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最新养老金改革2016最新消息:中国养老金融制度改革如何走出正确之路?

2017-05-27 08:00:02 无忧保
  最新养老金改革2016最新消息:中国养老金融制度改革如何走出正确之路?处在迷雾中的中国养老金融事业,尤其是中国养老金融制度改革,如何探寻出一条正确的道路?社会各界对此有各种热烈的讨论。   众所周知,在中国,老人们如果过的不幸福,老人的孩子们就不会觉得幸福——这是我们中国人最传统的伦理观念。让金融的力量造福中国老人,让未来的中国不仅是年轻人的天堂,也是老年人的天堂,相信这是全体国人的共同理想,也是中国梦应有的重要内涵。但实现这一梦想,需要直面艰难的改革进程,需要突破无数“塔斯马尼亚岛”、无数思想局限,需要凝聚普天之下的智慧,因此必须为之不懈努力。——历史的责任很自然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很多人注意到,因持续供给侧宏调政策研究而闻名的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会同华夏经济学研究发展基金会,联合天弘基金、长江养老、建信养老、瑞晖资本、《当代金融家》、《华夏时报》等机构,于12月9日在北京发起成立了“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其宗旨是要“打造养老金融领域具有高学术品位和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我们期待这个论坛能够讨论出真正有价值的有关养老金融制度改革的政策主张。   中国自2000年左右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不断加速,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目前接近14%,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重将超过17%。此后中国将进入严重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60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30%,步入超老龄化社会,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不断加剧的老龄化趋势,使得养老成为全社会日益关切的话题,也对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现代国家的标志之一是每位国民都老有所养,理论上,通过金融的力量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但在养老金融制度改革上,我们实际面对的困惑究竟是什么?   超老龄社会是当今全球发展趋势,目前世界上已有14个国家和地区进入了超老龄社会,其显着标志之一是8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超过5%。日本在2006年已达到这个标准,中国大约在2035年左右达到。届时中国8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8000万,现在这一数值是2000万左右。其显着标志之二是老人需要的尿片数量超过婴儿,这是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日本已出现这种情况。姚余栋、郭树强、甯辰、谭海鸣、郭若谷等一些学者研究发现,超老龄社会一共有十个特征,中国社会应当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要敢于看到严峻的未来,就像“王庆悖论”所言,我们知道了未来或者知道了风险就没有风险了,我们的最大风险就是不知道或者故意回避这个风险。   第一个特征,中国潜在增长速度会不断下降,老龄化是主要驱动之一。中国经济增速在“十三五”期间达到6.5%没有问题,但到2021年以后要再下台阶,2040年以后要想维持3%以上的增长速度可能都很困难。所以,中国从现在开始就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央领导层为此进行的一系列相关部署,就是为了避免像日本和欧盟那样经济几乎停滞的结局。   第二个特征,资产价格周期性波动,主要是一线和二线城市住房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年轻人到一线城市发现房价涨到一定程度住不起,就会到二线或三线城市发展。年轻就业者数量和住房价格就这样在一线和二三线城市之间波动。同时,三四线城市住房价格也会出现停滞的压力。   第三个特征,银发贫困广泛存在,特别是在农村。中国社会要面对的严峻现实不光是未富先老,还有未城先老。现在农民工进城的数量明显减少,除了农民进城务工意愿在减少,还有很多农民工已经老了,四十岁以上的农民工在城里思考的问题是,回乡还是留在城里。2035年超老龄社会来临的时候,中国将有一半的超老龄人口在农村,至少80岁以上老者可能有4000多万都是农民,他们还没有进城就老在农村了,而且银发贫困往往发生在农村。这一特征尤须给予密切关注。   第四个特征,普通居家和社会养老仍是主流。将来大约只有3%左右的中高收入阶层人群才能买得起高端品质的养老社区住房,大部分百姓还是普通社区居家养老。所以,一定要把普通社区居家养老做好,现在就应开始规划。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前副部长胡晓义最近说,未来可能6层住宅楼都要安装电梯以方便老人,也许住一层二层的居民会不愿意,那样的话住六层的老人上下楼怎么办?因此社会要形成共识,要意识到居家养老还是中国社会的主流,社会要尽可能为老者提供更多便利。   第五个特征,养老金长期来看存在巨大缺口。如果按照现在的制度安排,保守估计,2030年的时候,中国的养老金缺口4.1万亿元,2050年缺口6.1万亿元。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把部分国有资产划归社保,这种预先安排非常重要。早划老百姓就落袋为安,就敢花钱,一定要让老百姓支持中国消费,中国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一个最基本的力量。 [1] [2] [3] [4] 下一页

标签:   中国养老金养老金融养老养老金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