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探索建立养老保险信息认证系统


宜昌市探索建立养老保险信息认证系统 近年来,宜昌市社保局转变服务理念,从方便群众的角度出发,探索建立养老保险信息认证系统(退休人员身份认证人脸识别技术)。目前,全市已有秭归、当阳、枝江及宜昌城区建立了该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进行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真正实现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困扰:传统指纹认证弊端“催生”资格认证新办法
退休人员养老金领取的身份认证是掌握退休人员生存状态、防止养老金冒领流失的重要措施。从2006年起,宜昌城区开始以指纹采集作为退休人员养老金领取的主要身份认证方式,并对居住在外地的人员异地社保经办机构协助认证和照片认证。随着参保人员逐年递增,以及社保基金社会化发放程度的不断完善,传统的手工身份验证工作模式存在的弊端日渐凸现——
效率偏低。指纹认证每个人需要完成需要好几分钟,异地社保经办机构协助认证和照片认证都要在收到寄来的认证表格和照片后才能完成,花费时间都较长。由于效率低,社保机构往往完成全部退休人员一轮的认证工作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这期间若有退休人员死亡家属却不主动上报的话,就无法达到认证监管的作用。
延伸性不足。指纹认证需要本人到社保经办机构或认证点进行,异地协助认证除了要去当地的经办机构认证外,还要邮寄认证表格,认证照片也需要邮寄;三种办法都需要老百姓跑腿,无法实现服务到群众家门口。据统计,目前大约有三分之一的退休人员都随子女居住在异地甚至国外,尤其是随着宜昌城区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全覆盖,退休人员居住地更向农村延伸,传统认证方式不能满足走到百姓家门口的矛盾愈加突出。
安全性不高。传统的指纹身份验证方式存在老年人及多体力劳动者指纹容易磨损,灵敏度不高,且容易出现采用指纹套等伪造指纹的问题;异地居住养老的退休人员也不能完全排除出具假证明及假手续的可能。这对于利用资格认证搜集冒领养老金线索十分不利。
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如何提升退休人员的归属感和幸福指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解决退休人员“急、盼、忧、怨”,也就成为了社保局在资格认证和防止冒领养老金工作中着重思考解决的问题。
探索:人脸识别资格认证技术克服传统弊端[1] [2] 下一页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