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扬州市:理论调研:听百岁老人念长寿经

2017-08-24 08:00:04 无忧保

百岁老人是家庭和社会的瑰宝。根据最新数据,目前江都区共有40位百岁老人,其中男性9名、女性31名,分布在全区13个镇,樊川镇樊南村106岁的张巧云为江都区年龄最大的老人。怎样才能长命百岁呢?近日,江都区民政局工作人员来到部分百岁老人的家中——听百岁老人念长寿经。

百岁老人共有471人次,年龄最长寿记录为110岁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老年服务保障体系的健全,全民敬老新风的流行,江都区长寿过百岁的老年人越来越多。1986年12月,宝应县老龄委成立后,江都区开始每年定期统计百岁老人。

统计数据显示:1994年百岁老人有5人,1999年有15人,2003年有22人,此后至2010年稳定在20人左右。2011年百岁老人有大突破达到29人。从2012年至2016年,百岁寿星人数达到前所未有程度,分别为42人、43人、51人、58人、40人。从1994年至目前,百岁老人共有471人次。

江都年龄最高的百岁老人是谁?排列前3名分别是:第一名徐桂英,女,1906年12月生,郭村镇江泰村人,2015年为110岁(2015年去世);第二名张忠信,男,1903年8月生,樊川镇跃进村人,2011年109岁去世;第三名于桂珍,女,1892年8月生,武坚镇黄思村人,1999年107岁去世。

根据分析,江都百岁寿星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女性高于男性。1994—2014年,百岁老人共471人次,其中女性有375人次、男性96人次,分别占总数的79.62%、20.38%,女性是男性的3.91倍。2016年截至目前,百岁老人是40个,其中女性31个、男性9个,女性是男性的3.44倍。二是百岁寿星分布各镇,人数基本平衡。2016年分布情况是:郭村5个、丁沟5个、大桥4个、小纪4个、邵伯4个、仙女镇3个、武坚3个、真武3个、丁伙3个、宜陵2个、吴桥2个、樊川1个、浦头1个。三是江都百岁老人每年都有新增,此起彼落,延绵不绝。1994—2014年,江都各年都有新的百岁老人产生。

百岁老人之所以能够长命百岁,也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吃苦耐劳、心胸开阔、心态良好、待人厚道、助人为乐、早睡早起、讲究卫生等。最大年龄的百岁老人徐桂英在世110岁,她的长寿秘诀是一生辛勤劳动,从田里忙到家中,从不停歇;跟邻居和睦相处;养育四儿二女,现家庭有人口近200人,她的孙子已有孙子,家庭欢乐;饮食随和,荤素搭配,饭粥吃八成饱,最后是无疾而终。

最年长老人张巧云:106岁,思路清晰爱运动

张巧云出生于1911年1月,今年已106岁,是目前全区最年长的老人。“别看老太岁数大了,可她基本没得过病,感冒发烧更是少有,每天仍然自己做早饭和晚饭。”一旁满头白发的顾学元看着母亲幸福地说道。

作为全区最年长的老人,张巧云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顾学元说:“吃素和乐观。”在刚生下儿子不久,丈夫便撒手西去,孤儿寡母生活得十分艰辛。为了将儿子拉扯成人,张巧云解放前便带着他来到上海讨生活,“她先是在纺织厂上班,后又去别人家做保姆,一年到头都是以素为食,有肉也是给我先吃。”

1962年张巧云退休后回到了樊川镇。闲不住的她又来到田间地头,帮助儿子种地,这一帮又是30年时间。“长期的劳作为母亲的身体打下了健康的基础,现在她还闲不下来,每天要出门走个十分钟,能走一两百米的路程。”

“每个月有尊老金,儿孙们又孝顺,我多活一天就赚一天。”坐在太师椅上的张巧云乐呵呵地说:“现在耳朵听不清,眼睛也花了,但过去的事我还清楚地记得。”老人讲,她原名叫徐学营,解放后被推荐到国棉十九厂上班,登记时名字被雇主写成了张巧云,这个名字也就沿用到了至今。

“我们家已经四世同堂,逢年过节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是老人最开心的时刻,作为儿孙,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老太健康长寿,多享受天伦之乐。”为了照顾母亲的饮食,顾学元的妻子变着花样为老人做饭,每周的午饭不重样,只要张巧云点名想吃什么,顾学元总会做出来。

如今老太太还有一个未了的心愿,那便是五世同堂。顾学元说:“曾孙子现在30岁了,但他不急着结婚,这可把老太急坏了,每次见面都要催促几句。”

包公安和华业清:百岁夫妻相濡以沫80载

夫妻相伴相守50年是金婚,60年是钻石婚,80年则是非常罕见的橡树婚。

去年吴桥镇世元村百岁夫妻袁玉峰、郭慧娟二人相继离世,今年邵伯镇北祥村又新增一对百岁夫妻包公安和华业清,这对老夫妻相爱相守了整整80年。

包公安1916年9月出生,今年101岁,华业清1917年4月出生,今年100岁。如今,两位老人家中已是五世同堂,是村民眼中的“全福人”。国庆期间,家人为这对百岁老人举办了隆重的双百寿宴。

这对百岁夫妻家住邵伯镇北祥村,门前是成片成片绿色葱茏的稻田,院子内的水泥地上十分干净,角落边的花坛里有花有草,一旁的橘子树上挂满一只只深绿色的橘子。堂屋门前挂着一幅崭新的对联,“柏翠松苍咸歌五福,椿荣萱茂同祝百龄”,横批“全福人家”。

来到屋内,两位老人正坐在沙发上一起看扬剧,场面十分温暖融洽。眼前的老太太头发花白,额头却是铮亮,十分精神,而且思维十分清晰,据说记忆力也很好。而老头子由于眼睛白内障要带墨镜,肤色古铜,声音有点沙哑却透露着洪亮,中气十足。华业清乐呵呵地说:“我们一直和小儿媳妇一家生活在一起,有30多年了,已经习惯了。其他的子女们都在附近,他们也很孝顺。”

包公安夫妇育有五个子女,两女三男,都生活在昭关,年纪最长的大姐已经73岁了,最小的儿子61岁,全家已经拿了整整10本“五好家庭”证书。目前老人基本能够做到生活自理,自己买菜自己做饭,衣服是大姑娘回来洗,平时子孙经常回来看望二位老人,陪他们散散步、聊聊天、谈谈心。

老人们的饮食起居十分规律,晚上7点左右睡觉,早上5点多起床,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每天早晚都会在家门前转两圈,一日三餐荤素搭配,老两口胃口好,不挑食,什么菜都爱吃。“之前老头三天两头吃猪脚,这两年才有所收敛,吃得清淡些,但也是无肉不欢。”老太太说,一直以来老头都不抽烟喝酒,而她自己喜欢栽花种树,院子里的花花草草都是她打理的。在花坛边,老太太一边打理一边念叨:“橘子还没好吃呢,炮仗花一朵朵红艳艳的就像一个个炮仗。”

看得出来,在这么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包公安和华业清夫妻俩生活很幸福,五个子女之间相处和睦,并且对二老都十分照顾,而且老夫妻之间恩爱有加、心态平和、作息规律。他们用一生的相守相伴诠释着“少年夫妻老来伴”的深情。(江都区民政局姚泳海)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