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和救援队用绳索牵引担架,将受伤老人救下山 房山蓝天救援队供图 法制晚报讯 前天晚上6点左右,在房山坡峰岭阿蒙小道附近,房山城关的两名六旬老人登山时迷路,其中一位老人摔伤无法自行下山,而且由于下了一天的雨,山区气温骤降,两位老人身体已经接近虚脱。 房山消防和房山蓝天救援队紧急进山,昨天凌晨3点找到老人时,这两位老人已经出现意识模糊的情况,由于天黑路滑,救援人员留了三名队员在山上点上篝火陪老人过夜,并于昨天下午4点左右,将两位老人全部接下山,随后两位老人被山下等候的急救车接走。 房山消防支队城关中队的扈晓成排长提醒驴友,外出游玩尽量选择正规景点,到野外如果不熟悉情况,一定要找当地向导防止迷路。 通报 历时24小时 救出登山迷路老人 据房山消防通报,2016年10月27日17时27分,北京市“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位于房山区周口店镇坡峰岭景区附近的野山上有两名老人登山迷路被困,其中有一名老人头部和腿部受伤。接到报警后,房山消防支队城关官兵迅速赶赴现场实施救援。 28日17时左右,在派出所民警和蓝天救援队配合下成功将两名被困老人救出,并交给现场的医务人员。 原来,两位家住城关的老人,前天上午乘坐房32路车在终点站下车,想经过阿蒙小道、冰壶沟等景点到达坡峰岭看红叶,但是半路迷路。 讲述 老人不会用微信 队员教其定位 据房山蓝天救援队队员思雨介绍,前晚6点左右接到求救电话,在坡峰岭的阿蒙小道附近,两位60岁左右的老人在下山途中失联,一名老人摔伤脚踝无法自行下山,另一位身上也有伤。由于下雨十分寒冷,两位老人已经虚脱。 救援队迅速集结16名队员赶往坡峰岭,途中队员与一位老人取得了联系,救援队员想知道老人被困的具体位置,但老人在电话中只是不断重复,“快救我,快救我。” 思雨说,队员在冰壶沟集合时已经深夜,刚下完雨,又刮着四五级的大风,气温在4摄氏度左右,如果不能尽快找到老人,老人将面临失温的危险。“老人很着急,说不清所处位置。通电话时得知老人手机安装了微信,我们一边寻找老人,一边通过电话教老人如何使用微信定位,最终在昨天凌晨两点,老人将被困位置定位发给了我们。” 循声找到老人 两人已意识模糊 救援队的陈队长介绍,当时老人发来的位置是在阿蒙小道的西北侧,但由于定位不准,老人实际被困在东南侧。在寻找老人时,救援队用上了原始的办法——大声呼喊。 思雨说,我们让一名大嗓门的男队员呼喊,然后所有队员关上头灯,仔细聆听回声。“刚开始只是听见细微的回声,随后我们就换女队员上去喊。”当确认一个回声是两位被困老人后,救援队顺着声音就找到了两位被困老人。 陈队长介绍,“两位老人身上都湿了,伤势较重的老人趋于昏迷,两人基本上都已意识模糊。队员马上将老人抱在怀里取暖,并点上了篝火。经队员检查,伤势较重的老人除右腿扭伤,后脑部位还有伤口。 当时已是凌晨三点,由于地面湿滑加上天气寒冷,且地势险峻,三名救援队员陪着老人一直到昨天中午11点,才开始带着两位老人下山。 受伤老人用绳索固定担架抬下山 陈队长介绍,一路上都是碎石,还有两处断崖,腿部受伤的老人被队员放入卷式担架,用绳索固定抬下山,另外一位老人在消防和救援队的搀扶下下山。 昨天下午5点,两名老人被救援队、民警和消防员送到安全地点,随后被等候的急救车拉走。 消防提醒 进野山最好请向导带路 法晚(微信ID:fzwb_52165216)小编梳理此前报道发现,攀爬野山迷路的事件时有发生。9月17日,16名驴友在东湖港景区北侧迷路,还有一名出现了坠崖的情况。 房山消防支队城关中队的扈晓成排长介绍,从今年1月份到目前,他所经历的类似救援就有10余次,登山的几乎都是第一次来,这些山几乎都是野山,进山后出现了迷路的情况。报警时间集中在下午和傍晚。 扈排长介绍,出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消防首先赶到现场,通知救援队一起救援,“提醒广大驴友,外出游玩尽量选择正规景点,到野外游玩要提前做好功课,带好相应装备,进山如果不熟悉情况,一定要找个当地向导,防止迷路。” 房山蓝天救援队陈队长介绍,今年1月份到现在,救援队接到40余救援求助,“以迷路为主,还有摔伤和被困。出事地点基本都在野山,每次执行救援任务,都要出动20名左右的队员,救援时间平均在7个小时以上。” 文/小编 张群琛 新闻观察员 老孟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