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养老金为何要进行市场化投资管理呢?


养老金为何要进行市场化投资管理呢? 市场化管理“破冰”
今年有两件养老金的大事:一是机关事业单位都要建立职业年金,二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今年将有望出台市场化运作方案。说得简单一点,以后养老金市场化运作、按照个人账户投资管理是大势所趋。
为何要进行市场化投资管理呢?先来看养老金的现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督司有关负责人在第七届富国论坛上介绍,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有三根支柱。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如果从参加人群来讲,基本养老保险涉及几类人群,包括城镇职工、农民以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等。第二支柱是补充养老保险,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两块。城镇职工是企业年金,机关事业单位是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简单说,就是存在银行的钱,用途不一。
除了三根支柱外,还有作为国家战略储备基金的全国社保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5月29日的年报显示,2014年基金权益投资收益额1424.6亿元,最终确定投资收益率为11.69%。全国社保基金自成立以来的年均投资收益率为8.38%,累计投资收益额5611.95亿元。这部分“总预备队”的钱主要用于弥补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养老金收支缺口,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
目前,真正进入市场运作的养老资金有基本养老保险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金融机构管理的企业年金三大类。尽管资金类型很多,但占养老金“大头”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依然比较单一,收益率相对不乐观。
投资渠道方面,目前基本养老金规模仅有3.5万亿元左右,每年大概以30%的速度在增长,但由于原有的政策规定比较单一,只能从银行买国债,收益率与定期存款相差无几。
无论从总量和增量上看,养老资金仅靠第一根支柱显然不够。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齐传钧介绍,目前,我国每年领取养老金待遇的企业职工有8000多万,但其实约有2亿老年人口需要养老。往后看,2025年我国60岁人口约为3亿人,2035年可能达到4亿人,每10年增加1亿人。20年后,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60岁的老人。
齐传钧认为,从第一根支柱看,基本养老金的缺口的确存在,而且仅靠提高缴费率、政府补贴、延迟退休、国有股份减持等形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二根支柱也有规模太小、参与企业不多等问题。企业年金目前的规模为7700亿元,仅为2013年全国GDP的1%左右,而职业年金尚未完全建立。本就不稳定的第三根支柱个人储蓄,还要经受货币贬值、个人投资失败等风险。
[1] [2] [3] 下一页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