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镇海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升,所呈现的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问题日益突出。面对这一现状,镇海区从2004年开始探索居家养老服务,通过系统规划、加大投入、优化服务等举措,初步建立起以服务站点为基础、以城乡社区为依托、以专业服务为依靠、以社会参与为补充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其中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的重点,以此着力推进养老服务业可持续发展。截止目前,镇海区已建有5个区域性服务中心和74个村(社区)服务站点,基本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
一、着力“全面覆盖”,构筑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一)规划先行,解决“科学布局”问题。近几年,镇海区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镇海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镇海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等文件,明确提出“9055”养老服务总体格局,对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空间布局上进行提早规划,确保2013年成功实现全区城乡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全覆盖的总目标。2016年又出台《关于规范镇海区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初步形成一套较为规范的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管理的运作体系。到2017年,全区将实现区域性服务中心全覆盖。至此,全区基本形成了以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三级联动的服务网络和运作体系。
(二)加大投入,解决“资金保障”问题。为充分保障全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有效运转,区委、区政府加大资金倾斜力度,先后出台《关于加大养老服务工作扶持力度的若干意见》和《镇海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保障政策。其中,明确了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营经费的补助标准:属整体新建的,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建设资金补助;属利用现有资源或租赁房产建设的,给予最高50万元的建设资金补助;待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后按每个每年10万元予以运营补助,充分解决服务中心资金缺、运营难、服务差等问题,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三)加强考核,解决“监督实效”问题。全区通过加强实施目标考核工作,健全服务中心内外监督管理制度。中心建立服务质量监督考评机制,每年从老年人满意率、服务时间准确率、服务项目完成率、有效投诉结案率等对服务实体进行服务质量的考评和完善;区级各相关部门加强对中心的指导和监管,以定期管理和随机抽查等方式,对中心的运作情况中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资金使用、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定期跟踪管理,对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形成区、镇(街道)二级联动的监督管理体系,有力促进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
二、着力“三大功能”,增强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能力
2013年,镇海区作为市级居家养老工作试点,率先建成全市首家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庄市街道悠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15年,全区加大力度,又先后完成了蛟川街道耆乐园、九龙湖镇康乐、骆驼街道和润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这些机构分别以街道整体运营、属地社区委托运营、社会力量托管等多种模式发展。招宝山街道新三宝服务社也已于2016年底建设完成,将于2017年初投入使用。
(一)强化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和指导功能。以服务中心为运行实体,建立起镇(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管理体系。制定完善中心工作职责、服务指南、服务标准、服务规范等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起老年人信息化服务平台,具体实施镇(街道)的各项养老服务工作。同时,完成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审核,完成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管理、等级评定、交流推广、监督考核等工作;并依托中心向村(社区)辐射,分层分级开展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的组织实施,队伍培训和服务能力评估考核等,充分发挥起区域性服务中心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的指导管理功能,促进城乡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运作规范有序。
(二)强化区域性居家养老日间照料和上门服务功能。服务中心从保障基本生活照料入手,不断拓展服务功能,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分层分类开展养老服务。重点开设日间照料服务功能,主要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生活照料、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实现“白天入托接受照顾,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同时,开展以中心向各站点配送模式,为老年提供送餐、送菜、助洁、生活照料等菜单式预约服务,并通过政府购买养老护理员的服务输出,解决需要上门服务老年人的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等需求,实现养老服务照料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区已有1000多名老人享受由政府提供的无偿居家养老服务保障,最高可享受每月不少于30小时的免费服务。
(三)强化涉老社会组织及项目孵化、培育功能。服务中心通过孵化培育、积极引导、典型示范、政策支持等方法,建立一批有影响、有规模、规范化的涉老社会组织,使零散的公益助老活动组织化、制度化、常态化。现有各服务中心均设立了社会组织管理办公室,负责本区域内各类涉老社会组织、团体和志愿者服务的指导、管理和运行,并通过“微民生,大服务”积极扶持培育诸如“跌倒干预”卫生间安装把手、“转角遇到爱”楼道休息椅等多个为老服务项目,有效满足老人多种服务需求。近五年,全区福彩公益金补贴130余万元扶持近90个助老项目开展为老服务,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着力“亮点出新”,打造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特色
(一)理顺管理体系,强化中心服务功能。庄市街道悠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我区唯一一个管理人员均由街道聘请下派的服务机构。中心管理人员对街道负责,能更好地理顺整个街道辖区内的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形成村(社区)服务站点对区域性服务中心负责、服务中心对街道负责、街道对区负责的三级社会养老服务网络组织的作用,更好地履行养老服务工作职责,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和指导工作。同时,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护理员管理和派遣均由中心统一安排,并对服务内容和质量进行考核和监管。
(二)扩大社会参与,促进养老服务市场运作。骆驼街道和润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积极培育有能力承接养老服务的运营团队开展为老服务。中心重点探索“社区食堂”运营模式,以免费租赁的方式,引入社会企业承包中心食堂,既面向大众运营,又开设老年人专区、提供老人优惠补贴,实行市场化运作。着力通过“合同外包”、“委托”等形式,吸引社会企业参与机构运营、承接服务项目,实现多层次供需对接,促进老年食堂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三)做好需求对接,着力居家养老品质服务。招宝山街道新三宝服务社将探索“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破解养老服务照护难题。服务社由区财政投资1710万元建设完成,建筑面积4000㎡,设有床位80张,实现日间照护和短期托养二位一体的机构式服务,同步延伸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监测、社工活动、上门康护、配餐送餐”等拓展性服务,也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家庭照护者技能培训、辅具用具短期低偿租赁、借助器械的康复和助浴”等援助性服务。另外,服务社可为社区高龄、独居、失智等重点老年人,提供“专业照护+服务投送+喘息服务”,形成短期托养、日间照护和居家养老服务输出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模式,成为链接社区和养老机构的中间环节,有效提升社区养老服务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