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安徽阜南县一婚车队在等候红绿灯时遭老人拦截,他们在机动车道将婚车围住,向驾驶员索要喜糖、喜烟和喜钱,围着不肯离开,致交通拥堵,警察来了依旧围堵,甚至躺在车前。期间还发生肢体冲突。最终,司机还是无奈掏钱,众人看到钱一拥而上,老人们这才给婚车让道。这一幕视频被发到网上,引发了网友广泛热议。 老人组团“劫”婚车,如果不是有视频为证,我们实在很难想象,此情此景是何等彪悍。当然了,在肇事者看来,拦截婚车、索要喜钱,断然算不得是拦路打劫,其充其量只不过是“讨个好彩头”罢了……所谓为老不尊、法不责众等等狡黠心态,在这一幕荒唐闹剧中,着实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从现场民警“温柔”的执法力度来看,这群老人的盘算几乎全盘得逞。再一次,现代社会的规则体系,败给了一群乌合之众的胡搅蛮缠。 事实上,诸如此类的事件早已有之。比如,媒体曾一再曝光,某些山村、山路时常会上演山民拦路要钱的案件,其到最后往往也是不了了之。而这一次,老人“劫”婚车一事则发生在了阜南县城。不难看出,在现代规则意识淡漠的偏远城乡,似乎更容易滋生这一类群体勒索的恶性案例。“本地人”与生俱来的地盘意识与心理优势,再加之纠合聚众所形成的悍然底气,使得所谓的拦路抢劫变得那么轻描淡写。 众所周知的是,个体的道德耻感与理智判断,会在“群体行动”的模式下被无限冲淡。于是诚如我们在视频中所看到的,此事中的涉案者一个个神情木然,又是下跪又是躺地,完全一副无知无畏、无所顾忌的架势。其作案手法之纯熟,分工协作之默契,着实叫人不免怀疑,这群人是否是由来已久的惯犯?若果真如此,当地执法部门又为何长期熟视无睹甚至容忍其坐大?当人们就此事争论“是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之时,是否也应该追问一句,事情何以至此? 其实,过多纠结于作案群体的年龄特征,完全没有意义。真正关键的是,整个社会激励机制,能否有效地规束人性的暗面,并建构一种正面的范例。但很是遗憾,在某些N线城镇,公共执法者的力有不逮或是疏忽纵容,使得某些“为恶者”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由此,当地的民间社会形态,势必然会退化到一种无序、蛮荒的状态。 然玉 |
老人组团“劫”婚车,年龄不是原因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