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是人口老龄化较快的地区之一,目前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已超百万。面对“银发潮”,如何做好养老服务这一民生课题?淮安市的做法是: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以医养融合为特色的“四位一体”新型养老服务体系。 居家养老:建成1469个服务中心 打造居家养老服务阵地,利用“互联网+”全面升级养老服务,政府为全市5000多名老人购买上门服务……一套“组合拳”打出了居家养老服务的一片新天地。 淮安市政府连续多年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全市已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469个,城市社区覆盖率达到100%。 目前,淮安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建成“虚拟养老院”,累计引进医疗护理、文体娱乐共计7000余家加盟商,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物业维修等服务项目;全面建立为老年人购买服务制度,2015年为全市3000多名老人购买上门服务,今年则扩容至5000多人。 除此之外,今年市政府还将为困难老年人购买精神关爱服务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社区服务:新建100个助餐点 让老人不出社区就有活动平台,养老服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全市建设社区老年人助餐点100个,解决了老人交流、就餐等基本需求。 开展医疗惠老服务,持续为全市60岁以上老人实施b超等10项免费健康体检。为老年人进行健康服务管理,全市有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486520人,电子档案建档率93.6%。 机构养老:纳入“4+3”特色产业 据介绍,淮安目前在全市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244家,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近32张,其中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数23480张、日间照料床位9484张,基本满足了全市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社会养老福利机构全部建成,保证了政府托底供养对象的需求。 农村养老服务彰显特色,形成了以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为重点,敬老院为骨干,村居家养老中心为基础,老年关爱之家、关爱驿站等服务设施为补充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成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20个,建成50张床位以下的小型农村“老年关爱之家”60个,建成关爱驿站21个。 淮安市委市政府将养老服务业作为该市“4+3”服务业特色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部门出台意见,明确将养老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养老服务业用地。发挥生态环境、历史人文等资源优势,依托洪泽湖、白马湖、天泉湖等布局规划,重点打造养老产业集群。 |
淮安市构建四位一体新型养老模式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