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本市早期响应生育政策号召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已逐渐进入养老期。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幸福地安度晚年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主要目标。此时,第一代独生子女刚刚迈过而立之年,肩膀上开始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不能陪在父母身边成为常态。这样的现实使独生子女父母注定要经历漫长的“空巢”生活。而对于“双独”夫妻来说,双方父母养老面临更多挑战。市政协委员王静建议,应进一步推进社区养老照料中心的发展,把社区变成老人温暖的大家庭。 兄弟姐妹,有的在河南而有的在河北,有的在山东而有的在山西, 这样的人家照样有空巢老人;而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更加“空巢”,一方面,子女只有一个,甚至于还远走他乡,另一方面,这些独生子女还面临着“延迟退休”,陪伴90岁左右的父母,“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大多面临“空巢”生活,这是一个社会现实,也是个社会问题。 在这儿,我想说的是,空巢老人要“他助”也要“自助”。 所谓“他助”,首先,人民政府应给出“洪荒之力”。响应政府的计划生育号召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曾经为了祖国的强大,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说得“阳光”一点是“作出了巨大贡献”,说得“灰暗”一点是“作出了很大牺牲”,如今,“空巢”了,蓝瘦而香菇!有鉴于此,我们的政府应该对独生子女父母“格外照顾”,可以给予多些福利。 如,大力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产业,特别是要在财政、税收诸方面给予“减税减费”,让更多的空巢老人能够“住得进、住得起”养老院享受大家庭的温暖;对那些自愿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推出有针对性地设计个性化、层次化的养老照料服务项目;刚化相关劳动法规,让独生子女享受“护理父母假”;还应大张旗鼓地办好“志愿者银行”,让更多志愿者乘着年轻的时候多去服务独生子女父母,而年老时“被别人照顾”,“有存有取”,让他们意识到照顾空巢的独生子女父母不吃亏。 所谓“自助”,也即独生子女父母当自强不息。“空巢老人”,家庭人口偏少而缺乏人气,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不是“寂寞”的关键因素。如果说,你整天到晚无所事事,那“空”的不是“巢”而是“心”。现实社会里,有些空巢老,或钓鱼,或遛狗,或打牌,或载歌载舞,或体育锻炼,或玩微信朋友圈,或组团旅游,或看书写作,等等。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心态年轻而时间不够用,那又何“空”之有?!当年,我国杰出艺术家、艺术教育家、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吴冠中,晚年一直“蜗居”在北京方庄芳城园一套两居室内画画,他并没有觉得自己多么的“苦”,心中也不感到“空”,因为,他有他的事业,他有他的追求。 不在于GDP有多少,不在于大楼有多高, 现代社会,人口越来越老龄化,一个家庭是不是幸福,一个国家是不是发达,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文明标准”,那就是看老人们脸上有没有笑容。 新闻细读: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渐入养老期 将面临“空巢”生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