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国兴:兼顾不同群体利益的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


葛国兴:兼顾不同群体利益的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大致经历了退休费用企业统筹、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与法制化养老保险等几个阶段,在短短的30多年期间,初步建立起了低水平、广覆盖、权责基本一致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全社会对养老保险的需求日益增长。根据联合国的人口数据预测,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年均增长16.55%。养老保险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全面深化改革的成败。十八届三中全会规划了中国未来7年社保改革的路线图,在坚持社会统筹加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基本制度的前提之下,中国当前社保体系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将在下一步改革中得以矫正。
养老保险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同地区的水平差异较大。目前,东、西部,老工业区等不同地区,无论是养老基金积累规模,养老金筹集能力,以及缴费率、替代率和发放水平都存在较大差异。不少地区连年依赖中央资金调剂,即使同一省(区)内不同地区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为了按时足额保发放,不少政府疲于左右调剂,苦不堪言。
不同人群之间差异较大。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之间养老金水平差距较大;城乡居民与企业职工之间差距较大;不同地区城乡居民待遇水平差距也较大,比如,城乡居民中每人每月55元待遇的占比较高,也有每人每月400元或享有更高待遇水平的人群,苦乐难均。
统筹层次总体偏低。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方养老金统筹层次主要停留在地市(市级区)的水平上,离全省(市、区)层面统筹有较长的路要走,要实现全国统筹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养老保险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共济性”,也就是“大数法则”,实行互助共济,在整个社会的范围内统一筹集和调剂使用资金,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均衡负担和分散风险,因此,全国统筹是方向。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