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遗弃老人不应止于道德批判

2017-07-29 08:00:03 无忧保

  上周,一则八旬老人被遗弃在泉州市区文庙广场的新闻,引发了不少市民读者的热议。据本报报道,正月初八那天,两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被家人遗弃在府文庙南音社门口,子女不接电话,也不打算将老人接回。民警与老人的子女进行沟通后,才将老人送回家中。

  女儿称养不起,儿子不愿赡养,冰冷的现实让两位老人晚景凄凉,正月里就被遗弃在寒风瑟瑟的孔庙边上,更刺痛了市民敏感的神经。《孝经》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博客,微博)于孝。”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父慈子孝的事迹总能让人感动,遗弃父母的行为令人发指,也必然遭到唾弃。报道一经见报,市民纷纷谴责这一恶劣行为,网民舆论也汹涌而至,对不孝儿女发起一场道德批判。

  谁不会老去?谁没有父母?谁也可能会成为别人的父母。如何对待父母,本不应该成为一个话题。但近年来,各地老人被遗弃的新闻却屡见不鲜,一再挑战社会的道德底线。纵观这些事件,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为人子女者道德沦丧,是导致老人被遗弃的首要原因,对他们进行什么样的口诛笔伐与道德批判都不为过。但仅仅进行道德批判往往无济于事,孝顺的子女无需任何约束,自然就能对父母行孝,而一些不孝子女即使对之进行再严厉的批判,也难以让他们幡然醒悟。道德问题之外,不容忽视的是:法律对遗弃老人的行为惩处力度不足,一些家庭矛盾演化成赡养纠纷后,子女相互推诿,执法部门多以劝导了事,让保护老人权益的法规沦为一纸空文;同时,社会对于贫困家庭的救济制度并不完善,少数家庭因贫无力赡养老人,生活困难加上病重经常成为压垮赡养责任的最后一根稻草。

  毋庸置疑,任何理由都不应该成为遗弃老人的借口,但要防止遗弃老人的悲剧发生,显然仅靠道德批判远远不够,还必须有法律制裁与社会救济的双管齐下,才能确保每一个老人都能得到妥善的赡养。

  遗弃老人不仅违背社会道德,也是一种犯罪行为。对那些品行不端、屡教不改的不孝子女,如果道德的批判无法让他们幡然醒悟,就应该通过司法惩戒让其悚然醒悟。该拘役的就拘役,该绳之以法的就绳之以法,唯有依法严惩,才能使不孝子女悬崖勒马、改邪归正,也才能真正确保每个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严格执法的同时,对于赡养老人确实有困难的家庭,社会也需要及时给予救济。近年来,各级政府正努力实现社会保障的全覆盖,但目前保障水平仍不尽人意,在政府无法包揽一切的情况下,我们还应该通过社会组织的发育壮大,完善相应的社会互助机构和体系。对于一些生活困难的家庭,多给予一些物质帮助,或许就会减少子女的纷争,而对于更多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家庭,提供一些有偿服务,帮助独居老人养老,也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

  老龄化社会渐行渐近,养老已经是每个家庭及整个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当前,我们不仅面临未富先老的老问题,还面对家庭结构小型化、传统观念转变给养老带来的新挑战,亟须切实加强法律对老人权益的保护力度,并完善社会互助与救济系统,才能防止遗弃老人的悲剧发生,让每个老人都老有所依,最终强化社会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的风气。

  •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