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在又一个重阳节来临之际,义乌老龄办作了一个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开始,义乌长寿老人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据了解,截至到2016年9月,义乌市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5.3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9.22%。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44万人,90周岁以上有2680人,百岁老人25名。在2000年,义乌80周岁以上的老人约为1.8万人,百岁老人不足20人。目前,该市老龄化呈现增长速度快、老年人口数量多、高龄趋势明显等特征。
尊老敬老,老人越活越“带劲”
说起长寿老人逐年增加的缘由,义乌老龄办深入调查后发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政策好、全社会尊老敬老氛围浓厚,如今的老年人生活富足,精神愉快。
老人“家外有家”,对于城乡老人来说,除了自己的小家,村、社区的老年协会就是他们的“大家”。据了解,义乌全市39个社区、758个行政村都成立了老年人分会,在市老龄办的组织下,经常开展老年人文体比赛,如门球比赛、中国象棋比赛、摄影比赛、书画剪纸比赛等,开展送戏、送艺下乡和婺剧进社区等活动,还经常开展“敬老爱老,全民行动”等各类主题活动,老年人的文体生活于是变得丰富多彩,老年人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
逐年完善、提高的养老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解除了老年人的“后顾之忧”,老年人越活越年轻。《义乌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规定从2010年1月1日起实施基础养老金,2015年1月调整为140元/月;2011年该市建立了高龄老人补助金制度,2013年1月1日起调整为80-89周岁50元/月、90-99周岁100元/月、100周岁以上500元/月。2012年8月,义乌出台了以推进居家养老、发展养老机构、扶持养老政策为主要任务的《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至2015年底己有381家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建成,老人年在家门口得到了贴心的照顾和关怀。另外,2015年6月该市农村与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城乡一体化,今年9月1日起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05元,一人户低保家庭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20元/月。2016年起由市政府出资给全市80周岁以上老年人和低保、失独等老人共2.36万名建立了全市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截止到目前,全市老年电视大学教学点已达190个,学员人数24500余人。
百岁老人大多家庭和睦
松鹤长春,春秋不老,古稀重新,欢乐远长!在全市15.33万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百岁老人这个群体特别引人注目。
市老龄办对百岁老人进行了汇总,截止2016年9月5日统计,义乌百岁老人44人,男11人,女33人,100周岁或以上25人,稠江街道江湾村龚海光106周岁(1910年7月9日)连续3年位居最高龄,5名以上百岁老人的有4个镇街道,其中苏溪达到7名。从这份汇总表可以看出,居住在乡村的百岁老人明显高于城镇,根据几年来的调查数据,我们发现百岁老人有一些共性特征,比如心态平和,凡事顺其自然;饮食节制,粗茶淡饭;勤劳好动,终身劳作;居住地环境优良,还有遗传因素等。除此之外,家庭和睦,子女孝顺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从调查的情况看,义乌44位百岁老人中绝大多数都家庭和睦,子女孝敬。像义亭镇后张村100岁的何小妹、稠江街道松门山101岁的傅园琴、北苑万村101岁的万贤荣等都和儿孙们住在一起,有的已经四代、五代同堂,老人的生活起居得到儿孙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儿孙绕膝,衣食无忧,老人心情愉悦,精神矍铄。据了解,家庭是老人生存的社会土壤,而这种土壤需要多年的耕耘和培养才能得来。尊老敬老的家风与和睦的家庭关系,对延长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