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失业保险早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持续下滑的影响,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一些企业已经或即将关停,导致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这一问题已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为了准确掌握我市当前农民工返乡、就业的情况及特点,主动做好应对工作,最近,我们组织人员深入到我市农民工比较集中的长三角、珠三角的上海、浙江、广东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电话向西北地区的新疆、兰州等地进行了解,在此同时,对四县三区已经返乡的农民工情况作了全面调查。现将有关情况向领导小组作如下报告:
一、广元市农民工返乡的基本情况
我市内转外输农民工78.4万人,省外就业54.6万人,其中上海3.8万人、浙江7.4万人、江苏2.3万人、广东9.7万人。务工行业主要是建筑业、制造业和服务业。9月1日至11月30日,全市从市外返乡的农民工7.2万人,占总务工人数的10%,其中省外返乡5.49万人,省内返乡1.74万人,珠三角地区1.8万人、长三角地区1.3万人。返乡人员中,从性别上看,男性高于女性,其中男性49040人,女性23365人,分别占68%、32%人;从年龄上看,主要以30岁以上为主,其中30岁以下8763人,30-40岁32519人,40岁以上31123人,分别占12%、45%、43%;从行业上看,建筑业高于服务业,服务业高于制造业,其中制造业14000人,建筑业23040人,服务业21229人,其他行业14136人,分别占19%、32%、29%、19%。调查显示,总体上看,目前,我市农民工就业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逆转,但经济危机已经开始对农民工稳定就业产生明显影响,并呈持续下滑之势,预计春节前和明年7-9月,将出现两次大的返乡高峰。
二、广元市农民工返乡的主要原因
金融危机导致企业停产、倒闭,造成部分农民工失业返乡。
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不少外向型、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外部需求减弱和自身周期调整的双重压力下,因订单不足、生产不饱和、出口受阻等原因,出现半停产、停产、关闭、破产等情况,导致部分农民工工作不稳定或歇岗、失业。9月和10月,东莞欠薪企业关闭逃匿117家,近2万名员工受到影响;深圳龙岗区10月份以来倒闭企业38家,涉及员工4062人;深圳富士康歇业1.5万人。10月和11月,上海嘉定县嘉华木业等200多家企业停产,4万多名员工歇业;温州8%的中小企业倒闭。我市农民工45%在受经济危机冲击最大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务工,其中73%在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被减员、歇岗、转岗明显增多。目前,我市因金融危机失业返乡5507人,占省外返乡总人数的10%;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程度的加深,预计全市将有8万左右农民工存在就业不稳定和失业返乡的可能。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用工需求增加,促使部分农民工弃业返乡。
受“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影响,我市基础设施、城乡居民房屋、医院、学校、机关遭到大面积毁损,工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全市急需大量劳动力。目前,我市因恢复重建返乡农民工47245人,占返乡总人数的66%。
房地产业萧条及季节性因素影响,导致部分农民工歇业返乡。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不少房地产企业特别是沿海企业在宏观调控中资金链断裂,建筑项目开工不足甚至陷入停顿,导致大量农民工歇业、失业。进入9月以后,新疆、东北等省市气候渐冷,建安行业转入间歇期,外出农民工自然返乡。目前,我市建安行业返乡农民工23040人,占返乡总人数的32%。
国家强农惠农新政策作用显现,吸引部分农民工转业返乡。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最近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新政策,如新的粮食收购政策,以及在农村实施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等政策,对农民工返乡务农具有较强吸引力。目前,我市受强农惠农新政策刺激3581人自愿提前返乡,占返乡总人数的5%。
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大举措出台,回引部分农民工返乡创业。
市委、市政府为“全面夺取双胜利,重建美好新广元”,强力推进资源转化战略,着力发展产业园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扩大投资消费,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回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目前,4234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占返乡总人数的6%。
因年龄、技能等局限,迫使部分农民工退业返乡。
由于农民工年龄偏大或技能偏低,迫使他们退业返乡。目前,全市已退业返乡农民工4652人,占返乡总人数的6%。
三、广元市农民工就业、收入特征及未来流动趋势
农民工就业不稳定状况显现,春节前可能出现返乡潮。
虽然近期大规模农民工返乡现象尚未出现,但伴随沿海企业经营不景气乃至关停倒闭,农民工就业不稳定状况已经显现。调查反映,面对歇岗、失业,我市少部分农民工选择回乡,但大部分农民工仍滞留原地等待、观望,还有部分农民工流向内地一、二线城市,继续寻找就业机会。元坝区殷仕培等280多名农民工在浙江明新皮业有限公司失业后,就地转岗120多人,等待观望160多人。据香港工业总会负责人分析,珠江三角洲的7万家港资企业年底可能有1/4倒闭。中小企业倒闭潮估计将引致数百万农民工失业,加上目前已失业仍滞留原地讨薪、待业的农民工陆续回流,预计春节前我市与其他市州一样,可能出现农民工“返乡潮”。
农民工务工收入下降,工资拖欠问题日趋严重。
由于企业出口产品订单减少、开工不足或停产放假,过去工资水平较高的沿海企业普遍减薪,农民工务工收入明显下降。苍溪县在广东务工的农民工去年每月经常加班到晚上9、10点,收入每月2100-2500元,而今年特别是最近几个月,由于厂家订单明显减少,基本无加班,月收入最高1700-1800元,一般只有1400-1500元,有些企业甚至更低。元坝区在宁波务工的一梁姓农民工夫妇,上半年每月收入3000-4000元,9-11月只有2000多元。
与此同时,沿海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日趋严重。青川县失业农民工反映,东莞某上万人的玩具厂已裁员4000多人,剩余6000多人在当地等待讨薪近三个月;湛江三星汽车制造厂倒闭后,无法兑现工人工资,由当地政府每月给工人补助200元基本生活费;广州南海市九江镇头盔厂倒闭,2000多工人每人每月只能领取300元基本工资。元坝区一个40多人的农民务工队伍在深圳市一建筑工地务工一年,仍未拿到工资。随着春节临近,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日益严峻。
农民工就业趋于多样化、分散化,预计未来本地及其他地区就业比重增加。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程度的加深和持续,劳动力市场需求格局将发生显著变化,劳动力供大于求将成定局。尽管目前尚未形成大规模的失业“返乡潮”,但总体的就业形势已发生了明显变化,相当部分农民工失业已是一个不争的客观存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调查显示,今年三季度以后的用工需求下降了5.5%,是多年来第一次出现下滑情况。在全球经济危机之前,我国每年有2400万新增劳动力,而新增岗位只有1200万个,就业形势一直呈现出总量供过于求的局面。目前,沿海企业用工需求大幅减少,人力资源市场开始出现由短缺市场向剩余市场转变的趋势,我市劳动力资源优势将演变为就业压力。调查显示,我市返乡农民工的外出务工意愿并没有下降,但随着中西部开发步伐的加快和内地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运输状况的进一步改善,沿海地区向内地产业转移力度不断增强,且内地务工收入和沿海相比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加上就地就近就业挣钱还可兼顾家庭,返乡农民工流向上有从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向其他地区转移的趋势,回到中西部地区企业务工和创业的农民工将越来越多。据调查,我市40%外出务工人员表示,明年将选择在中西部地区就业。此外,我市灾后恢复重建用工需求大增,一批国家重点项目相继开工,预计未来农民工就业将趋于多样化、分散化,珠三角等沿海地区就业比重将减少,本地及其他地区就业比重将增加。
四、广元市农民工返乡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经济危机造成农民工返乡,直接影响农民增收。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近80万人,劳务收入突破40亿元,劳务收入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的第一支撑。金融危机造成农民工失业返乡和就业不稳定,直接导致工资性收入明显下降。据测算,我市第四季度劳务收入将减少2亿元左右,全市农民人均劳务收入减收80元左右,直接影响农民工及其家庭的生活水平。我们在浙江、江苏、广东等地与广元籍农民工座谈了解到农民工现在工作时间与去年相比,人均每月减少约90个工时,减收近1000元。
农民工返乡增大当地就业压力,必将影响社会稳定。
在当前新的经济形势下,农民工失业返乡对社会稳定压力明显加大。我市失业返乡农民工除部分就地务工外,尚有2.7万人无业可就,加之农民工在输入地权益边缘化与输出地利益空心化交织,可能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长期的二元结构造成农民工问题和矛盾在失业返乡的背景下将更加凸显。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超强度劳动、克扣或拖欠工资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极易诱发农民工与用工单位间的利益冲突,特别是部分失业返乡农民工存在年龄偏大、劳动能力下降、社会保险缺失、心态不平等问题,极易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新生代失业返乡农民工已基本适应城市生活,没有务农经历,缺乏农业生产知识,返乡后更容易形成社会稳定隐患。
农民工返乡带来生活、权益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等问题。
目前,我市农民工失业返乡随返子女近900人,大多需要回原籍地就学,给农村义务教育带来新的压力。部分职业病患者、伤残病人,特别是重灾区房屋倒塌、土地损毁的失业农民工返回原籍可能产生新的农村贫困户,给医疗、救济带来极大压力。农民工失业返乡后,可能因土地承包权益、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参加农村医保、住房建设、回乡创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诸多权益诉求,给政府的公共服务提出新的要求。
五、广元市农民工返乡的对策建议
稳定一个基础。
各县区政府要主动加强与本地劳务主要输出地政府的沟通衔接,争取他们给予关照,依托已建立的多个劳务输出基地,对广元籍失业农民工实施就地培训、就地再就业。同时,落实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规定,对在当地参加了失业保险且工作半年以上的农民工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市、县区政府驻外办事机构要主动收集市场信息,积极为在外转岗、歇业和失业的农民工搞好职业介绍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返乡人数。
推进两大模式。
推进“1+4”城乡统筹就业模式,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各级政府要大力推进以培训为龙头、产业为支撑、创业为动力、企业为载体、就业为目标的“1+4”统筹城乡就业模式,通过大力发展产业促就业,回引创业促就业,扶持企业促就业,引农入城促就业,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
推进“七位一体”农民工工作模式,打造劳务输出品牌。各级政府要通过打造劳动力储备、农民工培训、劳务用工三大基地,与企业签订订单,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和技能鉴定,成规模地输出就业,跟踪开展参保和维权服务,充分发挥就业部门的主导作用,政府支持能人带动输出,乡镇、中介机构或企业与民间密切配合,着力拓展建筑施工、家政服务、服务加工等就业领域,成建制、规模化向中西部地区输出劳动力,真正做到“出得去、留得住、能赚钱”,实现基地-订单-培训-鉴定-就业-参保-维权“七位一体”的有机融合。
建立三大机制。
随着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不断渗透和扩散,以及劳动力新老替代、市场挤压,我市农村劳动力返乡回流总体上会呈现出绝对数量增大、人员技能素质较差、权益缺失较为突出、阶段时点较为集中的特征,由此可能产生的社会问题较多,引发公共危机的概率较大,我们要保持高度警觉,未雨绸缪。
建立农民工失业返乡监测点和基础台账机制。各级政府要坚持信息定期报送制度,加强动态观测和统计分析,准确掌握、全面统计失业返乡农民工的数量、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技能、务工区域和务工行业等情况。同时,对失业返乡农民工的家庭状况、就业意愿、参训要求、心态变化、利益诉求,以及生产生活困难等情况要准确把握,防止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稳定隐患,重大情况要及时报告。
建立输入地与输出地联动机制。相关部门要与输入地密切配合,及时掌握农民工歇岗、待业、失业和返乡等情况,准确了解用工地劳动力供求信息,准确把握农民工群体动向,互通情况,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农民工就业、权益保障等工作。
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制定预案,及早部署,相互配合,上下联动,确保不发生群体性事件,确保社会稳定。
实施四大行动。
实施失业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行动。把失业返乡农民工全部纳入政府公共培训范围,把年轻失业返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纳入“职教三年攻坚计划”,坚持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农民工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市、县区财政应投入农民工培训的资金要集中用于失业返乡农民工培训,其它项目的农民工培训资金优先安排失业农民工培训;对全市涉及农民工培训项目的资金,都实行“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县级整合”的办法,按照计划、任务、标准、补贴、考核“五统一”的要求,提高补助标准,延长培训时间,规范资金管理,提高培训实效,由县级政府统一组织实施;针对市场就业需求和失业返乡农民工意愿,重点围绕当前失业返乡农民工转岗就业需要开展新技能培训,围绕产业升级开展提升培训,围绕回乡创业开展创业培训,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
实施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帮扶行动。将失业返乡农民工纳入地震灾区就业援助、就业补贴范围;对吸纳灾区失业返乡农民工的灾区企业给予岗位和社会保险补贴;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把失业返乡农民工纳入失业登记,公共职介机构免费提供职业介绍服务,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介绍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享受城镇下岗职工职业介绍补贴;对吸纳安置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市内企业给予补贴和有关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失业返乡农民工,按规定落实一次性生活补贴;把农民工纳入失业保险范围。
实施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行动。把推进创业作为解决失业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的重大举措,鼓励、支持有创业能力、创业愿望、创业条件的农民工,使想创业的有机会,能创业的有舞台;拓宽创业领域,拓展创业空间,坚持“非禁即入”,市场需要什么就鼓励做什么;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创业环境,对失业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享受免费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开业指导、政策咨询等系列服务,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对失业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可利用闲置土地、闲置厂房和荒山、荒滩等场地进行创业,允许通过村庄整治等方式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存量,将置换出来的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民工返乡创业。
实施失业返乡农民工权益维护行动。开辟失业返乡农民工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及时处理重大劳务纠纷和集体劳动争议;积极协助解决失业返乡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认真受理失业返乡农民工的欠薪投诉,并积极协调输入地有关部门、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妥善解决工资兑付问题;免费为失业返乡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简化程序、快速办理;对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工伤赔偿、失业补偿和职业病医疗法律援助的,不再审查其经济困难条件,做到应援尽援;积极妥善解决失业返乡农民工的生活困难和子女入学等问题。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