----整合市场资源。抓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机构合并契机,打破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人为分割的不利局面,实现劳动保障部门劳动力市场与人事部门人才市场的融合贯通,做到认识统一、制度统一、服务统一、步调统一,大力完善市场体系,实现市场高效对接,促进服务提档升级,通过整合有限资源,形成法则统一、信息互通、功能互补、竞争有序的大市场新格局,积极发挥1+12的效能,最终达到市场布局统一规划、服务功能统一整合、服务规范统一标准、服务文化统一打造、队伍建设统一考量、财政保障统一安排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五、加强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对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壮大培训规模,确保县级一次性培训规模300人左右,建标准理论教室、实训室6个以上,教学场地、实训场地、学员食宿和文体活动总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左右,实训场所与培训专业设置匹配,教学、实训设备先进、齐全。

----实行项目管理。结合专业设置和培训能力,实行培训基地法人总项目负责制,全面负责招生、教学、实训、技能鉴定、推荐就业和跟踪服务等工作。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本地劳务品牌,有针对性开设专业,重点开设有“高、新、长、前”等特点的专业。实行培训与就业对接,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大力开展定向、订单培训,提高培训结业率、鉴定合格率、培训就业率和稳定就业率。

----创新工作机制。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推行教师聘任制,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全,以专职为骨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制定和完善培训基地法人、培训项目负责人、招生信息员奖惩激励办法,建立教职员工按培训绩效获取报酬制度和末位淘汰制度,增强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发展活力。

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全面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按照“金保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实行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建立健全以城市为核心、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并逐步建立起覆盖全省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

----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信息服务制度。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基本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发布,并以此为基础,扩展就业信息覆盖范围,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广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

----全面加快省级系统建设。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建立就业服务与失业保险基础信息库,实现省内异地城乡劳动力资源信息自由传输和共享,做到“一点登陆,全省查询”。建立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实现对就业和失业状况、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的监测,为宏观决策提供支持。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就业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