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保值增值
养老金入市最新消息:养老金入市更多是救市 而不是保值增值


养老金入市最新消息:养老金入市更多是救市 而不是保值增值 近日,有媒体报道,《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在结束征求意见后,其修订版已上报国务院。据悉,修订版本与征求意见稿相比,基金由全国社保基金管理、30%的入市上限、不能投资银行理财和信托等核心内容并未修改。
目前全国基本养老基金的结余资金约2万亿元。在此之前,基本养老基金由地方管理,结余资金的投资也由地方政府管理,受限于中央的政策,这些资金只能用于存款和国债等低收益产品。
按《办法》征求意见稿的精神,要提高结余资金的收益率就要投资信用债、股市和国家重大项目及重点企业的股权改革。但投资渠道多样化也会提高投资的风险,因此《办法》“上收”了投资管理权,地方必须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管理结余资金的投资。这样一来,还有不少新问题有待厘清和解决。
首先,众所周知,养老金入市(即基本养老基金结余进入股市)是在今年7月股市大震荡的背景下“提前落地”,这被舆论普遍认为是国家提振股市信心的措施。甚至有人认为:短期内,养老金入市更多是为救市,而不是保值增值。
但从长期来看,目前企业年金的投资范围相对宽松,能承受的风险更高,它可以投资银行理财,而养老金能承受的风险更低。然而,按现在的《办法》,养老金结余居然能投资股市,却不能投资银行理财。要知道,在现有中国的信用评价体系下,银行理财的信用要远远高于股票,这样是否与《办法》强调“投资安全”的理念相背?
其次,养老金结余的投资范围还包括“投资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并且可进行国有重点企业改制、上市的股权投资”。单纯从市场技术分析的角度来看,工程和项目投资以及企业重组计划的投资风险更大,风险要高于蓝筹股票,似乎又不合于养老金入市的稳健投资规范。那么,也有可能,国家会对这些项目的投资进行“担保”,养老基金参与是沾中央政府的光,肯定会包赚不赔。
这又引发一些新问题。第一,担保行为透支国家信用,国家为养老金投资进行背书。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既然各省的基金都交给中央来管理,自然得稳赚不赔,但现实中没有包赚不赔的投资,国家信用隐性担保行为的隐性成本不小。第二,这种只能让养老金投资于国家重大工程、重点国企改制的非市场行为,又可能对民营资本形成“挤出效应”。
[1] [2] 下一页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