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投资渠道缓解养老金压力 公募基金助力养老金保值增值


公募基金作为运作最规范的财富管理机构,一直是全球养老金投资的重要参与者。在中国也不例外,过去十多年,我国公募基金在养老金投资管理实践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养老金保值增值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就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账户计划的制度设计、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公募基金过去十多年在养老金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的实践等问题,接受了中国基金报记者的采访。
养老保险顶层制度
设计是关键
从1991年起,我国便开始探索建立以三大支柱为支撑的养老保障体系,到现在,我国虽然初步搭起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架构,但第一支柱负担过重,第二支柱与第三支柱发展严重滞后。第二支柱方面,截至2015年年末,企业年金参加职工仅2316.22万人,不足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对国民养老保障功能有限;第三支柱方面,我国尚未就税收递延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做出整体的政策性安排。从保障国民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减轻公共养老金压力的角度出发,科学设计并推出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正当其时。
中国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表示,从资产管理角度看,养老金投向应该是多元的,包括银行存款、债券、基金、保险等等。因此,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账户计划制度设计中,对此应该有整体性的政策安排,让税收递延给到个人,允许投资多种理财产品,比如借鉴国外经验,该账户资金投向基金、存款、保险、债券等都能享受税收递延优惠,更好地支持个人养老,也有利于集中开展税收管理。“建议税收优惠不是落到某一个行业,或者某一个产品,而是到账户层面。在个人账户里,大家可以去买不同的产品,既可以是储蓄存款,也可以是基金、保险、银行理财产品,在这样的组合投资下,有利于分散风险同时又能提供稳健持续良好的收益。”她说。
钟蓉萨认为,第三支柱个人养老账户制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点。“美国二十世纪70年代税收改革法案和2006年的养老金保护法案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当时美国的基金产品非常多,投资者面临选择困难,基金行业1996年开始推出生命周期基金,并向美国国会反映情况,说明生命周期基金在帮助投资者克服选择障碍上的作用,最终,生命周期基金纳入了默认选择产品,也就是说,投资者如果没有指明投向哪里,就可以默认投到这些生命周期基金里去。生命周期基金因为较好对接了养老金的投资需求,得到了飞速发展,也大大提高了养老金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的参与率。
[1] [2] [3] 下一页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