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兴区东南部,有一个市级低收入村——长子营镇小黑垡村。截至2015年年底,村里230家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每年只有5800元。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成了小黑垡村党支部最关心的问题。今年以来,该村先后办起老年餐厅,解决村内困难老人吃饭问题。同时建了湿地公园,开发民俗旅游为农户增收。
小黑垡村60岁以上的老人占全村人口的26%,残疾人多也是该村的一个特点。过去,200多人的一日三餐是村里的大难题。“老人的吃饭问题得先解决,为此党支部决定开办一个老年餐厅,照顾60岁以上老人的一日三餐。”80后村党支部书记韩森对北京青年报小编说。要办老年餐厅,先要有钱,但小黑垡村是在列的低收入村,钱该从哪里来?在镇、区财政资金的协调下,小黑垡村筹措了300余万元的资金,建立了一个可容纳150人用餐的老年餐厅。据小黑垡村第一书记董正民介绍,常来老年餐厅吃饭的老年人有50人左右,餐厅同时为不便前来吃饭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60岁到69岁的,每个月300元;70岁到79岁,每个月200元;80岁以上的100元每月。 “不限量,以老人吃饱为标准。”董正民说。
北青报小编了解到,老年餐厅的开办不仅解决了老人就餐问题,还为村里解决部分妇女就业。“除了大厨是外聘的,其余的工作人员都是村里的妇女,一天80元工资。”韩森对北青报小编说,“老年餐厅是福利,按照目前的核算,今年村集体要给老年餐厅贴补4万多元。”
解决了眼下的吃饭问题,还要解决长远的“饭碗”。小黑垡村拥有2300亩林地和200多亩湿地,为了给村民致富,村党支部打起了“林下经济”的主意。“大面积的林下空地资源和优质的湿地资源等着被开发利用。”韩森介绍。初步计划明年起,开展菌类、中药材种植,加快促进群众在家门口灵活就业、创业,实现脱贫致富。最近,小黑垡村完成了一块地的土质检测,初定试种300亩蘑菇。“明年还打算在林下种花卉,打造一个婚纱摄影基地。”韩森介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