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养老保障如何补短板

2017-08-03 08:00:02 无忧保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我国现有的养老金体系,特别是以社会保险原则建立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面临诸多挑战。

  2016年12月10日,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编的首部养老金融蓝皮书《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蓝皮书指出,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我国现行养老金体系面临着一系列长期挑战和制度困境,核心问题是未来养老金缺口巨大,难以应对老龄化风险。其原因是现有养老金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没有理顺政府企业和个人养老的责任,政府养老责任过重,退休人员也将养老待遇完全寄托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已有的实践中,第一支柱强制性缴费扩面迅速,基本上实现了‘应缴尽缴’,但是,第二支柱的职业养老金和第三支柱的个人税延养老金发展相对滞后。”12月14日,蓝皮书总编、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接受《华夏时报》小编采访时表示,应对现有制度进行优化完善,尽快构建中国特色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

  第一支柱压力过大

  中国的养老保障体系由三支柱构成: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其中,第一支柱是由政府立法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计划,旨在给退休人员提供最低养老保障,政府对第一支柱负有最终责任。第二支柱是职业养老金计划,一般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体现企业和个人养老责任,在有些国家成为第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的主体。第三支柱是自愿型个人储蓄养老金计划,采取完全积累制,由个人自愿缴费,国家给予税收优惠,目标是为那些希望有更多老年收入的人提供经济来源。

  “目前,中国养老金体系中,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的不可持续日益凸显,同时,企业年金覆盖率比较低,作为第三支柱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政策尚未成形。也就是说,大部分退休人员仍将养老待遇完全寄托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董克用表示,在OECD国家,在三支柱养老体系中,第二、第三支柱对于国民养老的保障作用日益突出。

  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统计,2015年底OECD各国的第二、第三支柱的私人养老金占GDP的加权平均比重为123.6%,而我国同口径的私人养老金占GDP比重仅为1.4%。很明显,我国目前的养老负担过度集中于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同时,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来看,基本养老金面临压力过大。

  拿衡量退休后养老保障水平的重要指标养老金替代率来说,该指标已明显进入下行周期。

  1997年制度建立之初,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维持在70%左右,但是,中国基本养老金制度改革过程并不顺利,尽管国家使用了财政补贴、借支个人账户资金等一系列措施填补历史缴费缺口,2000年以后,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持续下降,从1997年的70.79%下降到了2014年的45%。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