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地产化已成养老社区提升生存能力重要途径


去地产化已成养老社区提升生存能力重要途径 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养老市场的前景被普遍看好。不过专家指出,中国养老地产现阶段并不是风口,而是仍处于萌芽期。值得关注的是,诸多开发商对于养老社区的建设虽仍在摸索阶段,但他们正多方面提升生存能力,不仅在产品硬件上逐渐与国际接轨,更重要的是服务精细度也显著提升。多家房企不约而同表示:“我们的项目要‘去地产化’。相比纯粹的地产开发,我们将更重视运营,且着重服务于老人的心理层面。”经过不懈努力,今年在上海及周边市场上已涌现出多个热销养老项目,并有一些早年开发的养老项目近阶段的入住率也显著提高。由此可见,“去地产化”已成为养老社区提升生存能力的重要途径。
产品新趋势:重运营,服务老人心理层面
上海市政府官网显示,截至去年底,上海户籍老年人口首次突破400万,预计“十三五”中期将突破500万。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推升了养老需求的上升。诸多开发商投入养老项目,目前有的项目在产品硬件上已可与国外发达国家看齐。如位于浦东川沙的中邦颐道养生中心,作为国内首家纯酒店式的养生养老专业机构,其高端设施及智能化管理水平突出,设有台球房、瑜伽室、温泉、游泳池、健身房、餐厅,甚至还有高尔夫果岭。同时智能化管理水平突出,户内有统一的智能化控制面板、红外线遥感探头。每个床头都设警报器,各楼层24小时配备医护人员;乌镇雅园则是国内软硬件最为齐全的养生养老园区之一,所在的雅达国际健康生态产业园核心区占地面积约1500亩,规划了养生养老、健康医疗和休闲度假三大主题。
硬件完善的同时,不少养老社区开发商都认识到养老项目后期运营和服务相对于普通地产项目更为重要,所以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去地产化”,并把服务重点放在老人的心理层面。中邦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卫平就表示:“中邦颐道养生中心项目的颠覆性,不仅体现在其本身已凌驾于世界养老机构最高标准,更体现在未来实际运营中将着力满足老人更高层次精神层面需求。”在中邦颐道养生中心,基于自身高端设施,酒店将定期为会员举办生日party、歌会、舞会、鹊桥会,老人的生活将倍加精彩; 在乌镇雅园,3.5万平方米颐乐学院,配置了游泳池、篮球馆、足球场、健身房,同时还有阅览室、书画室、舞蹈室等,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室内与室外相呼应,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多彩;在崇明岛海永乡的鸿泰·乐颐小镇,项目特设10万平方米私家农庄,涵盖自耕区、2000平方米玻璃大棚、果林区、宿营区等休闲游乐功能区一应俱全。入住的老人还可以自己租田地,体验农耕乐趣。
市场新趋势:养老观念的变化激发市场启动
随着养老项目的遍地开花,原先阻碍养老市场的一大难点—传统养老观念的束缚也已经有松动迹象。世联行房地产开发顾问营业部经理林昕指出,50-60后老人养老需求正逐步释放,这一年龄段老人购买力强,没有太多养老观念束缚,是养老地产的理想客群。他建议针对不同类型的老人,如低龄健康老人、高龄自理老人、慢病自理老人、长期卧床老人、失智老人和专业照护老人,针对某一类型老人提供专门性的服务和配套,为项目增加附加值。
目前,上海及周边一些特色养老项目的市场反馈已是相当不错。如中邦颐道养生酒店近日就访客不绝。卫平透露:“虽然中国老人养老观念多还停留在偏向居家养老,但可喜的是,从我们项目目前实地访客的反馈来看,他们对这个项目几乎没有抗性。尤其是对一些精神层面要求较高的艺术文化界人士,‘杀伤力’简直是100%。”无独有偶,4月底,绿城·乌镇雅园三期盛大开盘,再现“380组客户疯抢300套房源”的火爆场景,4小时狂销4亿。作为中国养老地产典范,绿城·乌镇雅园的每一次开盘,都有着骄人的战绩。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