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有子女仍然独居银发一族好无奈 广州市出台新规居家养老现“曙光”

2017-08-09 08:00:02 无忧保

全市拟在各街镇建设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引发城中热议

日常健康管理是黄埔区夏港街家综提供的长者服务内容之一。受访者供图

在越秀区矿泉街长者日托中心,工作人员正为老人准备午餐。受访者供图

在越秀区黄花岗街长者日托中心,活动日程排得很满。受访者供图

“有一天过一天,过好每一天。我不跟子女同住,也不去养老院。”近日,家住广州市越秀区黄花岗街辖区的大、小张阿姨,邝叔,赵阿姨(均为化名)4名老人一起串门,随着邝叔一声感叹,他们聊起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养老。新快报小编走访发现,在“银发浪潮”冲击下的广州,像邝叔一样受养老问题困扰的老人大有人在。他们迫切地需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涉及到食、住、医、安全、情感多个方面,在现实中却无奈地发现多年来“问题未解决”。

2016年12月,广州出台《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各街(镇)应设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向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配餐、医疗保健等社区居家养老基本服务。新快报小编走访发现,尽管《办法》没有公布实施细节,但邝叔等老人,已经看到“曙光”。

无奈 百岁老人靠八旬女儿照顾

邝叔参加的此次串门活动,是由黄花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家综”)组织的,4位老人来到小张阿姨家里,就是为了探讨养老的方式。他们都有相似的背景:有子女但不同住,也不想入住养老院。

小张阿姨家住黄花岗街辖区内的一栋老宿舍楼,这栋楼房一建好,她就住在那里,如今老伴去世,她仍一个人住在这里。

其实,小张阿姨有子女,只是女儿在上海,儿子在清远,都不在身边。谈到随子女外迁的可能性时,小张阿姨连连摆手。“我从1975年开始就住在这里了,什么关系都在这个社区,如果搬到清远与儿子同住,他工作忙,我又没有熟人在那里,生活很不习惯。”她说,她也和其他老人一起去参观过一些养老院,但没有一个人选择入住。“最便宜的3年预交3.8万元,每个月还要消费2800元,住不起”。

对于小张阿姨的顾虑,邝叔用一句话总结:“朋友圈用钱也买不到”。邝叔告诉新快报小编,他的女儿40多岁了,儿子30多岁,都住在番禺区,但他也不愿与子女同住。“他们都睡得很晚,还养狗,我受不了那个气味”。

近日,黄花岗街家综举行了“装扮家·友爱家”活动,组织老人家们把黄花岗街日间托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日托中心”)装饰一新,80多岁的杨阿姨也参加了此次活动。她有3个子女,大女儿在香港,小女儿和儿子在广州,可她选择独居。她解释称,主要是因为儿女的年龄也大了,而且大家的观念不一致。“以前人们看《白毛女》都说黄世仁有多坏多坏,现在的人认为杨白劳赖账不还才不对。”

独居、空巢,使不少老人陷入困境,照顾自不必言,仅仅是情感需求就很难得到满足。“今年1月,我老伴去世了,当时亲戚们对我的子女说:你们以前没有照顾好妈妈,现在要照顾好爸爸了。但他们仍然很少来看我,平时忙工作,有空就去旅游。”邝叔说。

“独居老人面临的最大困扰是情感需求和照顾问题。比如,想子女多回家探望,但子女很忙。参加串门活动的某位老人就曾打电话给儿子,要他们回家过年一起吃饭,但孩子们说要挣钱,没空。她也想跟孩子同住,但又不想脱离现在的社交圈子。即使入住养老院,也没法完全解决这一难题。”黄花岗街家综社工谭素芬说。

在黄花岗街家综副主任陈美玲看来,导致“养老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广州人越来越长寿,不仅老人需要照顾,不少老人的子女也是人到中年,甚至进入老年,照顾长辈力不从心。“我们街道有1.8万名老人,在某个社区中有一位百岁老人,全靠女儿照顾,而她的女儿也已经80多岁了。”陈美玲说。

广州市民政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广州市户籍老年人口达147.5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7.3%。除了老龄化程度高,广州老龄化人口增长速度也十分迅速。自2010年至2014年以来,4年间老年人口每年的增长总量分别为4.9万、5.2万、6.61万和7.61万,增长率分别为4.2%、4.3%、5.3%和5.4%。

相比之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明显不足。以老年人口十分集中的越秀区为例,全区共有18个街道,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部,总部与分部加起来只有7个。

近日,在黄花岗街家综举行“装扮家·友爱家”活动的同时,黄花岗街长者日托中心同时还举行看粤剧小组、手工小组、看电影等几个小组活动,数十名老人在一起活动,整个中心显得十分热闹。“在几年前日托中心没开张之前,我们平时只能坐在街边聊天。”杨阿姨说。

上个月,广州出台《办法》,越秀区黄花岗街老年居民杨阿姨对于养老有了新的选择。“在居家养老和入住养老院之间,我选择前者。养老院离市区太远了,不方便女子来探望我。”她告诉新快报小编。

探 索

多方联动免费服务众长者

新快报小编了解到,事实上,十多年来,广州市各级政府部门一直在进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各区都有机构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还有一些机构对居家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进行了探索。

近日,新快报小编走访黄埔区夏港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临近午餐时间,小编在一楼的社区日间托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日托中心)的活动室看到,桌上摆着刚送到的几份快餐,几位老人已经坐在一旁等待。负责社工告诉小编,这些快餐就是提供给社区长者的免费午餐。“其中一份是特制的,因为那位老人家喜欢吃得辣一些”。

新快报小编了解到,这里仅仅是夏港街辖内青年社区的日托中心,街道还有一家日托中心。小编随后来到相距几站路的夏港街日托中心,看到几位老人吃完饭在午休。而中心内设有健康小屋,平时有驻点医生为老人家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中心内的沙发是特制的,拉出床板就成为一张小床,足够让一个人在上面休息;中心甚至还有一个前台,与宾馆相似。

承接夏港街家综的机构是黄埔区同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该中心执行总监孙杨告诉新快报小编,日托服务仅是该家综提供的长者养老服务的一部分。“我们把老人分为失能、半失能、有能三种,对应的,分别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日托服务、星光老年之家的日常服务(与居委会合作,由居委会运营)。”

新快报小编在该家综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手册》看到,符合条件的

老人可以享受到12类服务,其中包括配餐送餐、家居清洁、药物处理、康复训练等。“这些都是免费的,而日托服务与居家养老服务的区别,仅在于后者是上门服务。”孙杨说。

在孙杨看来,三种不同类型的服务都依托家综,再多方联动,这是为长者提供养老服务的重要基础。“比如日托服务,免费午餐是由区慈善会按每份12元的标准出钱,我们再找到爱心企业,每份资助4元。此外,我们还提供健康管理(每天量血压、做手指操等)、上门探访、节假日活动等服务,发动老人做长者义工,甚至为老人的家属提供哀伤辅导等服务,这些都是由社工负责。”

建 议

出新规需要做好顶层设计

不仅老人对《办法》出台后的社区居家养老综合平台建设充满期待,不少机构也表示欢迎。

越秀区黄花岗街家综承接了越秀区居家养老服务部黄花岗分部,该家综副主任陈美玲告诉新快报小编,在目前条件下,日托中心提供的服务是不足的。“比如我们也想办长者饭堂,但是没场地。”她说,如果能够打造综合平台,整合各种资源,就能更好地提供服务。“比如,如果把星光老年之家纳入综合平台,把每个星光点都办成日托中心,老人家们就可以就近参加活动了。”

不少机构也坦言,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遇到各种困难。

新快报小编走访越秀区矿泉街日托中心,该中心的莫社工给小编算了一笔账,街道每年为该中心提供12万元的经费支持,为20名老人提供日托服务。该中心目前配备了1名专职社工、1名护理员和1名厨工。每年12万元的经费,光是给工作人员发工资都很紧张。

位于广州市东圃大马路的天河区车陂街日托中心,总面积为550平方米,服务范围覆盖车陂街15个社区。该中心目前共有35个床位,虽然坐落于“老龄化”的街道,但这些床位却没有“被占满”。原来,车陂街地域广阔,老人到日托中心活动会遇到交通等问题。该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正在调研是否需要提供接驳车给社区老人,以便更多的老人能享受到日托中心的服务。

而对于广州市出台新规,孙杨强调要依托同一个机构,不要重复服务。“如何整合资源,如何细致规划,如何保障服务人员,这些都要做好顶层设计。”孙杨举了一个反面例子:“比如有养老院中的老人接受义工服务,不同机构的义工上门为老人洗脚,结果有的老人一天之内洗了三次脚。”

■广州居家养老服务面面观

●关键词:助餐配餐 多个街道建有长者饭堂价格便宜

“离家近,上午过来看看报纸,有时也运动一下,中午吃了饭回家休息,很方便。”这一天中午,79岁的朱大爷在荔湾区东漖街长者饭堂进餐。他告诉新快报小编,自己每天都来饭堂吃饭,饭菜松软可口,每餐8元比外面便宜,质量也有保障。

位于荔湾区芳和花园附近的东漖街家综,面积有3000多平方米,设有日间托管、长者饭堂、老年大学等长者活动地点。该家综主任陈少芬说,芳和花园老人不少,因此东漖街家综在2011年成立之初就考虑到将长者作为重点服务对象。从2011年开始筹划的长者饭堂于2013年投入使用。身体健康的长者自己到饭堂吃午饭,残疾人士则由送餐员送餐到家。每天在长者饭堂用餐的老人约有80人,其中三无孤寡老人有政府补贴,免费用餐,低收入人群每餐6元。

新快报小编从海珠区民政局了解到,2016年5月,根据《海珠区社区大配餐服务试点方案》,海珠区选取老年人口密度较大的南华西街、沙园街开展配餐试点工作,采取政府购买和链接餐饮企业的方式,为辖内60岁以上有午餐配餐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社区配餐服务。

沙园街在原长者饭堂的基础上,引入爱心企业捐赠送餐车,形成以“长者饭堂”为中心辐射社区的配餐服务网络。目前日均提供现场长者服务400多名,送餐服务30名。南华西街则联合连锁餐饮企业,依托日间托老中心等,建立订餐—餐饮企业生产运送—服务平台就餐或送餐的社区服务平台,日均提供20多名长者现场就餐,为12名长者送餐。

●关键词:医养结合 同和街试点计生失独家庭养老服务

在白云区同和街居家养老服务部,孤寡老人喻炳伦每天来这里就餐和保健,这个习惯让他长年的哮喘病明显好转;老劳模郑忠庚到此全托1个月,其间心脏病复发被及时发现抢救……2011年,同和街借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势,通过“医养结合”方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新快报小编了解到,同和街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有3150人,占总户籍人口15%,老龄化程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2011年,同和街联合区卫计部门,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星光老年之家等资源,成立了同和街居家养老服务部。在同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楼、七楼就是同和街居家养老服务部,面积约1700多平方米,主要向辖区有需要老人提供无偿或低偿的家政、饮食、日间照料、托管、娱乐、保健、康复、医疗等服务。

不仅如此,2014年底起,同和街依托中心专业的医务队伍、齐备的医疗器械以及成功的养老经验,为辖内独生子女死亡、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收养子女的夫妻及其子女,提供送医送药、托老、减免住院自付部分医疗费用等服务。今年,同和街率先启动计划生育失独家庭养老项目,至今已有6户失独家庭和30户计生困难家庭受惠。

白云区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说:“‘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改变了以往‘医就是医、养就是养’的传统观念,通过社区居家养老与医疗服务资源的链接共享,使居家养老增添了医疗和保健的新内涵。”

2014年,东漖街家综探索“医养结合”的新模式,由街道统筹,家综、星光老年之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企业等联手,为首批50名长者提供慢性病控制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按长者年龄进行分类来开展的,对于低龄、身体健康长者,我们把他们培养成义工,一起为高龄长者服务。对于体弱但不用住院的,就让他们到日托中心来活动。年老体弱者就转介到养老院、医院。而对于无法出门的长者,则提供上门服务。”陈少芬介绍说,医疗是长者迫切需要的服务,因此家综和养老院合作,由养老院提供护工,提供康复、治疗、保健、日常护理包括冲凉、洗衣服等服务。

●关键词:家政服务 助老员照顾患病老人比亲人还亲

在越秀区流花街,新快报小编跟随流花街壹家居家服务队的社工一起探访了93岁的独居老人冰婆婆。老人说她行动不便,关节痛以致晚上有时睡不好,身体总体还可以,靠着拐杖勉强可以上下楼,不过需要他人协助,因此她不愿多外出。

冰婆婆退休约30年,有退休金,享受免费拿药看病的保障,现在每个月从越秀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部拿到150元服务券,通过这些券可以享受服务部提供的一些服务或购买长者物品。每周都有服务员到婆婆家中免费进行清洁,并送来服务券。除了护工上门服务,左邻右舍也热心帮忙。

而在白云区,白云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居家养老服务部,目前已形成了家政服务、陪护服务、精神抚慰和帮助办理各项事务四种成熟的居家养老模式,现为850名老人提供各种居家养老服务。

居住在白云区永平街新兴白云花园的罗伯没有子女和亲人,和老伴相依为命,靠退休金和低保生活,老伴身体不好长期卧病在床。去年,无力照顾再度中风老伴的罗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申请了居家养老服务。“他申请的是家政类服务,以清洁为主,记得第一次到他家时,真的惨不忍睹。”社工黎小姐说,罗伯家里不但脏乱,还有股难闻的异味,助老员整整花了4个小时才彻底完成清洁。

今年初,罗伯老伴第三次中风,也是最严重的一次,不仅全身瘫痪,而且大小便失禁,弄脏的裤子都是助老员帮忙清洗的。“我没有孩子,他们比自己的孩子还亲。”罗伯说,后来他老伴住院也是服务部工作人员和助老员跑前跑后办理各种手续,一直到今年4月老伴去世。形单影只的罗伯出现了厌世情绪,不敢回家,晚上也睡不着。工作人员和助老员轮流给罗伯打电话,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并找来他的朋友安慰他,每天陪他喝茶聊天。现在,罗伯的精神状态慢慢恢复了。“因为这些工作人员和助老员,我终于有了亲人。”

小编陈海生朱清海谢源源罗汉章李应华方阳麟邓毅富

(《新快报》2017年1月2日a04、05版)

标签:   居家养老养老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