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改革:实账空账还是分账

2017-04-17 08:00:01 无忧保

  [选择“分账”制度并不保证每个人对养老资产管理得更好,但可以减少政府失灵 ]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行情 专区)由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组成。1997年设立个人账户的立意有两个,一是希望通过职工在职时个人账户基金积累减轻下一代的负担, 一是通过个人账户形成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制度运行十六年了,这两个目的都没有达到,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参保人也不关心个人账户与缴费年限、缴费基数与费率的关联,人们更倾向于关心养老金总体水平。

  个人账户制度与社会统筹混合在一起并且个人账户只按一年期银行(行情 专区)利息率记息,引起了宏观效率损失和个人权益的损失。个人账户按一年期银行利率记息,将职工缴费这笔长期资金的收益短期化,过去十几年一年期银行利息率不到3%,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度则达15%左右,这一差别引起了四个问题:一是参保人绝对收益受损,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相对社会平均工资下降;三是因为个人账户收益率盯不住工资增长率,而成为一个比现收现付制度更贵的制度,引起宏观效率损失;四是因为与社会统筹混合在一起,个人账户制度没有激励的作用。

  走到今天,个人账户制度需要反省和重新安排,可能的选择有三个:实账、空账和分账。

  做实个人账户的利与弊:积累制度优于现收现付制度的条件是其收益率盯住工资增长率,而不是通货膨胀率。按照制度的设计,我们应该选择继续做实个人账户,同时做实个人账户是唯一有可能使个人账户的收益率盯住工资增长率的选择。但是,做实个人账户难处多多:

  一是做实个人账户需要付出转型成本。目前且不说转型成本从哪里来,连转制成本是多少都没人说得清,转型成本成了一笔糊涂账。

  二是做实个人账户需要一个与之匹配的基金管理和决策制度。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混合制度的情况下,只能是集中管理,但决策的机制却难以形成,投资盈利皆大欢喜,但如果投资亏损,谁能担得起决策失误的风险?东北三省做实个人账户却迟迟不能解决基金保值增值的问题就是一例。

  三是投资收益率盯住工资率是很难的。与荷兰、澳大利亚等高收入国家不同,那里工资增长速度低,养老基金收益率盯住工资增长比较容易。相反,在可以预见的二三十年内,由于中国经济仍将以较高速度发展,因而实账制度很难做到有效。

  名义账户制度或空账制度也是一种选择,但空账制度同样会陷入记息率高与低的两难选择。名义账户制度的好处是不存在转制成本和基金管理的风险。但如果与社会统筹放在一起,名义账户也一样不能解决激励不足的问题,这是它的第一个问题。名义账户因为没有资金积累,所以只能记名义的利息率,问题是记入较高的利息还是较低的利息?想象一下目前个人账户的情况就知道,因为没有基金,所以没有投资收益,因为没有投资收益只能记入较低的利息,这样,参保人的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工资增长率与记息率的差距越大,参保人的利益受损越大。记入较高的利息率则意味着制度未来的负债更大。账户制度可以是名义的,但这些负债却是真实的,具有硬约束的。

标签:   个人账户保险养老养老保险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