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徐 骏作(新华社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全国两会提出降低企业“五险一金”。近期,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天津等地宣布下调社保费率,引发广泛关注。
这一轮降费率,将为企业带来多少“降成本”利好?缴费减少,百姓的社保待遇是否受到影响?不少地方社保金收支矛盾本已突出,“减收”同时如何确保社保制度安全运行?
降成本:
降低企业成本支持企业发展
上海于3月21日宣布调整单位缴费部分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率,社会保险费率总水平从此前的45.5%下调到43%。广东在此前下调养老保险费率的基础上,近期还宣布下调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单位费率。北京近期公布相关通知将工伤保险费率由最高2%调整为最高1.9%。
这是根据中央部署,为企业“降成本”采取的实质性举措。去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要求下调社保费率,涉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现在,占据社保缴费“大头”的养老和医疗保险降费率也在地方有所动作。
中智人力资本调研中心对数万家企业进行的2015年福利调研数据显示,企业去年投入的以“五险一金”为主体的法定人均福利成本约为23052元,福利总成本约占企业人工成本的23%。而人社部2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社会保险五险费率合计为39.25%。
此次降低费率,能为企业带来多大实质性利好?据测算,企业社保费率降低2.5个百分点,2016年全年可减轻企业负担约135亿元。而广东则明确,到今年年底,将为全省企业减轻社会保险费(含住房公积金)约350亿元。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在目前企业面临一定困难的情况下,通过降低企业的单位缴费费率来降低企业成本,是支持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上海市副市长时光辉说。
标签: 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