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互联网
养老“暖心工程”遍地开花 用互联网思维撬动产业


上海“幸福9号”老年人乐园开设了唱歌跳舞、棋牌、书画、互联网、健康理疗、超市购物、食堂等多个服务区域,基本满足了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
面对中国老龄人口基数大、与发达国家相比同年龄健康程度偏低等特点,如何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成为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摆在政府与社会面前共同的问题。对此,各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各种养老新模式。
“我国老龄人口正在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增加。截至2014年底,全国老龄人口接近2.14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5.5%。预计到2055年,这个比例将达到35%。”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鲍学全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面对巨大的养老需求,目前,以O2O养老消费为主的“幸福9号”模式、以专业运营团队管理养老机构的“托管模式”以及将政府、社会和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暖心工程”模式,正在成为我国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的创新模式。
“暖心工程”遍地开花
如何让更多的老人在家门口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2010年,“中国社区服务暖心工程”启动,开始了社区居家养老的新探索。该项目由社会爱心企业捐赠资金,在社区开展敬老助老服务、健康关爱、社区文化等系列公益活动。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暖心工程”适时调整战略,将服务对象定位于96%社区居家养老需求人群,重点是“三无”老人、高龄老人、农村留守老人和其他有需求的中老年人,施以现金资助、物资资助和服务资助。其中,仅服务资助就包括开办老年餐桌,开展日间照料、健康护理、精神慰藉、上门家政等养老服务,还兼顾全体社区居民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便民服务和文体娱乐服务。通过在街道办事处设立暖心工程服务中心,在辖区内的社区设立社区服务站,使用服务站基金把中央财政、地方资源等直接送到了需要的百姓手中。
自2013年起,“暖心工程”被民政部立项为“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示范项目”,其最大亮点是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通过对项目的广泛宣传和动员,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由于各地企业和个人的慷慨解囊,形成了“暖心工程”多渠道、多元化的捐助格局,实现了“变输血为造血”。
因为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进行有效整合,“暖心工程”自身也得以迅速发展。截至去年年底,“暖心工程”已在全国88个城市建立了200余个社区服务站,为6万多名老人提供了社区养老服务,项目资金累计达到1039万元。
[1] [2] 下一页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