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70后人群的养老现状、困惑及解决之道,恒安标准人寿保险公司携手新快报于日前举办了一场养老主题论坛。在论坛上,广东金融学院郭颂平副院长、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宋世斌副教授等业内专家与保险公司代表、律师、外企职员等众多70后市民一起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养老问题有多严重?
养老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但人们大多认为这是二三十年后的事情,并不着急。但在这种“明日复明日”中,我们的养老金缺口已经如滚雪球般达到一个惊人的数字。
“现在是有社保,但依靠社保将来只能喝粥了。”郭院长算了一笔账,以现在每月3000元的收入,未来退休后的社保可以拿到的退休金大概只有900元,社会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只有30%左右,收入越高则退休后的落差就会越大。
以35岁的广州人为例,如果计划60岁退休,生存到80岁。退休后只保证基本生活水平,算上通胀则需要每月收入达到6072元,养老金总额约95万元,如要过上较高品质生活,需养老金411万元。以社保30%的替代率来计算,即使退休后想维持温饱也需要再自行筹措近70万元。
房子、股票难养老
“我一直担忧养老,但我不知道应该把钱投资到房产还是股市去?”在媒体工作的黄小姐的忧虑并不是个案,在养老压力面前,不少市民倾向于将资产投资于股市或楼市,殊不知这已经为养老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宋教授解释说,三四十年后中国的城市化高峰开始衰退,当没有那么多人来买房子的时候,房价必然掉头向下。而郭院长也举例说,一场金融危机,在美国原价50万美元的房子贬值到8万美元,“如果恰巧此时要用这套房子养老,怎么办?养老是确认的责任,怎么能把确认的责任寄托在完全不确定的投资方式上呢?”
专家们认为,养老必须选择最安全、可靠的方式。“养老有三大支柱,一是社保,二是企业年金,三是商业养老保险。即使是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绝大部分的养老责任也是靠个人投保商业养老险来完成的。”根据测算,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要在个人养老金中至少承担40%左右的替代率。
解决之道——面对养老所必须的资金安全、持续及稳定增值需求,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优势就凸显出来。在论坛现场,恒安标准人寿根据外资职员张先生的需求,为他量身定制了一个保险计划。
张先生,30岁,某外企部门经理,已经成家并育有一子。投保恒安标准“幸福到老年金保险”(分红型)。初始保险金额为10万元,年缴保费9033元,缴费20年,从60岁开始领取。
养老保险金:如果张先生可生存至99岁,则每年将获得有效保险金额的10%,60岁时首年度养老保险金按中等红利为17862元,可保证领取20年。若生存至99岁,养老金总额按中等红利水平为1088111元。如果张先生在保险期内身故,还将领取到一笔身故保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