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2日南方都市报
日前,南都小编在深圳8个区内进行调查,走访发现关内外地区对于居家养老方面呈现出了不同的需求,以龙岗为代表的部分关外地区人口的老龄化程度低于特区内,部分居住在关外老人表示从未听闻政府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相较于硬件设施相对齐备的福田、罗湖、南山等区域,龙岗、光明、坪山等关外地区则相对匮乏,养老设施开发利用率也有待提高;反观关内地区,由于老龄人口相对集中,对于各类养老服务的需求量大,养老资源不足、如何提高服务质量的问题仍旧亟待解决。此外,居家养老的各项服务费用高昂,文娱活动资源不足、种类有限等也是众多老年人关心的问题,总体来说,深圳的居家养老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仍面临着服务供不应求,设施开发利用率低,目标服务人群认知度低等问题。
常住老年人近32万人
作为“移民城市”的深圳正逐步向老龄化社会迈进,截至2014年底,全市户籍老人19.34万人(具体以公安局公布的为准),占户籍人口的5.8%。常住老年人31.88万人(具体以统计局公布的为准),占常住人口的2.95%。根据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0%的国际定义,深圳虽尚未进入老龄化社会,但随着第一代来深建设者逐步迈入老年,人口老化暴露出来的问题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近年来,深圳一直致力于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养老床位7471张,养老机构30家,老年日间照料中心56家。但按照深圳养老“9064”的发展目标,绝大多数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通过居家养老的方式来度过晚年,他们的生活也依托于社区公共设施提供日常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体育休闲、学习培训、家政等服务。
居家养老探索新模式
居家养老建设方面,根据深圳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提供的资料显示,全市已建成居家养老消费券定点服务机构72个,开展老年自我教育的社区九九学堂71个,以及180家老年大学和916个社区星光老年之家。在老年社团方面,全市10个区下的645个社区,有619个社区建立了老年人协会,这些都为丰富老年人的居家养老生活提供了多样化的平台,此外,深圳也在探索构建和完善“医养融合”的居家养老新模式。
以罗湖区和光明新区为例,两区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础上,开展了家庭病床服务工作。截至目前,罗湖区共建立家庭病床180张;光明新区共建立家庭病床383张,平均每位患者每月费用支出为1366元,其中社保支付1156元,患者自付210元。药费占总费用比重为36.9%,治疗费为27%,检查和化验费为15%。从满意度来看,目前患者零投诉,满意度100%。
(本文由网站编辑摘自相关媒体,未经改动,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