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勇
“‘扶贫攻坚’,我能做点啥?”初入伏,我省74岁的书法家陈春思就开始思索这样一个问题。随后,他冒着酷暑,历时近一个月,将挥毫泼墨数月创作的500幅团扇、500幅扇面,装裱之后装入20个精美的木匣里,分别捐赠给洛阳栾川、洛宁、偃师等8县1市1区。
陈春思是土生土长的洛阳伊滨区人,他出生时,家里已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因为担心养不起,父母把他送了人。陈春思说,母亲回外爷家时,外爷不让进门,说“就是死,也要全家人死在一起。”他这才又重回到家里,并在乡亲们的接济下长大成人。正是这件事,成了他生命中抹不去的印记,“如今,我生活好了,有条件、有能力,就要奉献一份爱心。”
洛阳是书法之乡,陈春思自幼耳闻目染,打小就临池不辍,游弋于魏碑书法的海洋。提起陈春思,很多人知道他在书法界的名气,不少人还知道他爱“张罗事儿”。数十年来,不论是关心老同志,扶植和培养新人,牵线援建希望小学,捐资捐赠,抗洪救灾、敬老帮残,他总是带头响应,积极组织。
如今虽已年过古稀,陈春思老人仍是一如既往地为文化公益事业奉献余热。一位熟悉他的老友评价说:“他是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人,总以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执著地寻觅着发挥自己热力的道路。”
王宏晓是陈春思的学生,他记得有一年秋天,几个朋友结伴到陈老的创作室请教书艺。有一位40多岁的农民扛了一袋东西也来到了陈老的创作室,坐在沙发的一角木讷讷一言不发。陈老问他有啥事,那人说:我是你老乡,乡亲们都说你的字能带来福气。我娘马上要过80大寿了,想要你一个字。知道你的字主贵,不好意思开口,给你带了一袋红薯。陈老笑着对求字的人说:“你为娘要字是你的孝心,应该表扬。说一声就行了,拿红薯干啥?不拿我照样给你写!”
7月29日下午,洛阳伊滨区管委会三楼会议室。由陈春思老人发起的千扇(善)百幅(福)书法扶贫捐赠活动完美收官。洛阳市扶贫协会会长王一丁说:“书法家用书法作品参与脱贫帮扶,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和新的模式,希望这模式能引发广泛关注,影响更多的艺术家参与扶贫攻坚战。”
谈到举行书法扶贫活动的初衷,陈春思说:“我出身普通农民家庭,脱贫攻坚,挖掉穷根,我理应尽自己微薄之力,做一点贡献。我也希望书法家们都行动起来,用书法艺术为脱贫攻坚尽点力。”
标签: