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党和政府,没想到盼了几十年的养老问题终于解决了。”感谢的话儿说不完,是多年夙愿得以实现的欣慰;
“在希望与失望之间徘徊了多次之后,我们终于看到了希望。”激动的泪水流下来,是再次点燃生活希望的振奋;
“这450元钱对我们的意义,不仅仅是养老那么简单,它饱含了党和政府对民生的浓浓情意。”阵阵掌声响起来,是受益群众对好政策的感激。
……
养老是大事,谁不关心;养老有保障,谁不动情?去年,青海省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以后,更多人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眼眸中流下感动的泪水,心底涌动着幸福的情怀。
确实,这是一缕直抵人心的温暖阳光:到2011年底,青海省将4.91万名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范围,4.5万人已经开始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
这是一份振奋人心的民生答卷:到2011年底,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全省城乡居民全覆盖!
这更是一座永远矗立在民心的丰碑:“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的承诺掷地有声,省委省政府“小财政办大民生”的执政理念提升了560万青海各族人民的幸福指数。
承诺:民生大于天
还记得,省委书记强卫多次在有关会议上这样说:“要把改善民生作为当务之急。”他曾深情地提出:“虽然我们与全国比经济总量不大,但青海人民的幸福指数不能比别人低。”“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来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123456789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