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养老金: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2017-04-17 08:00:01 无忧保

  有关养老保险金的话题从未离开人们的视野。媒体报道,从1997年开始实施的现行养老金制度,到今年将满15年,第一批“中人”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开始全面兑付。而媒体报道,在CPI高涨的“负利时代”,多地养老金收益“跑输”通胀,2.4万亿结余养老金存在银行活期账户,5000万可能收益被通胀吞噬。

  养老金的隐形缩水令民众和政府监管部门都深感忧心,7月3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的一场研讨会上,养老金投资运营体制改革的课题被提上讨论桌,有专家再次提出,除了存银行拿活期利息、部分购买国债以外,养老保险金应该更多在股市、基金、债券等金融领域扩大投资,以提高收益率。

  养老金入市的提议近两年一直在探讨。2011年,时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就公开表示,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可以学习社保基金,投资股市获取收益。在股市一片低迷的情况下,这一提法受到不小的质疑。质疑并非空穴来风,2006年的上海社保基金弊案中社保基金被挪用、侵占、违规投资、非法操作的严重后果至今令人触目惊心,而各地挪用社保基金、违法放贷、投资管理不善导致亏空的案例也时有发生,使得社保基金、养老金的入市从现有经验教训来看,不仅凸显了管理机构的乏力,更极易滋生腐败、黑幕和灰色资金链。

  资金代管、用别人的钱生钱,首先对违规操作就不具有天然的免疫力。政府部门集基金行政主管和投资运营主体为一身,高垄断程度加上尚不完善的公众监督机制,违规腐败很容易在暗箱中“安身”。其次,在养老金投资管理相关法律出台以前,投资项目、管理主体和责任追查等未有法律层面的明确,“裸泳”入市,风险扩围,等于是拿民众的保命钱试错,安全性得不到任何保障。

  与普通资金的性质不同,养老保险基金对安全性的要求远远高于收益性。目前,我国的养老金收缴和管理存在过于分割、统筹赤字较大、个人账户过小以及“空转”等现实困难,资金缺口和保值压力成为基金主管者们高风险运作的理由,而高风险运作加剧资金短缺的可能性非常高,很容易导致越投越亏的局面。风险投资造成的亏空,最终只能由民众自己“买单”,养老金入市当然会遭到来自社会全面的反对。

  如何将养老金的蛋糕做大,本身存在争议,而更大的争议则在于现行养老制度的困境。7月4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称,不同类型养老保险存在很大差距,政府或事业单位养老金中位数是新农合中位数的33倍。长期存在的退休和养老金双轨制积蓄了社会对不平等待遇的不满,在这种不满中,政府的养老金监管部门无法得到普遍信任,推行什么样的入市试点,都将令人“意难平”。

  如果说养老金的缩水和再投资是技术问题,养老金双轨制则是制度公平的问题,前者为“用”,后者才是“体”。新发养老金投资运营方案,是增量改革,而取消养老金双轨制,是存量改革,当前,解决了存量问题,才谈得上增量问题,而只有解决了制度之“体”,才有可能解决技术之“用”。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