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巴中市贯彻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实践与思考

2017-08-25 08:00:03 无忧保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尤其是老年人的权益如何保障的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老年法》)颁布以来,巴中市以贯彻实施《老年法》为抓手,强化工作措施,健全工作机制,落实优惠政策,切实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增强了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现就巴中市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助推老龄事业发展谈几点认识与思考。

一、主要成效

(一)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尚基本形成。巴中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尽责、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老龄工作方针,围绕“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先后出台实施了《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通知》、《巴中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强留守空巢失能困难老人关爱服务工作的通知》、《巴中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巴中市民政(老龄)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系列助老惠老文件。建立健全老年人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制度,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加大涉老案件处理力度,有效地维护了老年人合法权益和应有尊严。老龄委各成员单位根据自身工作实际,积极开展老年活动和为老服务工作,合全市老龄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书面,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尚基本形成。

(二)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一是逐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近年来,先后实施了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失地人员养老保险等,巴中市养老保险覆盖面达96.8%,基本保证了老有所养。二是全面实施医疗保险制度。全市城镇和农村老年人全部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定期对60周及以上老人进行免费的健康常规体检、诊疗,为高龄、失能、空巢、困难老人全面建立了健康档案。五保、“三无”、特困老人城乡医疗救助比例达100%。三是逐年提高高龄津贴发放标准。目前按照凡年满80周岁、90周岁、100周岁以上的老人分别按每人每月不低于50元、100元、500元的标准发放高龄津贴。四是积极做好五保供养工作。全市现有五保对象1.9万人,实现集中供养9400人,集中供养标准已达每人每年4800元,分散供养标准达每人每年3600元。五是建立了贫困老年人救助制度。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设立贫困老年人救助专项储备金,由民政局专户管理。六是积极落实《老年人优待规定》。60岁以上的老人进入风景区、旅游景点的门票实行半价优惠;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进入风景区、旅游景点,免费乘坐中心城区公交车;所有老年人均享受优先就医、优先购票等优待政策。

(三)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坚持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营公助并存并进,重点推进医养融合、森林康养等特色养老机构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公办养老机构84家,民办养老服务机构21家,建成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21个、农村幸福院334个,全市养老床位总数达1.65万张。市政府对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实行了积极的财政资助鼓励政策,对达到规定标准养老服务的机构或组织,财政分别给予一定资助。大力实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对居住在城区有半自理、不能自理的低保特困老年人、优抚老年人、子女残疾无人照顾的老年人,分别按照每人每月200、300元的标准,购买每天30、60分钟的服务。

(四)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一是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目前已建成县(区)老年大学4所,开设书画、舞蹈等22个教学班,建成2个县级老年合唱、老年曲艺等演出团,320多支老年舞狮、舞蹈、快板、腰鼓等演出队伍,每逢春节、敬老月、老年节等重大节日,开展老年文化系列活动100多场次,全市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提升。二是重视老年人体育锻炼。建立健全了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老年体育协会组织,设立了健身活动站点、健身广场2870个,开展了书画、太极拳、门球、钓鱼、象棋比赛等一系列群众性老年体育活动。三是开展一系列敬老评比活动。先后开展了“敬老文明号”、“孝亲敬老模范单位”、“孝亲敬老之星”“小孝星”等一系列评选创建活动,发挥了敬老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巴州区曾口镇李建华等被全国老龄办评为“孝亲敬老先进个人”。

二、主要问题

(一)全市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71.67万人,占总人口的18.9%,其中80岁以上的有6万人,百岁老人有227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随着城市空巢老人、农村留守老人逐渐增多,对社会养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社会服务的需求大幅攀升,养老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和压力逐步凸现出来。

(二)城乡养老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全市虽已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体系,但养老保障总体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城乡之间的差别仍然较大。一方面,城市优质养老机构明显不足,床位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短缺、功能单一,部分养老设施陈旧老化存在安全隐患,无障碍设施配备不齐。再一方面,部分老人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影响,不愿进养老院,导致床位利用率不高,制约着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壮大。

(三)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有差距。一是居家养老服务管理欢度大。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健全,志愿服务队伍力量薄弱,居家养老服务站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农村留守老人居住分散,聚居度不高,给居家养老服务带来难度。二是从业人员严重缺乏。敬老院工作人员大多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专业程度不高。由于待遇较低,医生、护士等专业人才招聘难,留人难,养老服务队伍不稳定。三是非养老项目挤占养老资源。一些单位和企业打着社会养老、康养产业的旗号获取财政补助,建成后实际用于饭店、宾馆等经营性项目。

三、对策措施

结合巴中实际,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提升全市老龄工作水平,推进老龄事业健康发展。

(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大老龄工作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强老龄组织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行政、部门密切配合、群团组织积极参与、上下左右协同联动的老龄工作机制,形成老龄工作大格局。二是进一步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充分发挥涉老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协调解决老龄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形成老龄工作推进合力。三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拓展投入机制,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发展养老服务、老年护理、消费、文化娱乐等老龄产业,为老年人生活和老龄事业发展提供丰富的产品和专业化服务,形成制度化的财力投入机制,确保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强化老龄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孝道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老年法》等老龄法规政策宣传力度,报道典型的老人维权案例,以案释法,切实把法制教育与敬老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敬老养老助老道德教育活动,不断提高社会敬老助老、依法维老的良好风尚和老年人自觉维权的意识与能力。大力弘扬孝道美德,加强孝道文化建设,切实把赡养孝顺老人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教育和引导公民对父母的衣食物质等方面的供养、精神上的亲近和尊敬,为养老服务特别是农村老人养老提供保障。

(三)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一是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二是加快发展机构养老服务。充分发挥巴中生态优势,加快推进森林康养、医养结合、绿色生态、田园候鸟式等新型养老模式,努力形成高、中、低档配套,养、护、助功能齐全,推行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民营养老等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机构养老服务,逐步形成颐养型、护理型、度假型、供养型协同发展的养老新格局。三是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行养老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和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定期培训制度,提高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四是强化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以加强农村留守、空巢老人关爱行动为重点,强化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加强老年人心理疏导服务,关心老年人心理健康,加快老年活动场所建设,进一步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

(四)强化老年社会保障,进一步提升优待福利水平。一是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增加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的保障性收入,继续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调整制度,使养老保障水平与巴中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二是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提高老年人医保报销比例和医疗救助水平。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提高对城镇“三无”、农村“五保”老年人的供养标准和集中供养率,特别是加大对享受低保的高龄、残疾和特困独居老年人的救助力度。四是进一步完善老年人维权网络和措施,就地就近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政策咨询、法律事务代理、家庭纠纷调解等维权服务,及时受理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申诉、控告和诉讼,加大对不尽赡养义务、虐待老年人和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惩处力度。五是进一步落实老年人优待优惠政策,继续落实好80周岁及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制度;完善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老年人免费进入文化、体育活动等公益性场所;加大政府为困难老人养老服务的购买力度;强化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探索建立失能、半失能、高龄等老人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五)强化老年协会建设,进一步发挥老协特殊作用。继续加大对老年协会建设的重视力度,提高基层老年协会覆盖面,推进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大老年协会的资金投入和财政支持力度,增设老年人活动场所,改善老年人活动设施,积极搭建老年协会与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有机结合的为老服务工作平台,大力支持老年协会开展文体、教育、娱乐等老年活动;充分发挥老年协会在居家养老服务的特殊作用,开展日间照料、家政服务、代购代送、巡访巡诊、亲情联络、精神慰藉和“一对一”、“多对一”的志愿帮扶等服务,进一步扩大老年人参与社会管理、基层治理、精神文明、关心教育下一代等事务,全面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