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双鸭山市老龄办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方针,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以老龄事业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老龄工作大格局为主线,坚持组织建设、阵地建设、文化建设齐头并进,实现了老年社会组织稳步、快速、持续、平衡发展,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参与社会公益事务、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不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有效地推动了全市老龄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主动作为 多措并举 推动老年协会可持续发展
双鸭山市老年协会建设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为了尽快扭转局面,市老龄办从整章建制,规范化管理入手,依据省老龄办文件精神,统一编印了《双鸭山市基层老年协会综合记事本》1500册,下发至四县四区老龄办。《综合记事本》成为指导协会日常工作的指南,原组织机构较为健全的老年协会,各种会议制度、财务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新成立的协会在此规范指导下,很快在能人带动下迅速建立起较正规的组织机构,按部就班地开展活动,确保不跑偏。该记事本的印制规范了基层老年协会建设,深受老年协会的欢迎,在方便协会工作的同时,也是对基层老年社会组织的一次普遍培训。
要实现老年协会健康发展,持续、稳定的资金注入是根本保证,市老龄办多措并举、依托各种途径解决经费问题。依托总工会、群众艺术馆、电大、民政、体育局等单位的支持,部分老年协会实现长期固定的资金保障。注重引进能人,吸收有实力的企业家参与协会工作,成为协会资金的另一保障。目前,老年太极拳、象棋、文艺演出等公益活动,普遍得到企业家赞助,资金扶持已经制度化、常态化。鼓励协会组织承接政府财政购买项目,成为经费来源的另一种有效补充形式。同时,市老龄办积极协调资金为各类老年协会配发多媒体投影1套、电视机2台、麻将机4台、电脑10台、广场移动音响30台、书籍200册、象棋100盒等大批设备,为五个市直属基层老年协会订阅了一年的《双鸭山日报》、《安邦河晚刊》。
在活动场所方面,市老龄办积极协调机关、学校、社区,解决了部分协会活动无场所问题,并采取分时间段活动、几个协会共用一个场地等方式,提高了老年活动阵地的利用率。
条块结合 网格推进 强力提升注册率
依据活跃的民间社团组织成员多为老年群体这一特点,市老龄办创新老年社会组织治理方式,采用属地管理模式,引导基层老年协会与民间社团组织有机融合,在条块结合、网格推进、加强协会覆盖率的同时,强力提升老年协会注册率。市老龄办组成专门调研组,赴市民政局社团科调研老年协会注册情况,并对全市老年协会现状进行了全面摸排。在社团科支持下,采用分类施治的方式,因没有挂靠单位不能注册的老年协会,可直接挂靠市老龄办;因没有活动场所无法注册的,老龄办出具证明,协调解决;组织健全、成立时间长、会员人数众多、社会影响力大的老年社会组织特事特办,可直接注册;指导原有老年文体活动团体进行有效重组,或成立区(县)总协会,或新建一批、合办一批实现注册。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对双鸭山市老年社会组织进行了一次全面梳理,注册率大幅提升,取得了合法的地位。在2015年的“敬老月”启动仪式上,市老龄办命名表彰了8家“优秀老年协会社团组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共建有各类老年社会组织560余个,覆盖23.6万老年人。
整合各类老年组织资源 助推老龄事业创新发展
双鸭山市老龄办注重整合各类涉老组织资源,不断加强融合,共同助推老龄事业发展新局面。为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市老龄办与曹艳萍人文关怀心理辅导协会签订合作协议,专门聘请十名心理医生为我市老年人长期心理顾问。市老龄办积极引导老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各项服务,被黑龙江省精神文明办授予“省级优秀志愿者团队”荣誉称号。2016年8月,市老龄办支持成立了“双鸭山市候鸟式旅居养老协会”,为候鸟老人推荐和介绍适宜的旅居养老路线及养老院,免费提供健康养生知识,积极参与推动老龄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市各类老年社会组织举办文体活动已成常态化,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市老年象棋协会承办的老年象棋比赛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老年人占80%的市墨缘书画协会承办的市级书画展已经连续举办了8年;市太极拳协会主办的各类太极拳展示赛已成为本市参与人数最多的大型活动,各活动站点已经覆盖全市;市老年人体育协会与市老龄办联合举办的市老年乒乓球赛、市老年台球赛已经连续举办两届,同时还在全市大力推广老年门球等各项活动。各类老年文艺组织逐年增多,活动载体不断增加,示范影响效果日趋显著,幸福养老、健康养老、快乐养老已经成为双鸭山市老年人的养老新时尚。
标签: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